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读最美诗词、学最燃党史的,欢迎关注评论加转发[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5年元旦刚过,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报告,开国上将许世友要求党中央批准他在死后实行棺葬,理由是他自小参加革命、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太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破除封建主义思想,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中仅仅只有任弼时、毛主席这2个没有实行火葬的特例。面对这个很有胆量的报告,谁都不敢做主只好上报给邓小平,请他定夺。

邓小平最了解许世友的平生情况,更是对毛主席曾经允诺其可以不火葬的情况记忆犹新。他思考再三,认为全中国只有一个许世友,有着其特殊性,最后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许世友凭什么能够在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心中留下异于常人的印象,这得益于他传奇的一生,在共和国璀璨将星中他是一个独具歌行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人。

今天,就同大家回顾许世友将军从少林寺“莽和尚”逐步成为共和国“传奇将军”的经历。

一、江湖情怀的“莽和尚”

许世友出生在湖北、河南交界的大别山中的新县,那里在当年是出名的土匪横行的地方。为了防身,许世友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自小习武,无师自通地舞枪弄棒,练出一副好身体。他8岁那年,家乡闹大灾家里粮食更加紧张,恰好少林寺一个70岁的老和尚来到此地招收杂役入寺习武。

许世友知道家中的困难,加上自己对习武本就感兴趣,于是就同父母要求去往少林寺习武。于是8岁的他跟着老和尚来到嵩山脚下的少林寺,开启了在这里8年的生活,也正是在这里他学会了日后惠及一生的精湛武艺。

若干年以后回忆起这段往事,将军还不无感慨“当时完全就是为了填报肚子,是去少林寺当杂役的”。少林寺毕竟是武学圣地,虽然是当杂役却对其传授武艺仍然是货真价实的。在练功房的墙上,一招一式都分解好仔细画在墙上,许世友同众多师兄弟们就照着笔画,什么拳怎么打、什么棍怎么使,全都不许出一点差错。

许世友在少林寺总共呆了8年,先是花了3年的时间学习吊臂锻炼力量,再花了3年时间学习睡桩领悟平衡,之后才是学了各样招式,特别是刀法和棍法。每天晚上许世友都是不睡床的,就像小龙女一样,在离地1米高的墙壁上横插5根1尺长的木桩,他就临空躺在木桩上面壁而眠。时间久了,他练功刻苦从不偷懒,成为师兄弟中武艺最好的一个,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样样拿手。

15岁那年,登封地区匪患严重,一股100多人的土匪包围了少林寺。血气方刚的许世友手持双刀,一个人守在寺门口,土匪来一个他砍一个、上来两个他杀一双,后来10余个一起上也被他三两下打的落荒而逃,吓得剩余的土匪惊叹他是天神下凡。

传说,碗口粗的杉树,许世友能够空手撂断5根,十几个铜板摞在一起他一刀就能劈开两半,更是能够徒手搬起3块重达600斤的大石块。要是参加如今的大力士比赛,这也是妥妥的冠军选手吧。

16岁那年,许世友离开了习武8年的少林寺,有点像后来的王宝强,开始闯荡自己的人生道路,但起步阶段并不顺利。

从少林寺回家探望父母的许世友,失手三拳就把打死了地方上的恶少,只好连夜出逃一个姓王的师兄家躲避。然而祸不单行,两个盗贼带领一伙人冲进王师兄家赌场欲抢劫钱财。一众人不是盗贼的对手。眼看盗贼就要得手,许世友大喝一声冲了上前,挥起铁锤似的双拳砸到盗贼头目的胸口,盗贼头目竟当场丧了命。

再一次犯下命案的许世友,只好投奔到吴佩孚的部队当了童子军。不想越想多事越是犯事,排里有个老兵蛮横无理对新兵非打即骂,又一次他欺负许世友连扇了六个耳光,被许世友来了个“五花飞脚”,踢到了要害处,当即倒地而死。许世友被绑起来,就要被军法处死。幸好他有个远房舅舅在部队干营长,出面说情,才免了捡回了1条命。

直到21岁这一年,许世友已经在吴佩孚的部队当上了连长结识了一个身为中共秘密党员的同乡傅孟贤。正是在他不断宣传红色思想的影响下,许世友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后来许世友和傅孟贤一起杀死了克扣军饷的司务长“惹不起”,两人连夜奔走,在赶了一百多公里路,找到了红三十一师此参加了红军,这才算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二、沙场无敌的“酒司令”

