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徽的图案是4只象征着力量、勇气和信心的雄狮,面向东南西北,站在圆形底座上;底座四周刻有4只较小的动物:东面是大象,南面是马,西面是公牛,北面是狮子,它们代表着4个方向的护卫者;在它们之间,是4个象征着进步、有着24根辐条的法轮;底座下方是盛开的荷花,象征生命的源泉和创造的灵感;国徽下方用梵火刻写着:" Satyameva Jayate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国徽所采用的,是在印度北方邦瓦腊纳西市附近沙尔纳德发掘的“雄狮柱顶”图案。这个雄狮柱顶是公元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著名大帝阿育王,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首次宣讲和平与普度众生的教义而建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君主,约于公元前273年即位,卒于公元前232年。他在位期间,是古代印度史上最强盛时期,此时帝国疆域辽阔,东到雅鲁藏布江,西抵南印度彭纳尔河及极南端的泰米尔诸国,西北一直伸展到叙利亚的安泰奥卡斯二世帝国的边境。阿育王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他在即位8年后对羯陵伽王国的征服。

羯陵伽王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阿育王在战胜它的过程中,曾遇到相当大的困难,羯陵伽王国死伤惨重自不必说,阿育王折兵也不计其数,据记载:“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实际死亡人数还超过此数的许多倍!战争,流血惨景给阿育王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在一份诏谕中说:‘朕为征服羯陵伽人深觉自责,盖一前未被征服之国之征服,不得不使人民陷于杀戮、死亡与被俘。此为朕所深切忧愁与悔恨之大事。

追悔之余,阿育王放弃了继续向南的征战而变成一个佛教的皈依者。他丢掉传统的“征服世界”,而强调“法最胜”。他不再吞并印度境线内外的边缘国家,派往各地的不再是士兵而是法师。于是,“战鼓的响声沉默了,人民听到的是温和的宣传佛法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育王转向佛教之后,不仅在外交政策上有了根本的变化,同邻国保持友好关系,而且对内政策也发生显著的变化。他力图促进人畜兴旺,开办医院和兽医站,掘井植树,改造山河,强调施舍慈善活动,甚至对杀生致祭、虐待禽兽等行为都会被宣告为有罪。阿育王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虔心遵循“达摩”。“达摩”的意思原是“法”,是“宗教”,但从阿育王开始,对达摩的解释就不囿于宗教了,他强调,“对众生应一视同仁予以尊重;必须说真话…须做好事。”又说:“倾听父母的话是一件好事;对朋友、熟人、亲戚、婆罗门与苦行者布施是一件好事;节约与积蓄是一件好事。”阿育王对“达摩”的解释包含了许多当时他认为做人必备的美德。

如果说阿育王早期是开拓者或扩张主义者,那么,他的中后期,他的大半生则是非暴力主义的倡导者和宣传者,是和平主义者。由于有这个转变,至今在印度人心目中,阿育王仍然是和平与真理的象征。所以,印度采用阿育王的狮头柱顶图案作为国徽,用以表达印度人民对真理与正义的追求,对和平与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