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很贫穷,有人救济他,给他买了一头牛,让他老老实实种地。可是他并没有老老实实种地,只是种了几天就不种了,盘算着把牛卖了,买一头羊,把羊喂大了,卖钱。而卖牛之后,除了买羊的钱,别的钱就让他挥霍一空了。他养了几天羊,觉得养羊太费时间,不如卖了羊买鸡,买几只母鸡,下了蛋,卖鸡蛋。于是,他如法炮制,卖了羊,除了买鸡的钱,剩下的钱又被他花光了。如此折腾下去,最后他把鸡卖了,换了钱,又把钱花光了。一年以后,那个救济他的人来看他,发现他又是一贫如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换羊,羊换鸡的思路如出一辙,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规律呢?如果给他牛的人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不会给他买一头牛了。但给他牛的人却用好心办了坏事,本想帮他一把,却成就了他的懒惰脾气,更要命的是,他已经堕落成不能帮助的人了。看来,只是给资金和食品的扶贫确实要不得,需要让他们自食其力,让他们真正动起来,自己养活自己。

那个穷人本想着按照帮助他的人的意愿走,要用牛来耕地。但帮助他的人只给了他牛,却没给他种子,也没有给他什么钱,他要想种地只能去借种子,去自己弄饲料养牛,这种成本对于他来说是很大的,他宁可坐吃山空也不会劳神费力养牛种地。卖了牛买羊和卖了羊买鸡是一样的思维模式,都是典型的懒汉思维。先顾眼前的快活,至于日后什么样就不去管他了,而日后的日子并不是完全不管,而是太过于理想化了,把所有的养羊、喂鸡的成本都当作没有,只能自己活在幻想之中。也就是说,穷人大大低估了饲养成本,而只是顾着自己享受,最终把所有的东西都卖光,自己又回到了初始状态。

穷人并非不可以改变穷的状态,而是懒惰,忽略时间、饲养成本,只想着坐享其成,也就最终一贫如洗了。牛换羊,羊换鸡,换来换去还是自己不想付出劳动,不想真的改变现有的状态。或许,他会认为,有第一次遇到帮助的人,就会有第二次,而且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到家里,要是自己有点积蓄了,也就摆脱了贫穷状态,谁还会帮助自己?很多贫困县就是这个思路,要想方设法申请贫困县名额,以此获得更多的国家救济。

要是真的改变一下思路,穷人用牛耕地,借了种子,来年还上,也就有了粮食吃。这当然是理想的状态,而穷人付出的劳动力成本、种子的成本、化肥、农药、水费、电费的成本也不少,那就不是他能承担的了。帮助他的人似乎没有想到,种地也需要这么大的成本!要是知道,就不会单单给他一头牛了,但给了他拖拉机和种子,也是不行的,照样会被他卖掉,换成一头牛或者一头毛驴什么的;给了他种子钱和水费电费更是不行,会被他直接花掉。那么,他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或许并非如此。让他脱离原来的状态和思维模式,参加劳动挣钱,劳动一天就有一天的工资,不劳动不得食,或许可以让他摆脱原来的懒汉思维。当然,也得分人,有的穷人就是那个样子,非得有强有力的实权人物出来干涉才会动一动屁股,要不然就整天哭穷,还对给他物资的人不屑一顾。

如果让这个穷人去做买卖,当然更是不行,会直接亏本,并且弄得把摊位都得卖掉。也就是说,帮助穷人的人忽略了穷人脱贫的巨大成本,而穷人却把这种成本转嫁出去,用牛换羊,羊换鸡,也就最终坐吃山空了。帮助穷人的人回避了脱贫的成本,把脱贫简单化了;穷人回避了脱贫的成本,吃掉了脱贫的本钱。并且,穷人没有和富人签订脱贫合同,即便签订了,穷人违约了,帮助他的人对他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人总是向下换东西,而不是向上换东西。要是穷人养牛种地,有点积蓄了之后,要两头牛换一台拖拉机,不就有希望了吗?而富人的思维模式就是用鸡换羊,用羊换牛,用牛换拖拉机,用拖拉机换更多的物质资料,财富才会累积起来。

区分穷人和富人的思维模式似乎可以从牛换羊,羊换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