1931年红四方面军攻打黄安城,许世友已经升任三十四团的团长。敌人的2个团凭借着猛烈的火力掩护,叫嚣着要把三十四团给团灭在这里。在这危急时刻,许世友拔出背上的大刀,带领着战士们挥舞着大刀冲进敌人的阵地,开展了白刃战。因为全团都在他的带领下苦练刀法,敌人被砍得血肉模糊,狼狈逃窜。从此红军时期,他“大刀团长”的名声彻底叫响了。

在攻城到尾声的时候,敌人又想从许世友负责的城南方向逃走。他竟然带着身边仅剩的1个营员的兵力进行了反冲锋,全营士兵挥舞着大刀势不可挡,直接将其逼回城中,并直接尾随一举攻入城内,最终配合大部队将全城敌人全部歼灭。

1934年,许世友的职务已经高居红九军副军长兼红二十五师师长,但是他喜欢自己亲临战场当开路先锋的爱好依旧没有改变。他率部执行阻击任务,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敌人的勇猛与往日完全不同。经过仔细观察,原来是一个拿着美式手枪的军官带着“督战队”逼着士兵冲锋。许世友命令战士们用手榴弹掩护,自己则带着几个侦察连的好手,趁着烟雾直接冲向了“督战队”。没几下许世友就杀到了督战军官的跟前,也不客气一手“风摆莲花”直接让他的脑袋搬了家。由于刀势太快,军官的脑袋虽然已经掉落,身体却还是惯性地接着往前走了十几步才倒下,大家都说将军的刀法到了“飞花摘叶”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的酒量比他的武功还有出名,早在红军时期已经冠绝全军了,在此后的一生他更是从来不曾改变这个爱好。据说,最初在红四方面军许世友喝酒就是经过“特批”的,他因为当时是不准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因此有人将此事上告到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要求禁酒。陈昌浩在团以上干部大会上宣布:“禁酒令还是要执行的,不过许世友可以喝一点儿!”有人对此提出异议,陈昌浩反驳说:“你有许世友那个酒量吗?没有就不能喝!”

在担任军队首长之后,凡是他的挑夫都有一样异于常人的工作。那时候其它首长的挑夫一般都是一头是行李一头是书包,只有他的挑夫两头都是白酒,所谓的行李他都自己背着。

许世友嗜酒如命,但他却立下了“三不喝”的规矩:战前布阵不喝酒、战斗进行中不喝酒、打败仗不喝酒。他的一生也有拒绝喝酒的难忘经历。

那是1935年12月,由于陈昌浩的错误判断,导致许世友麾下的1个团打阻击失利,团长、政委全部牺牲,伤亡三分之二以上。战斗之后,陈昌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特意提上两瓶好酒找许世友做检讨。面对领导如此坦诚地承认错误,许世友仍然是一滴酒都没有喝,遗憾地说“打了败仗哪里还喝得下酒”。

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喝得最出名的是一碗血酒。那是1942年除夕前一天的上午,刚到胶东军区任司令员第一次和干部、群众及官兵见面,他让人抬出了一张杀猪的案板,桌上放着一把菜刀和一只公鸡。许世友让士兵倒上满满一碗酒,大声说着:“之前鬼子的扫荡造成了500多同胞被杀害的“马石山惨案”,这既说明敌人凶残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疏漏。”

一边说着他一边用刀剁掉了公鸡的头,让鸡血流进碗中,然后一口喝掉这碗血酒。他激动地说道:“今天我饮下这碗血酒,就保证胶东再也不能出现这样的惨案。如果再有发生,就应该像砍这只鸡头一样砍掉我许世友的头颅!”之后的时间,他带领的队伍打了无数漂亮仗,保护了这里的无数同胞,实现了他用血酒立下的誓言。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喝酒有着特别大的规矩。打了胜仗后,一桌人坐在一起,他规定所有人面前都要倒满一碗酒,谁都不能例外。许世友总是第一个站起来,要求所有人空腹吃完这一碗酒,喝不完之前不准吃菜。而从第二碗开始则是自由发挥,所有部下来敬酒,许世友全都一碗见底,从来不会摆谱。那个战争的年代,谁也不知道下次聚会时又会少了哪一个“酒友”,不能计划未来,倒不如好好珍惜当下,这也不失一种人生的智慧和乐趣。

