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榆次优秀女共产党员之王梅芬

王梅芬(1937——2011),榆次区张庆乡怀仁村人,1955年8月入党。她自强不息,曾是山西省张庆拖拉机站场女拖拉机手,曾任榆次北关办事处秘书、书记,晋中农机厂家属工厂厂长等。特别是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王梅芬多次被评为劳模,当选山西省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全国首届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等,是我国五十年代有广泛影响的优秀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 想

1954年春,山西省在榆次县张庆村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拖拉机站,受省农业厅场站组直接领导,目的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加速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拖拉机开到张庆那天,群众敲锣打鼓扭秧歌,迎接出去十余里,张庆村里搭台唱戏,耍龙灯、斗活龙、抬铁棍、背背棍,热闹非凡。拖拉机下地演示时,观看群众人山人海,两台冒黑烟的拖拉机耕得又深又快,一台拖拉机赛过十头牛,欢腾的人群一阵阵赞叹。这些情景,深深感染了欢迎人群里16岁的姑娘王梅芬。当天晚上,她就对姥姥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我一定要当一名拖拉机手。”

当时,拖拉机是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象征。1948年,黑龙江省的梁军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即驾驶员),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上印的女拖拉机手,原型就是梁军。在王梅芬之前,山西还没有女拖拉机手。

王梅芬祖籍在东阳镇车辋村四寨之一的王寨,她的父亲王玉喜(1893—1977)把家迁到了张庆乡怀仁村。王梅芬是二女儿,1937年12月10日出生,4岁时到张庆村和姥姥一起生活。姥姥姓胡,思想开明,身边没有儿女,疼爱王梅芬,家教也很严,使她一生品行端正,纯洁善良。王梅芬考上中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了,同时谢绝了当会计、售货员的介绍,一心只想当女拖拉机手。

张庆拖拉机站招工之时,正巧王梅芬领到了高小毕业证,高小毕业生在当时属于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王梅芬学习成绩优秀,朴实机灵,长得眉清目秀,健康活泼,她报名接受考察时,站长冯汝魁评价说:“这姑娘是个好苗苗。”当即被选中了。

榆次农业生产工具的飞跃,为王梅芬提供了人生机遇。王梅芬的果敢选择,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知识青年在农村大有作为的动人旋律。

楷 模

1954年7月,王梅芬正式来到张庆拖拉机站上班。拖拉机站最初只有2台拖拉机,每台拖拉机配备车长1人,驾驶员正副各1人,农具手4人。进站伊始,王梅芬担任农具手,每月工资19元。王梅芬怀着非干出个样子来不可的决心,每天清晨都是第一个来到拖拉机旁,一边擦拭,一边观察结构,想赶快学会驾驶,为家乡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对农具手的要求是3个月内上机,1年内成为合格驾驶员。王梅芬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勤学苦练、深入钻研,技能不断提高,很快从一窍不通达到熟练操作。她操作拖拉机牵引的农具,做到了“深、透、平、直、齐”的要求,深耕1尺2寸,浅耕7寸;她保养拖拉机与农具,所有的部件擦得铮光发亮、一尘不染;她勤学新农具的使用技巧,学会了11种新式农具的使用技术,而且钻研修车,样样赶在前头。在参加工作的同一批人里,王梅芬各方面提高最快,仅3个月时间就成为合格驾驶员和第一个能独立操作的人。

王梅芬做人实在,工作有火一般的热情,苦活累活抢着干,她负责的拖拉机,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好,保养维护也最好。王梅芬勤学上进的表现,博得了同志们的一致好评。领导考虑到王梅芬处处领先,技术过关,工作积极肯干,而且说话相当清楚条理,做事有始有终,就让她带徒上岗,并负责领班。王梅芬觉得自己还需要好好学习锻炼,领导鼓励她说:“让你带班,是集体研究做出的决定,说明你值得信任。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吧!”

张庆拖拉机站的服务范围很大,北到鸣李、杨盘,南到丁里、孟高,西到郝村、西河堡,东到近城、张超,基本上囊括了榆次的平川地带,很多村庄的人都记住了王梅芬的飒爽英姿。其实,王梅芬整天风里来雨里去,不是土就是泥,连件漂亮的衣服都不能穿。机耕任务紧时天天连轴转,在旷地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每天累得腰酸背痛,精疲力尽。夏天伏耕,骄阳似火,在驾驶室里像在蒸笼里烤火,全身是汗;秋冬时节,冷风嗖嗖,带的饭菜早已经冰凉,浑身打颤,胃里发寒。父母和姥姥心疼她,劝她转行。王梅芬想得更多的是事业,各种困难全扛住了。由于工作优异,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王梅芬被评为1954年山西省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1955年到1956年,张庆拖拉机站发展很快,拥有了10台拖拉机,增添了中耕除草机、玉米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机、谷物脱粒机等多部农机具。王梅芬和她的同事们辛勤工作,为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产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荣 誉

在当拖拉机手的过程中,王梅芬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工作起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而且待人和善,帮助人不遗余力,忠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多次被评为工作模范,195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9月,王梅芬被山西省评选为首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代表大会于1955年9月20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表彰对祖国贡献突出的青年积极分子,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和优良品质,盛况空前。王梅芬是山西省45名代表里年龄最小的代表。9月中旬到北京报到后,王梅芬和郭兰英、申纪兰、田华4个人住一间宿舍。她们参加大会、参观北京之外,还登上观礼台,参加首都国庆六周年庆典,在活动中结下了难忘的友谊。

最使王梅芬难忘的是,她不仅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一起合影留念,还和毛泽东在一个桌子上吃过饭、说了话。这次参会学习,使王梅芬深深体会到共产党一心为人民、为国家服务,更加崇尚劳动光荣,更加珍惜自己的党员身份了。

