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从两广出来的“老兄弟”,也就是信仰拜上帝教的那帮人,战斗力强悍,作战意志坚定,不会轻易投降清朝。定都天京后,各路起义军纷纷参加太平天国,这些人被称为“新兄弟”。一般而言,“新兄弟”战斗力也强悍,但缺乏纪律性,战斗意志不行,忠诚度更加堪忧。

太平天国运动14年,投降清朝的大多是“新兄弟”,而两广“老兄弟”则相对比较少。例如,苏州“八大叛将”,清一色的“新兄弟”,坚守城池的慕王谭绍光则是从象州出来的“老兄弟”。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新兄弟”也有硬汉子,“老兄弟”也有缺钙的时候。本文主角太平军“新兄弟”黄毓生,困守孤城,因拒绝投降被湘军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毓生,广东人,出身天地会。1854年,广东爆发天地会起义,数十万人围攻广州,但缺乏重型武器,且内部缺乏凝聚力。围攻广州几个月,天地会武装不但没能夺取城池,连大本营佛山都被清军攻破。没了大本营,天地武装便转移到广西、江西、湖南等地,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天地会起义,对太平天国运动是巨大支持。黄毓生等率两万余人进入江西,与太平军并肩作战,一起击杀清军。此时,石达开正在增援武昌,与湘军大战,但短期内难以打破困局,翼王便率兵进入江西,招收天地会武装,增强太平军兵力。

改编天地会,并不是将其并入太平军战斗序列,而是自成一系列,这就太平天国史上著名的“花旗军”。史载:“投天国,翼王石达开承制编为花旗。”“花旗”,顾名思义,就是旗帜色彩众多,与太平军单独用的“黄旗”不一样。

天地会武装参加太平军,对石达开而言绝对是好事。要知道,石达开进入江西作战时,麾下兵马只有一万余人,要对付江西境内的湘军并非易事。随着天地会武装的改编,石达开麾下兵马增加到4万余人,这也是太平军能顺利夺取江西广大地区的重要原因。截至1856年3月,太平军控制江西境内八府四十七县,几乎将江西纳入囊中。

贡献巨大,石达开也不忘记黄毓生,给他实实在在的好处。1856年3月,石达开率兵返回天京,参与摧毁“江南大营”战斗,黄毓生则留守袁州,与李能通防守,抵御湘军。史载:“积功升封殿右四十二检点,使与殿前春分副侍卫李能通同守袁州。”袁州,江西战略要地,黄毓生能守城,其在石达开心中之地位可见一斑。

从职位上看,黄毓生要高于李能通,黄毓生是袁州守将。但是,李能通是“老兄弟”,资格比较老,故而对“花旗军”多有轻视,看不起他们。史载:“天国以老兄弟视之,故毓生官位虽尊,而能通权实过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能通,湖南郴州人,因参加太平军早,也被当成“老兄弟”。资格老,地位却在黄毓生之下,这让李能通非常不满,彼此之间矛盾重重。黄毓生是刚参加太平军的“新兄弟”,职位比较高,但太平军“老兄弟”就是不买账。如此,黄毓生无法控制全军,袁州城内太平军分裂,这就给湘军创造了机会。

1856年9月,韦昌辉率3000精兵从江西返回天京“勤王”,诛杀东王九千岁杨秀清,随后太平军内部爆发混战,死亡两万余人,是为天京事变。太平军内部相互厮杀,湘军趁机发动反攻,与太平军争夺江西,袁州首当其冲。史载:“清刘坤一、刘长佑、肖启江等围城,时天京变乱方艾,未暇援应。”

湘军围攻城池,太平军倍感压力。原因很简单,太平军缺乏水师,无法确保粮食供给,湘军只好拿出打“持久战”的架势,太平军会被耗死。再则,太平军自相残杀,也没人救援袁州,黄毓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敌军围困,粮草断绝,援兵不来,这对广大将士是个极大考验。按照常理,“花旗军”首先扛不住,纷纷投降湘军,换取荣华富贵。“老兄弟”李能通则坚守到底,与湘军血战,阵亡沙场,或者不屈而死。结果很意外,“老兄弟”李能通意志不坚定,动了投降念头;“新兄弟”黄毓生拒绝投降,与湘军死磕。

都是湖南老乡,李能通在感情上亲近湘军,他主动向刘长佑投降。史载:“率麾下十余人出降,毓生不肯降,闭城坚拒如故。”黄毓生不一样,他拒绝投降,虽然湘军开出的条件很优厚,但他不为所动。就此而言,黄毓生这“新兄弟”很有骨气,一点都不缺钙。

黄毓生拒绝投降,还主动夜袭湘军大营,“潜督选锋出南门,欲劫清人之垒。”但刘长佑早有准备,他在营垒前面埋伏士兵,黄毓生夜袭失败,退守城池。

夜袭失败,李能通留在城内的“老兄弟”便联络湘军,以“白巾”为号,夹击黄毓生,夺取袁州。城内“老兄弟”叛变,黄毓生腹背受敌,但他拒绝投降,与湘军血战到底。为了让部下突围而出,主帅黄毓生亲率百余精兵断后,与湘军展开厮杀。

“花旗军”见主帅被围攻,则返回与湘军激战,各个悍不畏死。此战,黄毓生力竭被擒,处以斩首;数千“花旗军”血战不退,阵亡沙场,堪称惨烈。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天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