抗美援朝战争中,许世友带领着第九兵团参战。由于以他为首的几位兵团主要领导在酒桌上和战场上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第九兵团直接被称作“酒兵团”,这也是烽火硝烟中的一段佳话。

“文化大革命”时许世友位于南京的家被造反派给抄了,在毛主席、周总理的解救下才幸免于难,回到住处他最关心的还是珍藏的那些老酒。打开柜门发现老酒1瓶都没有了,许世友跌坐在地上,大叫着“这帮偷酒贼,太可恶了”。后来周总理打来电话慰问,他还是念叨了自己珍藏的老酒全都被偷走了的委屈。

许世友喝酒的名声是很大的,整个军队人尽皆知。解放后他吃饭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的就在于他餐餐都要喝酒,而且只喝茅台和古井。晚年的时候,他写了《我的红军十年》拿了不少稿费,却全部用来购买了茅台酒。有人做过大致的测算,许世友将军一生喝下的酒,如果用解放牌的大卡车来运,起码超过4辆卡车,真不愧是“酒神司令”。

三、爱兵如子的“亲首长”

许世友这个名字其实不是他本来的名字,而是毛主席亲自为他改的名字。许世友将军幼年的名字叫许友德,谱名叫许世友。参加红军后,他觉得“仕”是当官的意思,与自己作为士兵的身份不符合,就改名叫做“许世友”。后来在长征途中,毛主席第一次见到著名的“酒神”就问起他的名字,在得知了他改名的前后经过之后,就对他说“我们的红军战士不仅要事事想着全中国,将来还有放眼世界。我建议你改名世友,做世界的朋友,比只做士兵的朋友要更好。”自此以后,他就一直沿用这个名字。

毛主席不仅为他改名,还是许世友的救命恩人。1937年许世友在抗打学习,被作为“张国焘的代言人”被投入监狱,最高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判处其一年半的有期徒刑。正在狱中的许世友正在睡觉,毛主席已然出现在他的眼前:“许军长,你受委屈了,我代表党中央,向你和红四方面军被抓的全体干部同志赔礼道歉。”正是这声道歉,毛主席和许世友从此有了生死与共的友情。

在文化大革命时代,许世友也遭受了许多冤屈,在一次检讨会上,他深情说道“我是忠于毛主席的,烧成灰也是毛主席的人。”之后毛主席在上海接见许世友,他更是倒在地上磕了两个头。毛主席说“世友同志,不要这样!”,许世友放声大哭,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许世友对毛主席忠贞无二,交情笃甚笃。正是在毛主席的关心和爱护下,许世友的传奇生涯才更加光彩夺目。

在部队流传最广的是他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后我军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为了改善生活困难,党中央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根据地热火朝天开展起来。有一次,许世友去视察部队的开荒完成情况,来到通信连的时候,看到战士们刚刚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有7棵胳膊粗细的白杨树,十分扎眼。许世友觉得挺好奇,随即叫来连长询问。连长面有难色地回答道:“报告首长,那地中间的白杨树长得十分结实,即使上面用钢锯锯断了,根还埋在土里,会影响到种庄稼。这不,我们正在商量用什么办法把树连根一起弄出来......”许世友一口气拔了6棵,只留下一棵让连队自己完成最后的任务。

1958年,毛主席指示南京军区要做部队干部下连队的示范,许世友将军更是第一时间要求下连队当兵。来到宁波海防前线某连当上等兵,他完全抛弃了军区第一首长的身份,处处以普通士兵的标准要求自己。打扫卫生的时候,他同班里的同志一起劳动,星期天的晚上部队到驻地夏普写操场看电影,虽然这部电影自己早就看过,为了严格过集体生活,他仍然兴高采烈同大家一起去了,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这个20年代就假如红军的的元勋和普通战士一样,把步枪依在肩膀看完了整个影片。

在6连当兵期间,许世友还用自己的本事给大家加过餐。那是一个星期天,本应该休息的许世友扛着双管猎枪,用半天时间打了几十只斑鸠,全连战士都吃得满口生香。

在三年灾害时期,许世友最难过的是群众吃不饱饭。有一次他来视察上海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他不打招呼,自己亲自前往炊事班查看,看见“增量法”蒸的开花米饭,全然菜无荤腥,清汤寡水。他问匆匆赶来的司务长“这样的饭菜战士能吃饱吗”,随后他命令警备区在上海郊区划给好8连一块菜地,建起养猪场,让他们自力更生解决副食补助问题。

