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农村俗语,到了现在,是要接受批判的,因为社会发展到如今,以前的农村俗语,不一定还能够引导现在的生活,有些农村俗语发展到现在,已经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但是在以前的社会,却影响着很多人,就像这句话,“清明不上娘家坟,女婿不跟丈人田”,在以前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清明不上娘家坟?

这句话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嫁出去的女儿,是不回娘家上坟的,因为按古代的说法,嫁出去的女儿就如泼出去的水,所以清明节上坟扫墓,是自己家族的事情,如果嫁出去的女儿清明节去上坟,会让别人认为自己的家里后继无人。

在农村还有一些地方,自己嫁出去的女儿清明节不能去坟,女婿也不能回老丈人家去上坟,都是一样的道理,按农村的一些说法,女婿也是外人,是不准到老丈人家去上坟的。

所以清明节上坟时,如果家里有哥哥,或者是兄弟,都是由他们组织去上坟,说明自己的家里还有人继承,在有些地方的风俗习惯就是这样,就是嫁出去的女人和女婿,在清明节的时候,娘家都不希望他们回去上坟,认为这样容易被人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女婿不耕丈人田?

在古代的社会,民以食为天,粮食作物的产量低,多数的家庭都是只基本上能填饱肚皮,而且也没有多余的田地,如果女儿嫁到女婿家里去以后,女婿的家里暂时没有分到田地,就会造成粮食不够吃,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到老丈人家去借田耕地,或者是直接去老丈人家种田种地,这样的行为,都会让人耻笑的,会让老丈人很没有面子,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老丈人家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粮食够吃,维持自己的生活以后,才能顾及到嫁出去的女儿和女婿,如果老丈人家就没有多余的田地,女婿还跑回老丈人家种田种地,会被别人耻笑为女婿无能,也会认为老丈人家的姑娘嫁给这么一个愚蠢的女婿,让老丈人的面子上无光。

农村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饿死不耕丈人田,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道理。

三、这两句俗语到现在还有现实意义吗?

从这两句话来看,到了现在的社会,已经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就像刚刚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广东富豪给去上坟的人,大小都有份,只要去的人都发4000元钱,其他的人可以领到500元钱,就是希望清明节去上坟的人越多越好,因为现在有一个情况,清明节去上坟的人数在减少。

至于女婿不耕丈人田,现在的情况也是在改变,因为现在的女婿可能外出打工,自己的责任田还没有人耕种,相反的还有一些老丈人,转过来给女婿耕田种地的情况,那目前还是很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农村的一些俗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好转,就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不一定还能够引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农村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在慢慢地改变,说实在话的,清明节,一家人都到齐去祭拜扫墓的已经不多,而且现在清明节,扫墓的人数在逐渐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认为我说的正确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