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国、各民族神话产生和发展状况不同,各自神话研究的不平衡,相应地也出现了神话分类的复杂化。“神话分类存在的分歧,是与学者们对神话这一对象内在规律的认识密切相关的。”学者们神话观的不统一,神话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必然有繁多的神话分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兵《多元与整合——神话的分类》指出,“神话的分类是神话学上最古老、最困难、也最混乱的一个问题。分类的依据本来只能是一个:神话的内涵及其结构。但是由于各个学派和专家的分类标准或参照系各不相侔,分歧和纷乱便在此丛生。目前强求统一和规范怕有困难。”

目前我国的神话分类,有按照地域划分的、按时代分期的、按民族区分的等等。如茅盾分为北部神话、中部神话、南部神话三种。按时代分期的,如谢六逸和杨堃的分类。前文所述的茅盾、刘城淮、萧兵和陈建宪几位学者是按照神话性质的形态分类,其实也是按时代分类的。因为这几种神话的性质、形态是按照时代的推进而发生演变的。按民族区分的,主要分汉族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少数民族中又有藏族神话、苗族神话、蒙古族神话、哈萨克族神话等等。

学术界的主流是以神话内容为标准的分类,国内外的神话分类多是如此。国外的,如爱德华·泰勒、加特纳、施彭斯和哈斯丁斯等学者的神话分类较早被介绍到中国,对我国的神话分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分神话为5类;黄石《神话研究》介绍了加特纳(E· A· Gardner)十二种神话分类;谢六逸《神话学 ABC》翻译了施彭斯(Lewis Spence)《神话学绪论》的二十一类神话;林惠祥的《文化人类学》介绍了哈斯丁斯(Hastings)的《宗教与伦理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s)中的十二类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神话研究先驱者们,在对外国神话研究介绍的同时,也根据中国本土神话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类研究。如黄石、茅盾、林惠祥等学者。本着“包举、对等和正确”三个条件,黄石对加特纳分类法斟酌损益,将神话分为“哲学的”“科学的”“宗教的”“社会的”“历史的”五类。林惠祥《神话论》分为“开辟神话、自然神话、神怪神话、死亡灵魂及冥界神话、动植物神话、风俗神话、历史神话、英雄或传奇神话”八种。

在茅盾看来,文学家引用的神话,受宗教思想影响的神话以及方士们迎合君主求神仙的意志而制造的谰言,它们都改变了神话的原样。只有将其剔除下来,才能得到可以“视作表现中华民族的原始信仰与生活状况”的神话。这些剩下的神话分为六类:“天地开辟的神话、日月风雨及其他自然现象的神话、万物来源的神话、记述神、幽冥世界的神话、人物变形的神话。”茅盾的分类是按照狭义神话观对原始神话进行的分类,虽然现在看来仍有欠缺,但却是当时我国神话研究中最科学的分类。

以上是建国前我国神话分类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的确有不少未尽如人意之处,当然这是神话研究初创期难以避免的。正是在这些开拓者奠定的坚实基础之上,后来的学者才逐步取得了今天神话学研究的巨大成就。

广义神话概念的提出,扩大了神话的范围,相应的神话分类也与以前的分类大有不同。袁珂《从狭义的神话到广义的神话》将神话分为九个部分:

主要的部分,自然是神话,是神话因素最浓厚、一望而知是神话的神话,……;其次的部分,是传说;第三部分,是历史。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神话化了的历史……另一种是历史化了的神话;第四部分,是仙话;第五部分,是怪异;第六部分,是一些带有童话意味的民间传说;第七部分,是来源自佛经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第八部分是关于节日、法术、宝物、风习和地方风物等的神话传说;第九部分是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

但大多数的神话分类依然以狭义神话观下对原始神话的分类为主。刘城淮对于神话分类用力甚多,且至为详细。其《中国上古神话通论》将我国的上古神话分成自然性神话、自然社会性神话、社会性神话以及综合性神话四种。

这四种神话分类分大类,大类里面又分类,小类里面又分小类。刘魁立所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的“神话及神话学”条目分为“创世神话”“有关自然现象及其变化的神话”“有关诸神在天上、地下生活的神话”“动物神话”四大类。此外,陶阳,钟秀《中国神话》、潜明兹《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王增永《神话学概论》等,均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出发,进行了符合自己神话观念的神话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