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劈柴院,是青岛市井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青岛的百年历史与记忆。2009年,改造后的劈柴院重新亮相,其中重点打造的江宁会馆,更是这片民俗文化风情特色街区的中心所在。然而作为劈柴院内规模最大的商户,江宁会馆已经停业超过一年,其背后原因,颇为无奈。

4月2日,记者走进位于劈柴院内的江宁会馆。五百平方米的大院里,桌椅堆叠,戏台空荡。负责人曾招平告诉记者,这处可容纳800人同时就餐的场所,已经停业了一年多。去年5月,在受疫情影响歇业近四个月后,曾招平从外地回青筹备重新开门,可迎接他的却是一个四处漏雨的会馆。

曾招平带记者来到会馆内,多个房间的天花板上霉迹斑斑,甚至大块脱落;房间外,回廊上的木质装饰柱也出现了空心腐烂。走到院内,玻璃顶棚看起来完好无损,可是大院一角形成的这滩水,暴露了这里的“漏洞”,因为当天外面只是下起了毛毛细雨。曾招平告诉记者,要开业必须先修缮,按照租赁合同,房屋维修应该由该处房产的甲方——市南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负责。

距离这次维修,时间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剩余的56项维修都不见进行。期间,去年11月,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通知曾招平,维修工作将由青岛海明城市发展公司接手,目前保发局正和企业办理交接手续。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市南区政府所属国有独资公司。此后,曾招平多次找到海明公司,得到的答复都是正在审批,维修日期待定。

3月29日上午,曾招平再次来到海明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今年1月1日接手劈柴院运营后,公司重新对江宁会馆的维修方案进行了报批,具体施工时间尚未确定。

眼看着维修遥遥无期,江宁会馆开门无望,着急的不仅是曾招平,还有周边的众多商户。

近几年,劈柴院人气大幅滑落,现在又少了“龙头”江宁会馆的带动,复苏更为乏力。清明小长假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这里,与中山公园、小麦岛等其他景点在假期里的火爆相比,这里是另一番景象——游客寥寥,部分店铺大门紧闭,有的还贴出“转让”广告。作为在劈柴院经营了三代的老商户,高嵩告诉记者,现下与前几年的红火简直是天壤之别。

2009年改造亮相初期,集美食、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劈柴院,可谓是体验老青岛市井文化的最佳代表。至今,在多家旅游分享社交平台上,这里依然是青岛的必打卡地。可是,趁着假期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却表示,实在“没看头”。

今年是市南区西部老城区复兴发展的全面起势之年,其中的“一号工程”——中山路区域保护改造中明确,将建设劈柴院二期,并打造成最时尚、最青岛的文化旅游街区。这样的愿景下,能否带动劈柴院一期走出困境呢?而对于曾招平而言,现在最紧迫的问题是,管理方何时能交接好工作,把漏雨的问题解决好,让江宁会馆重新开门纳客呢?

劈柴院江宁会馆负责人曾招平:2019年10月中旬的时候,这边都是爆满的状态,一天的客流量能达到四到五千个人,不夸张地说,插根竹竿都倒不了。现在都不开了,干不干都不知道。经营的话,我们还可以努努力,自己找路子。不能经营就没有希望了,我们拖不起啊。

本台短评:复兴老城区摒弃“拖字诀”

因为部门间交接不畅,江宁会馆的漏雨问题一拖就是一年多,至今也没有确定维修时间。而这一地标性门店停业,也让整个劈柴院的经营雪上加霜。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复工复产,商户们期待更多见实效的支持,等来的却是一次次“延迟”。表象上,这是工作交接导致的掉棒,内里却暴露出政府服务意识不足、管理缺位。

老城区复兴是个长期命题,要让愿景变为现实,就必须分秒必争,以全力冲刺的奋进姿态,从解决具体问题做起,脚踏实地地把劈柴院这样一个个街区打造出水平、打造出特色,让青岛的根和魂在老城区释放新活力。

文: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