从北京回来后,王梅芬工作劲头更大了。很多单位邀请她去做报告,介绍经验。她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工作,脚踏实地做人,一点儿也不骄傲。王梅芬不怕辛苦,业余当了扫盲老师,教村里的文盲识字,她的姥姥、父亲等人都在她认真有趣的教学里基本脱盲了。

1956年,王梅芬被选为山西省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代表。那几年里,王梅芬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接见、鼓励,她的名字、照片和事迹多次登上《山西日报》等地方报刊。1956年,《人民画报》的第一位女摄影记者李兰英来榆次拍摄、采访,以《女拖拉机手》为题,王梅芬隆重登上了1956年第11期的《人民画报》。《人民画报》用11种文字广泛发行,使国内外都知道了王梅芬的故事。

转 折

在北京开会、参观期间,王梅芬懂得了“学好本领,建设祖国”“向科学进军”的重要性。1956年,拖拉机站有去省拖拉机培训班进修的机会,王梅芬特别想去学习。领导让她留站工作,她想到党员应该服从组织决定,就把机会让给一起进站的冀静香、周惠兰两名女同志了。

有很多人追求美丽大方又名气十足的王梅芬,其中不乏领导干部。但王梅芬看中了忠厚朴实的驾驶员康新年,绝不因功名利禄而变心。康新年(1932——2006)是太原大吴村人,共产党员,1948年参加解放军,坦克兵复员后当了拖拉机驾驶员。

1957年春天,王梅芬与康新年结婚。1958年8月,王梅芬生下大女儿,产假休完正赶上秋收和秋耕,当即就上了班。由于工作任务很重,王梅芬舍不得休息,常常干到天黑才收工。那时候保暖条件差,刺骨的寒风直往骨头缝里钻,她只想坚持再坚持,多干一些活。以致于冬季到来时,她两条腿病得不听使唤,踩不住刹车,也不能下地,站领导为她办了离职休养手续。

当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山西省张庆拖拉机站”下放为公社拖拉机站,原拖拉机站的主要人马搬到榆次北关,成立了晋中地区农机修配厂,她随丈夫康新年来到了晋中农机厂安下家。在亲人的关心下,瘫痪在床两年的王梅芬战胜腿疾,顽强地站了起来。

北关办事处缺人,请她去帮忙当秘书,但没有报酬,她觉得那是社会需要,就毫不犹豫、毫无怨言地去做,而且做得特别出色,还当了代理书记,无偿在北关办事处干了近三年,尽职尽责,没有领过一分钱。王梅芬认为自己一直是做平凡工作的普通人,从“红人”到普通干部坦然自在。在老百姓心里,她工作能力出众,大公无私,说实话、办实事,不贪不要,心里装着群众的利益,是个不平凡的人。

王梅芬对党信念坚定,立场清醒。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压缩城市人口时,王梅芬带头悄悄回了太原大吴村,组织关系没有转成,为此她天天念叨,直到1965年8月找回党组织关系,才舒心起来。文革初期,王梅芬担任大吴村党支部委员,有过激群众贴出炮轰村党支部的大字报,她坚持原则,再三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对党支部里某个人有意见,可以提。党支部是党的组织,绝不能炮轰党支部。”

榆次的政府领导得知王梅芬的情况后,希望她回榆次工作。1968年,王梅芬把户口办回榆次,回到了晋中农机厂。

王梅芬到哪儿都是宝贵人才。1970年,晋中农机厂为解决家属就业难题,组织家属成立“五七”工厂,这份工作难做,没人愿意领头。王梅芬挺身而出,她身兼数职,既当厂长,又是会计,领导着三四十人的工厂,拼搏奋斗,用智慧和汗水创造财富,生产的三角铁、焊条等颇为畅销。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除保证工资福利外,还添置了新设备,增加了10间厂房。改革开放以后,年轻工人明显增多,家属工厂改称青年工厂,王梅芬严格质量管理,企业效益一直良好。

本 色

1988年,王梅芬退休了。历经三十多年的磨练,她做人更加善良,党性修养更加自觉。

王梅芬热心帮助所住小区的邻居,谁家有难处,她知道了都要尽力帮助。王梅芬没有任何坏思想,她言必信,行必果,不仅实打实地帮助人,而且利益面前让别人,吃亏受累给自己,企业里、小区里谁提起她来,都由衷地夸“好”。

王梅芬夫妇从没有做过坏事,走过后门,他们很正统,对5个女儿、1个儿子要求很严格。王梅芬教育子女的家训是“好事做,坏事不做,违背良心的事绝对不做”,“做好人办好事,别干歪门邪道的事”,把子女都培养成为有技能、受人欢迎的好人。王梅芬头脑敏锐,思想超前,甘于平淡,而且不让子女做买卖,因为她认为特定的社会环境里无商不奸,做人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

2008年,中央电视台的张钧录制中国早期女拖拉机手的口述历史节目,采访王梅芬后,他深深敬佩王梅芬的为人,连续好多年在元旦前夕都给王梅芬邮寄祝福贺卡。

2011年阴历七月十五,王梅芬在家中安详病逝。《榆次市志》《榆次妇女运动史》《榆次文史资料》等书籍都记载着王梅芬,她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激励着社会成员弘扬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代代相传。(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 王子虎)

本文部分参考史料出处:

1.作者采访王梅芬的弟弟王有生、儿子康润林

2.《女拖拉机手》

3.《榆次第一个拖拉机站建站始末》

4.《榆次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王梅芬》

5.《李兰英,留下舞蹈之美 》

6.《稀有彩色老照片:这个年代,能开上拖拉机是许多妇女的梦想》

· end

来源:榆次融媒体中心、榆次发布微信平台

版权归原作,如侵权联系删除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