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群里经常有家长吐槽自己孩子的缺点,特别是有几个家长不厌其烦地描述孩子什么事没做好,什么事总不听话。

说实话,有些缺点真的很平常,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家长就是不喜欢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次家校群里有家长晒出自家孩子做的菜,结果有好几个家长吐槽自己孩子只会吃,动手能力很差,洗菜都不会,更别说做菜了。

很多时候,我看到这种吐槽,都会默默在心里说一句:“孩子这么多缺点,最该反省的难道不是家长自己吗?”

都说孩子是父母自己的影子,孩子在镜子中看到的就是父母年轻时的样子。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吐槽说白了就是自己身上的缺点而已。

孩子任性、不懂礼貌、挑食、不讲卫生等等各种缺点,父母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曾经或者现在也有过。

只有自己控制不好自己,无用的家长才会教出有着各种各样缺点的孩子,这个毋庸置疑。

同事芳芳有个四岁的儿子,以前她挺喜欢发她儿子的照片到朋友圈,比如她儿子玩积木、念儿歌、玩皮球这种。

最近一两个月很少发她儿子的照片或者视频到朋友圈了。有一次我问她现在怎么很少分享孩子的动态啊。

她很郁闷地告诉我,现在不想发了,因为她儿子太不听话了。有时候带孩子去小区的广场玩,整整一个心情不好。

原来她儿子每次和小朋友一起玩时,特别的霸道,球不让其他小朋友碰,做游戏又不配合,反正就是让她感觉很丢脸。

她说:“我家儿子怎么这么不懂事的,看别人家的孩子真的好乖,又有礼貌,会甜甜地叫叔叔阿姨。

就只有她儿子傻乎乎的,啥都不懂。还总和其他小朋友吵架,合不来。有时候真不想带着出去玩,觉得没面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父母希望孩子做什么,孩子反而偏不做,往往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结果孩子偏偏站在了父母的对立面。

很多时候父母的希望,说自私点就是父母自己样子的改进版,而恰恰孩子变成了父母曾经的样子。

当孩子变成了父母讨厌的样子,作为父母有没有想过自己对孩子做的三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怕孩子惹事。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喜欢告诉孩子少惹事,和自己无关的事和人少参与。

如果出了事情,低调一点,姿态放低一点,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016年,北京有一个实验小学的40个孩子去国外学习交流。为期一个月的交流结束后,国外的老师在评价中国孩子的时候,最多的评价就是“很守纪律”。

我不知道这个评价到底怎么样,但在我看来“守纪律讲规矩”对一个孩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褒奖。

我们的孩子在家长中国式教育下,变得特别胆小怕事,不能惹事成了孩子的信条。

有事绕开走,做好自己,安静守纪律带来的后果就是我们的孩子没有创新精神,做什么都按部就班,不好出错,不敢出格。

所以孩子变得畏畏缩缩,没有勇往直前的性格,偶尔有孩子特别是,特别活跃的就会在下一次被遏制个性。

2、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家孩子做比较。

这是中国父母最喜欢做的事,“别人家孩子”永远是父母口中最好最优秀的孩子。

自家孩子的闪光点在父母眼中要么忽略不计,要么微不足道。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是从一张白纸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画卷。

这幅画卷不同的色彩,其实也是每个孩子自己的特色,可能有缺点,但是一定有优点,肯定孩子的优点其实比一味盯着缺点重要得多。

所谓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优点的作用,才会让孩子变得更有信心。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高亮的问题,“小时候在父母眼中自己永远只有缺点,你怎么看?”

有很多很多的网友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时光,都感慨说父母从来都没有看到过自己身上的优点,说得最多的是自己身上的缺点。

甚至有网友说,无论自己做什么在父母眼里都是有问题的,就算做对了事,父母也从来不表扬,最多含蓄地不说话默认。

3、喜欢打或大声责骂孩子。

这也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就像有朋友说的,谁还不是从小在父母的打骂声中成长起来的。

这话虽说得像开玩笑,但事实上透着心酸。“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是至理名言,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信条。

谁家孩子没有被父母打骂过,因为父母自己也是从打骂声中长大的,因此对这一套驾轻就熟。

在自己教育孩子后,延续了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被各类学者和教育家所排斥。

在孩子还小时,可能会惧怕父母的打骂,但在孩子慢慢长大后,逆反的心理的风暴会比往常来得更猛烈。

同时,在打骂声中长大的孩子更自卑、更叛逆。这样的孩子脾气更暴躁,也没有耐心。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时都是一张白纸,最初的颜色其实也是靠父母一笔一划勾勒上去的。

当父母用什么心态和教育方式时,孩子就会留下什么样的性格,无论孩子活跃、机智、可爱,亦或是沉默、顽皮、吵闹都是父母自己的杰作。

甚至也是父母自己内心的缩影,无论孩子变成怎么样,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都会说一句孩子像他自己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作为父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其实能让孩子更无忧无虑、健康地成长。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教育出一个阳光的孩子,那么就给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