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众多珍贵的收藏品中,有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灰色“泥巴”,是博物馆唯一馆藏“活文物”,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它并不是普通的泥巴,而是一块窖泥,来自结构保存最完整、酿酒古法技艺传承最连续、600多年来从未间断使用的“活窖”——四川宜宾五粮液古窖池。

这个活文物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1964年的一天,在四川宜宾五粮液的长发升酒坊里,一位酿酒工人在整理窖池时,双手偶然间在柔软的窖泥中碰到了一块硬物。当他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块破旧的碎瓷片。在碎瓷片被发掘出之后,考古学专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鉴定,从瓷片以及长发升酒坊的建筑风格,专家最终得出鉴定:长发升酒坊为明代老窖,在出土的陶瓷片上,考古专家发现了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存活至今的微生物群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粮液集团和国家博物馆签署战略伙伴协议

2005年6月22日,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了一块具有637年历史的五粮液古酒窖窖泥。在捐赠仪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向捐赠单位五粮液集团授予了永久收藏证书。

五粮液古窖泥为什么会成为“活国宝”呢?

首先,在中国白酒中,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的特色发酵产物。可以说,窖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酒质的优劣。五粮液古窖泥是世界酿酒领域现存最古老的一块泥池酒窖窖泥,自明朝开国以来至今未曾间断使用,每一克的古窖泥里都含有几百种,约十亿个参与五粮液酿造的微生物,是非常罕见的“活文物”。民间传言,四川宜宾五粮液长发升酒坊的一克窖泥比黄金还要贵。

其次,四川宜宾五粮液古窖池群,是目前我国惟一现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用宜宾独特的弱酸性黄泥粘土建造而成。生态学家认为,宜宾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少日照、微风,十分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传,上世纪90年代,有日本人曾到五粮液历史最悠久的老作坊参观,鞋上沾了好多古窖泥带走,如获至宝,回去后化验其中的微生物复制了窖池和环境,想要生产出自己的“老窖”,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主要是由于离开了宜宾得天独厚的环境,很多有益微生物就不能“复活”。

如今,这些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微生物群落不仅仍然存在于四川宜宾的五粮液古窖池中,也存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块天价泥巴中。五粮液明代古窖泥不仅是我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珍贵见证,还填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一项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当之无愧的“活国宝”。

责任编辑: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