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有哪些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知》指出,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

《通知》明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要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通知》强调,防止学业过重挤占学生睡眠时间。一方面,中小学校要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另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通知》提出,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作息时间表,合理确定学生就寝时间,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应按时就寝不熬夜。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线上培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取技术手段加强网课平台和网络游戏的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教师要做好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通知》要求,要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

随教育小微一起看《通知》全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二、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三、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四、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中小学校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五、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中小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注册登记或备案的线上培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六、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七、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各地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教育部办公厅

2021年3月30日

教育部在4月2日举行新闻通气会上,介绍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睡眠管理有关文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吕玉刚司长介绍——

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01

出台《通知》的主要背景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睡眠和身体健康问题,200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要求,科学规范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又进一步强调要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必须要进一步细化相关管理措施,确保中央要求落实到位。

二是解决当前面临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各省高度重视睡眠管理,均在减负工作文件中提出相关要求。许多地方和学校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进一步加强和细化睡眠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地方和学校仍存在学校作息时间不合理、校内外课业负担挤占睡眠时间以及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等问题。2020年12月,我司委托有关研究机构对10省市开展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监测。结果显示,小学生、初中生平均睡眠时长为分别为9.5小时和8.4小时,不同程度存在睡眠不足问题。

02

《通知》的主要内容

《通知》共提出了七条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强重视、保时间、防干扰、提质量”12个字,具体来讲:

——强重视。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家长甚至学生本人,对保障充足睡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思想认识。

——保时间。《通知》提出了3个“重要时间”。第一个是必要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第二个是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同时强调,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有条件的应保障必要午休时间。第三个是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同时,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控制好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学生晚上就寝时间,学生的必要睡眠时间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防干扰。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通知》提出了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第一个是作业“中断”,要求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当然,教师要对此进行针对性分析,加强辅导,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第二个是校外培训时间“中断”,要求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第三个是游戏“中断”,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相关部门采用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确保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提质量。有的学生睡眠问题并不是睡眠时间不够,而在于睡眠质量不高,《通知》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劳逸结合、适度锻炼,确保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同时,《通知》也强调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确保有关要求落实到位。

睡眠对儿童有哪些重要影响?

据上海交大医学院儿童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儿童睡眠学组组长江帆介绍

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儿童青少年的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情绪行为发展、代谢功能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通知》的出台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首先,要加强睡眠宣传,统筹各级管理。广大中小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要充分提高对于睡眠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增进对不同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间的要求以及健康睡眠习惯的了解,设置符合中小学生生理特点的上课和作息时间,早上不过早要求到校,中午合理安排午休,课后合理控制作业总量,不让过多的学业任务挤占儿童的睡眠时间。

其次,尊重个体差异,加强自主管理。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需求范围在9-12小时,中学生在8-10小时。教师和家长可与孩子加强沟通,一起制订适合学生个体的作息时间计划安排,同时可以从孩子的精神状态、自我感受等方面了解是否睡足睡好,并根据实际对作息时间做出调整。

第三,改进不良习惯,促进克己自律。家长应对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采取适当限制措施,同时也要以身作则,自觉维持良好作息,让儿童明确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维持规律作息的良好习惯。牺牲睡眠时间用于学习并不能换来学业成绩的提高,反而会造成执行功能等广泛损害,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业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声明:“泸州教育体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责编:雨洁

编辑:波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开征求意见!教育部公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

国难当头,面对幼子,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与江津区教委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暨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体育协同发展交流活动

@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你需要做到……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