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丢人吗?在21世纪第3个十年的伊始,于中国已能与美国直接叫板的当下。尤其是年轻人,每当走在村子的街巷胡同,看到的全是残垣断壁的空置房屋,和斜躺在北墙根下,晒暖儿消磨余生的老年人的时候?

女儿在村里上小学,期末双百,拿了奖状,前段时间学校开家长会,我满心欢喜地走进二十多年前我上小学的那个校园——女儿成了我的校友,虽然不是值得骄傲的哈佛斯坦福,心里还是难掩小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发盐”的是小学校长,一个中年女人。她先是痛批班级成绩全县倒数,接着直斥学校环境破败不堪,随后扫了一眼在座的家长,说道:

“你们这些家长,如果当年能够好好学习,但凡有一点儿本事,就不至于让你们的孩子还留在农村!”

留在农村怎么了?生活在农村丢人吗?

我扶了扶鼻梁上TMD该死的眼镜——在农村,尤其此时此刻,眼镜这玩意是一种耻辱。

说实话,山野曾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当被人直接说到脸上的时候,仍如利剑穿心,感到无比的难堪与羞愧,同时夹杂着难以抑制的愤怒。

元末明初,先祖曾在徐达麾下为右部先锋,洪武三年被封为世袭明武将军,授任济宁左卫指挥使,到任后易土为砖,重修济宁城与太白楼。至清顺治四年,后人西迁此地……

我脑海里跳出村碑上的文字,想要反驳讲台上这个外来的校长——我们祖祖辈辈世居此地,轮到你来嘲笑我?

但转念一想,大清都亡了100多年,还提什么明朝!况且校长说得很对,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放眼上下5000年,农民进城离开庄稼地,比任何历史时期都要更加容易。此时还被迫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只能是垃圾中的不可回收垃圾。

现实也是如此,大多数的年轻人通过读书、参军、经商、打工、结婚等各种途径陆续离开了农村,只留下连成片的闲置房屋,任之长草、坍塌和头发花白的老人,冬天北墙根晒暖儿,夏天南墙根乘凉,守着故土消磨余生。

虽然,在哪里生活是个人选择,有人宁愿花100万在村里建房,也不进城买房。

诚然,农村有阳光从日出照到日落、汽车可以跑圈的大院子,院子外面有果树,树荫下有烧烤炉……

但是,年轻人必须逃离农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农村, 有些两三岁的小孩话都说不全,在墙根儿老人的“照看”下趴在地上玩泥巴。但在城市,已经有不少孩子能够说出流利的英语,开始接触几何、舞蹈、音乐、绘画。

我甚至经历过7岁的农村孩子害怕乘电梯,站在扶梯前面直往后出溜,即使我双手扶住他,仍然不敢踏上去,眼里全是对陌生事物的恐惧。

教育的目的绝不是把语文和数学考到100,而是质量生存技能的获取和个体的自我觉醒,简单讲就是思维能力的锻炼、阅历的累积和眼界的开阔以及心理健全——认知自己、认知这个世界。

这些不是黄土地、红土地能够给予的,黑土地也不行!

如今,不少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人,因为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浪潮,通过打工、包工、倒货、直播等各种途径富裕了起来,开始鼓吹“读书无用论”,让教育资源本就匮乏的农村人更加不重视教育,这是部分农村人的短见!

曾经有人把中国社会划分成了9大阶层,1-3级为上层社会,4-6级为中产阶级,7-9级为下层社会(见上图),请自行对号入座(详情可搜索相关文章)。即使口袋里有了几块钱,花一百万在村里建了别墅,也不过是处在第7级,依然是下层社会,向上的空间几乎被封死。

无论任何时候,读书是打破阶层限制的唯一正途。

前几年,新世相发起过一个“4小时逃离北上广”的活动,真正应该逃离的不是北上广,而是村、乡、县!只要你处在一个人口净流出的群落,就要做好逃离的准备,有人的地方才有未来。

山野大叔的爷爷叫厚望,父亲叫继学,而我叫竣志,祖孙三代在逃离农村的路上前赴后继,皆以失败告终。

曾经有一条宽阔的大道摆在面前,我也曾经摸到过云,最终还是一头扎进了农村的稀泥里,成了垃圾中的不可回收垃圾。当然,这是下一篇的故事。

文/山野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