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南归后的二十年间是他人生的早年时期。绍兴H十二年(公元1162年),辛弃疾受耿京么命,奉表归宋,"仍授前官,改差江阴签判。弃疾时年二十王。"在其南归后的前十年里,他东遣西调,由江阴签判到建康通判,后又任司农寺主薄。虽然职位都比较低微,但丝毫没有动摇辛弃疾恢复事业的信心和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十年间,辛弃疾文学歌词创作的内容也主要体现在政论方面。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辛稼轩三十三岁,此时由司农寺主薄出知縣州,开始了他南归后的第二个十年生活。这十年里,辛弃疾的官职相比之前大有提升,从无足径重的小官吏晋升到了安抚使、提点刑狱等方面大员,每次赴任他都恪勤职守、政绩显著。

虽是如此,因辛弃疾处在偏安的社会环境之中,他既不能上前线实现恢复国土的意愿,又遭到投降派对他无情的压制和扼杀,使得其改治抱负难W施展,这种环境之下他将自己也中的苦闷和对"退与进"的思考都抒发在所作歌词之中,所以这十年他的歌词创作已逐渐进入佳境。

辛弃疾早年的音乐思想继承了儒家"忠君爱国"的主张。孔子曰:"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王任用臣子要符合礼的规范,臣子侍奉君主也要用忠必,这确切表明了儒家所倡导的"礼乐制度"及"爱国忠君"的政治立场。

爱国忠君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政治态度和伦理道德精神,这对中华民族各代子孙的文化必理及爱国主义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及教化作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即源出于此。辛弃疾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歌词是他音乐思想的具体体现,表明了"尊夏攘夷、忠君爱国"思想观念。如《水调歌头·寿赵潛介庵》:

千里渥注种,义动帝王家。金審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鬟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够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化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曰边去,云里认飞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参加赵介庵寿筵即席写下的。此时的辛弃疾己南归六年,在建康府任通判,这期间他常与此地任职驻守又极力主张恢复的有名人士—起郊游、议论政事、诗词唱和、歌舞宴集。送首祝寿词一方面在热情的赞扬寿主赵介庵,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作者的爱国情思,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奋力报国、争取抗战胜利的殷切也情。

辛弃疾胸怀壮志,却无机会施展才能,他曾将自己的政见上书给皇上,希望自己可以得到重用,但也一直没有结果。赵介庵在当时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又是赵宋宗室,所以很有声势和名望。"金蜜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的词意是说赵介庵给皇帝掌理过制诘诏书,颇有文采,落笔万言,如走龙蛇。

辛弃疾在歌词里隐约的表现了他希望得到赵介庵举荐,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又不能直叙表达,所以措词颇费轉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句词是指听闻皇帝要出兵北伐,驱逐金人,洗净中原大地檀腥的胡沙。此句也间接说明了作者想为国效忠和献身之意,希望友人赵介庵能够在皇上面前举荐自己,这才是本首词真正的旨意所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人生方向,自己读书修身养性,修为在常人之上才能管理好家族,家族宗亲之间打理有序才有能力治理好邦国。"上以安邦定国,报效君王;下以荣华富最显亲扬名,这就是儒家文化重视现实功用的积极入世精神。"这种精神在广大民众之间也起到了很好的熏染作用,在辛弃疾所做的歌词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这种传统思想的接受。如《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姐上,英雄表。金汤生命象,珠玉变谭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金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帷慑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这也是一首祝寿词,作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辛弃疾为即将离任的史致道祝寿。同前面的《水调歌头·寿赵灌介庵》一词的创作思路相近,其大概之意也是赞颂寿主的事功,寄托作者的爱国情思。

词上片是通过描述寿宴场面及人物形象,将史致道富贵寿考尽情地表露出来;下片写了对史致道的期望,尤其"从容帷幅去,整顿乾坤了"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屯声,他祝史致道回到朝廷,可以运筹帷幢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整顿乾坤,建功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辛弃疾所创作这首词的内容并不局限只向对方祝寿,宋代张炎在《词源》一书中说:"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巧侵,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当总此王者而为之,无俗忌之辞,不失其寿可也;松椿龟鹤,有所不免,却要融化字面,语意新奇。"这首词中不但赞美了寿主富贵寿考,还将其事业功名也进行了一番表述,既符合当时的形势,也刻画了作者积极入世的儒将形象。

这些歌词是辛弃疾儒家音乐观的具体体现,反映出儒家所倡导读书入仕、追逐功名的意识,也为其儒家音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