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是不容置疑的存在,百官都要对皇帝下达的命令言听计从。而且古人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体现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君臣关系也一直是封建王朝中最难处理的关系,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的方面。明朝也不例外,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明朝统治者将加强皇权放在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朱元璋开始便对大臣的各种权力进行限制,使得明朝的君臣关系进一步恶化,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

相比于前朝,明朝对官员权力的限制更加广泛,力度也更大,对官员的打压力量越来越强。君臣关系从以前的互相扶持互相成就。

到现在演变成为互相针对矛盾激化,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统治者践行的君臣关系策略是密切相关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朝统治者在新的君臣关系形成中做了哪些举措,明朝君臣关系冲突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原因。

一、明朝初期的政策

1、朱元璋的两面性

身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了勤政爱民。除了日常处理繁杂的政务,将权力收归自己手中以外,朱元璋还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了廉洁、简朴的表率。

不过朱元璋对自己极高的要求背后也是对官员的压榨。明朝的官员俸禄极低,每位官员拿到的俸禄甚至不够维持自己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更别说养家糊口了。

而且朱元璋并不像宋朝时期秉持不杀文人的政策,相反,凡是有不如人意的官员,朱元璋便要动辄打杀,就连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朋友都不放过。这种大规模的清洗官员队伍的行为在整个明朝也是非常常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废除宰相

丞相制度是从秦朝便开始设立的,宰相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朝政,减轻皇帝的压力。但是这落在朱元璋的眼中便成了极大的威胁。朱元璋深知历朝的灭亡都与皇权不够集中有关。

若是放任宰相权力过大,那么封建统治自然难以得到维护,更别说建立起强大的王朝了。思及此处,朱元璋决心废除宰相制度,将权力收归自己一人手中。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于是朱元璋便借助胡惟庸一案,大大阔斧地进行改革,废除了存在两千余年的宰相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

但是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没有了宰相,朱元璋便要亲自处理每天送上来的公务,时常不到四点起床,深夜还不能入睡,这让皇帝的肩上的担子变得十分沉重。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制度便开始出现了雏形。内阁大学士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朝政,但是他们没有太高的官职,所以无法对皇帝构成威胁,也对以往皇权与相权对立的局面有所缓和。

3、治理贪污

朱元璋将兵权收到自己手中,杜绝了骁勇将领夺权的可能。而且朱元璋在位期间还多次御驾亲征,对北元的残余势力进行讨伐。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在军中树立起高大的君王形象,有利于自己维护统治,还可以让人民意识到,现在的君主足够强大,有能力保护好内部的子民,这也为皇权的牢固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朱元璋幼时经常受到贪官污吏的剥削,所以十分痛恨贪官。朱元璋即位以后也对官员队伍进行清洗,凡是有贪污的官员动辄打杀,毫不留情。据统计,在朱元璋掌权期间,就有十几万官员因为贪污被杀,可见其治理贪污的力度有多么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继往开来

1、官员力量蓄势待发

内阁制度本是为皇帝设立的,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后来到了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便掌握着极大的权力,很大程度上进行改革,。

对当时明朝的各项决策带去了极大影响。这样独大的局面是统治者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统治者便任用宦官,使得宦官与其进行对抗,双方相互制约。

2、特务机构的设立

明朝时期独具特色的锦衣卫是用来监督百官的,凡是有人私下里说了任何不利于统治者的言论,都会被锦衣卫告知皇帝,接受裁决。锦衣卫从朱元璋执政时期便已经出现,是帮助朱元璋进行管理的助手。

后来随着东厂的建立,类似魏忠贤之流的宦官群体不断壮大,他们的存在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也加速了皇权的衰落,同时将明朝带去了难以回头的深渊。

朱元璋对官员的苛刻可见一斑,君臣关系自然难以和谐相处。而且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几位无能的皇帝,使得君臣关系再也无法走上正轨,反而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恶化,影响到了整个王朝的兴衰。

尽管朱元璋大大阔斧地扫除了官员的势力,但是官僚阶级哪有那么容易就被打倒,君臣矛盾越来越严重, 明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

参考文献:

《论明代的君臣冲突现象及原因》

《从廷杖看明代的君臣冲突》

《论明代的君臣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