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12日,政治局召开会议,毛主席也首次提出明确提出全国各个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的问题。八天后,中央召开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对调方案也很快确定。其中,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

说起杨得志,对于这位曾指挥上甘岭战役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开国上将,我们自然是久闻大名。那能够与杨得志将军对调的曾思玉将军,又究竟有何传奇故事呢?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动是军史上影响至深,由毛主席提议促成的政治大事,调动涉及到两位少将,两位中将,四位上将,而曾思玉将军便是这其中一位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1年,曾思玉出生在信丰县游州堡庄上村的普通农民家庭里,年幼时父亲及祖父便相继去世。面对每况愈下的家境,曾母不得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曾思玉也只能辍学谋生,随母亲到广东南雄挑盐来卖。后来随着时局的变化,信丰县也开始兴起农民运动,而当年只有十六岁的曾思玉,也自此开始投入到农民运动的洪流。

南昌起义以后,各地纷纷发动武装暴动以反抗国民党统治。受到革命氛围影响,于在1928年2月22日晚上,信丰县内诸多村庄锣声四起,火把通明。在各乡农协领导人率领下,当地农民迅速集合武装暴动。这场只坚持十余天之久的暴动,是年轻的曾思玉第一次参加武装革命。

但由于农民武装暴动失败,曾思玉只得和赤卫队只得躲上山进行游击战。转折点在1930年4月11日,这一天,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攻进信丰县城,曾思玉得知消息后立刻率领五名游击队员投奔红军,从此踏上南征北战的革命征途。从此,年轻的曾思玉开始自己传奇的革命生涯。

从十六岁参加革命,成为井冈山红军一员的曾思玉跟随毛主席开辟中央苏区,参与历次反围剿,更是在危机时刻拯救中央!特别是在长征途中,面对党中央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激烈斗争,由曾思玉亲自传递给徐向前的毛主席亲笔信,更是让处于生死攸关的红军得以避免自相残杀的悲剧。那这封亲笔信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35年6月18日,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胜利会师,随后政治局在懋功北部两河口召开会议同意多数人北上的意见。本来张国焘也对于红军北上表示同意,但得知中央红军人数只有不足三万后,自恃有八万人马的张国焘野心遂开始膨胀,对中央命令先阳奉阴违再到公然反对,并给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出“草地密电”。

面对张国焘的举动,为避免红军内部可能的冲突,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连夜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先行北上,同时将相关安排传达给红四方面总指挥徐向前。那由谁来传递消息呢?最终,任务被安排在红二师司令部通信主任曾思玉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11日早晨,红二师长陈光以及政委肖华把曾思玉叫去,神情严肃地对他说

“曾主任,交给你一个极其重要十万火急的任务。这是毛泽东写给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的一封信。你带六团第一营和师部备用电台,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昨天经过的那个岔路口。无论如何要把毛泽东的亲笔信送到徐总指挥手中,这是关系到党和红军前途和命运的极其重要的一封信,任务艰巨,困难很大。但是,你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红军干部,一定要想办法完成任务。如果遇到意外,哪怕牺牲自己也要设法将信送到徐向前总指挥手中。”

随后,陈光和肖华又将曾思玉带到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所在的屋子里。毛泽东见到曾思玉后,用手指着地图沉重地说:

“徐总指挥从东面来,一定会经过这个岔路口向毛尔盖去,你必须争取时间,抢先赶到岔路口等候。”

随即,毛主席又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一口后,神情严肃地看着曾思玉说

“曾主任,送这封信说不定会付出重大代价,甚至还会流血牺牲的!”

听闻此言,曾思玉不假思索,便回答道:

“主席,跟着你干革命,我们战士心里亮堂,为革命事业牺牲自己也是光荣的!”

当天凌晨,曾思玉一行人便冒着细雨,迎着迷雾向目的地跑去。正是由于毛主席亲笔信的及时到达,才让身为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旗帜鲜明地回答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也正是由于曾思玉将信及时传达,才使张国焘阴谋未能得逞,得以维护红军团结。

之后,也是因为曾思玉在红军进入哈达铺前俘获到鲁大昌部的运输队,凭借在缴获的大批骡马服装等外的一张报纸,才让那时迷茫的党中央及时获悉陕北红军的发展情况,从而得以与陕北红军顺利会师!

纵观曾思玉将军的革命生涯,他曾多次在危机时刻立功,堪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红军强渡乌江时,因为曾思玉在桃江边长大有扎竹排的经验,他率领两个工兵连冒着敌人的炮火,用六十多只竹排连夜架起浮桥,使得红军顺利渡江。对此,毛主席也专门赞叹浮桥说:“我们红军以筏架桥,真了不起!”

红军长征途中,土城战役期间当时由于战局胶着,所以曾思玉便带着电话机随朱老总来到子弹横飞的前沿指挥所指挥,但还没等两人站稳,敌人的子弹便一枪就击中电话机,而曾思玉却安然无恙。此情此景下,曾思玉赶紧劝朱老总离开,但他们还没来得及走,又一发炮弹便直击指挥所后落在曾思玉旁边,幸好是哑弹没有爆炸,才让冷汗直下的曾思玉再次躲过一劫。

由于身材不高的曾思玉体格壮实,机智灵敏,多次在遇到险情时都能化险为夷,所以连陈毅老总都称他为“福将”。

曾思玉将军最危险的经历,还是在一次冲锋作战中,当时他刚率领一个连向敌人发起进攻,敌人发射的一发炮弹便呼啸而至。虽然曾思玉赶紧带大家趴在地上,但爆炸后身边的几个战友或牺牲或负伤,唯独他一点伤都没有。不过在战争中没有负伤可并不代表没有危险,有一次曾思玉就差点送命,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那天,曾思玉去前沿地堡视察,在地堡的瞭望口看观察会便随即离开,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刚一离开,回到瞭望口的哨兵就被敌人的狙击手击中后当场牺牲。看到这种情况,曾思玉抱着这个牺牲的哨兵一直不语,许久才让人安排厚葬。后来抗日战争时期,曾思玉曾先后参加平型关、薛公岭等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不过依然一次都没有负过伤。晚年时,曾有人问起曾思玉将军打仗几十年为什么却一次都没受伤时,将军先是风趣说道:“我福大命大造化大,敌人的子弹都躲着我。”但随后便失落道:“跟着我的很多人都牺牲了,可能是他们在天上保佑我吧。”

纵观曾思玉将军一生,他是传奇英雄,更数十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当他还并未成为将军时,他的一封信,就曾为确定红军长征的胜利方向作出过贡献;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思玉又带头告别领导干部终身制,主动要求裸退。作为党和军队的高级将领,服从大局,顾全大局,这是曾思玉将领杰出的党性原则和党性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享年101岁高龄的曾思玉与世长辞,但他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心系祖国、一心为民的情怀,依旧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跨越百年的生命,如何才能让价值永恒,或许只有真正如曾思玉将军一般,从黑暗中出发直到光明,这样的人生从不缺乏价值所在。

今天是清明节,一个让我们可以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的时间。我们的国旗是烈士鲜血所染,我们的国歌是人民血肉所铸,而我们国家今日的和平与繁盛,也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崇高和无私才得以换来。有人说:真正的英雄是战死沙场的人,而不是回来领勋章的人!这并不绝对,但那些在沙场中牺牲的人,更应该值得我们尊重。

谨以此文,值此清明节之际献给所有牺牲在中国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