这就是上将许世友,他时刻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同桌喝酒同场饮酒同样抛头颅洒热血,是沙场无敌的“酒司令”。

四、忠孝两全的“好儿郎”

古话说忠孝两难全,许世友一生却做到了忠孝两全,活着尽忠,死了尽孝。少年时代的许世友就是出了名的孝子,每当自己做了错事,就会跪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他的一生只给两个人下过跪,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一个就是毛主席。

红军时期,许世友有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他抽空回了一趟老家。他也常常因思念母亲而泪流满面。一次部队路过敌占区的家乡,许世友冒险回到家中探望母亲,却被反动武装跟踪了,将他家院子封锁了,只留下院后陡峭的石崖,他趁匪兵不注意,跑到后屋南边的房间,移开了立在墙角边的大石板,用“神掌功”将青砖一推,推开一个洞,跃然洞外后,又迅速把将石板移回掩盖好洞口,从南面的小巷跑出,再从陡峭的石崖上飞檐走壁,逃离虎口。

1952年,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请假回家看望20年未见的老母亲。一路奔波,来到村口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弯曲着背着一捆柴草。许世友面对老人感觉似曾相似,却又不敢贸然相认。最后,还是老太太认出了自己的儿子。许世友想到母亲过着的艰苦日子,不禁跪地大哭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已经是国防部副部长的许世友又一次回到老家。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他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许家洼。身材矮小的母亲穿着布大褂,正在给猪栏中的小猪喂食。他轻声地呼唤:娘,儿子友德来看您了“,78岁高龄的母亲将他搂在怀中久久不舍松开。

最后一次回到老家是1959年,那个时候母亲已经离开世界。当时他安排自己的长子许光代父行孝,为奶奶送葬,此后更是让他一直在老家生活。当这次回到老家,许光告诉他奶奶过世的时候喊着的是他的名字,许世友悲痛欲绝在母亲的遗像前久久跪着不忍起立。

而正是在文革时期,毛主席来到上海召见许世友。许世友一见到毛主席,扑通一声跪倒倒在面前,还响亮地磕了一个头。毛主席劝慰道“有什么事情起来再说“,将军将自己受到的委屈全部脱出。毛主席郑重地说道:”南京军区党委和许世友同志是完全值得信任的,文化大革命不准就许世友同志!“,正是此后毛主席、周恩来在文革期间加强了对许世友的保护,才使得一代传奇将军免受了诸多磨难,

许世友将军的一生,只给两个人下过跪,一个是生自己的母亲,一个就是毛主席,他说“这两个人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诚然,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的关爱和信任,许世友这名赫赫虎将才能够叱咤风云成就传奇。

五、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许世友将军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倡导火葬以来,第一位被特许土葬的将军。1985年10月22日,将军病逝后,根据他报告中的要求,中南京军区为许世友将军准备了楠木棺材,并在灵柩内存放了两瓶茅台酒和两把手枪。酒与将军一生结下不解之缘,故将军又称“酒神虎将”,陪葬的是一个白玉酒杯和两瓶珍藏的茅台酒。陪葬的手枪更是大有来头:一支毛泽东所送的,在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所用手枪;另一支为法国总统戴高乐所赠的左轮手枪。

许世友将军的坟茔紧靠着自己的母亲仅仅相隔30米,了却了他“死后尽孝“的心愿。“跪主席、跪母亲,一忠一孝”,正是将军的魅力所在,

随着每年来将军墓前祭奠的人群络绎不绝,墓前的酒瓶堆积如山 “酒瓶山”奇观,足以让每个初来瞻仰的人为之动容:层层叠叠的酒瓶,就像威严肃立的士兵一样守卫着将军的陵墓。“戎马英名垂青史,孝母懿德写华章”,这些酒来自四面八方,除了将军酷爱茅台酒、茅浆窖老酒等,仰望酒瓶墙,瞻仰将军墓,让我们逐步回味他酒胆纵横的一生留下的传奇故事。

谨以此文怀念许世友将军,愿如今盛世正如您心中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