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中国首家打车软件易到上线,10年间,网约车市场风起云涌,从烧钱补贴大战到外资黯然市场,到今天,市面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打车软件,然而无论资本如何变迁,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打车习惯已经彻底改变,出门前,在手机上提前约车成为再顺手不过的事。

然而最近一份网约车调研报告,又将网约车平台置于舆论中心。2020年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五个城市,以实际打车的方式,针对网约车平台进行调研,通过800余次的打车数据和真人访谈,孙教授团队发布了最终的调研报告。

通过这份调研报告,我们才知道网约车平台背后的水有多深,而我们又在不知不觉中踩了多少坑。

“苹果税”是真的存在

谁能想到,除了开视频平台会员,苹果手机用户要花更多的钱,就连在打车这件事上,苹果用户也会被网约车平台另眼相待。

用苹果手机打车,往往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舒适的车辆司机接单,可能平台认为苹果用户更愿意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服务,更关键的是,苹果用户被“优享”的比例是非苹果手机用户的3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打车软件报告

此外,在这个报告中,还显示,苹果用户打车能享受到的平台优惠也比非苹果手机用户更少,前者平均只能获得2.07元的优惠,而后者则平均可以获得4.12元的优惠。

就连记着在实地暗访的过程中,问到是否会有苹果打车比其他手机打车更贵的情况,司机也很肯定地回答“不是会有,是必须会有”。

即使在没有用苹果手机的情况下,这份报告也显示,越贵的手机越容易打到优享一类的车。

此外,我还找了同事拿不同手机做实验,结果发现同样的路程,显示的预估价格确实有差异,最多的差了30元左右。

看样子以后得找个便宜手机打车才行。

实际车费与预估价格有差距

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个城市里打车,预估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上海的价格差异最为夸张,实付比预估高达11.8%,成都、北京则分别比预估价格高8.5%、6.9%,看样子以后打车预算要比预估价格高点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打车软件报告

不过在这四个城市里,深圳却成为一股清流,实付竟然比预估价格低了6.5%,作者分析这可能是由于深圳是打车软件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全方位的大数据杀熟

互联网时代 , 人们已经对大数据杀熟见怪不怪, 网约车平台 自然也是冲锋在前。

首先,新人打车往往比“熟人”享有更多的优惠,即使是在没有优惠的情况下,新人打车的价格也比“熟人”更为便宜;第二,在同一个地方打车,打车排队的人越多,价格就越贵,而且加价还可以插队,而且打车的时候越是犹豫不决,后面上涨的就越多。

这种大数据杀熟,不光是针对乘客,同样也针对司机,如果一个司机一直在一个平台接单,他就很容易接到要绕远路的接单,因此有经验的司机往往都会同时安装几个软件,隔一段时间换一个平台,以此保证自己能接到质量较好的单子。

不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大数据杀熟,去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拟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相信以后,这种利用大数据肆无忌惮的“割韭菜”行为会越来越少直到消失。

虽然目前的网约车平台还有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在报告发布后,在网上引起了一大波的讨论,而它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网约车平台都修改了规则,透明度和优惠力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科技是把双刃剑,平台用好了就能“杀敌”,用不好可能最终伤到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