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芯片,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卡脖子”,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在奋力“追赶”,努力缩小跟世界第一梯队的差距。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在科技领域,除了“追赶”之外,“换道超车”也是常有的事。比如说光刻机领域,林本坚另辟蹊径,换道沉浸式技术,让阿斯曼团灭日美光刻巨头。

用碳材料取代现有的硅材料,来制作下一代芯片,是芯片领域最有可能换道超车的赛道。一旦实现材料上的突破,美国芯片技术的封锁线也将变成二战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很多技术我们可像德军一样轻松绕过。令人兴奋的是,在这条赛道上,中国的科学家走在了世界第一梯队。

01 芯片材料的瓶颈

你一定会好奇,用硅来制作芯片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就连芯片的诞生地都被叫做硅谷了,为什么要更换芯片的材料呢?那就得从摩尔定律说起,根据产业经验,每12-18个月,芯片的性能就要翻一倍。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延续摩尔定律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把芯片的细胞,晶体管越做越小。你听到的10纳米、7纳米的芯片,里面这个多少纳米指的就是芯片里晶体管直径的大小。目前市场上最好的芯片是5纳米,有多大呢?你可以尝试扯下一根头发,把它解剖成1万份,其中的1份,它的直径就是5纳米。

那么问题来了,通过把晶体管越做越小的思路是会遇到物理极限的。所以说如何延续摩尔定律,是当今芯片产业的头号问题。怎么解决呢,现在是众说纷纭,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说法是:要不我们干脆换个材料,用碳来替代硅做晶体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碳纳米晶体管

芯片材料用碳代替硅,为什么就可以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呢,因为碳基管的运行速度可以比硅晶管快5~10倍,而功耗却可以降低到它的1/10,其性能远优于硅材料,因此,用碳来做晶体管,取得同等水平的性能,根本不需要做得像硅晶管那么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那么高端的光刻机和设计工具,也能制造出先进性能的芯片。

2018年,美国国防部就在一项研究中用90nm规格的碳芯片,实现7nm规格的硅芯片的同等性能。而90nm的技术我们已经非常成熟,制造流程中需要的技术和光刻机等工具都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出7nm芯片。

03 北大碳基芯片技术

既然碳材料这么优秀,那为什么不赶紧采用呢?主要是制造工艺跟不上。早在2017年,北大的张志勇和彭练矛团队就研发出了5nm的碳基管,但传统的制造工艺无法制造出来,这和华为能设计5nm芯片却没法制造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制造技术的短板,碳纳米管也一直只能停留在理论上。2019年麻省理工将碳纳米管阵列的纯度提高到99.99%,但离实用还有不少差距。

你肯定会好奇,如果让碳纳米管芯片的性能比肩传统芯片,要达到什么样的纯度才可以呢?科学家猜测是:要实现碳材料的技术应用,至少应该在99.9999%以上。

2020年5月22号,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公布了重大成果,北大的张志勇和彭练矛团队通过自己独创的工艺,制备出了纯度高达99.9999%的碳纳米管阵列,震惊世界半导体界,这比麻省理工的99.99%多了两个9,你可别小看这两个9,实际上相比同类的研究,是高出了1-2个量级。这也意味着芯片技术颠覆性的革命就要到来。

彭练矛院士表示,在处理大数据时,相比国外硅基芯片,我国碳基芯片速度更快,功耗更低,至少节约了三成的功耗。北京大学的这项成果,预示着用碳材料取代现有的硅材料,已经接近实用化了。这也意味着有这项颠覆性的技术,我们可实现换道超车,突破美国芯片技术封锁线。

04未来应用

这项技术的应用将给我国赢得追赶新技术的时间,同时也让我们实现技术超越,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不怕别人卡脖子了,甚至我们还能卡别人的脖子。

从技术层面上,由于碳纳米管芯片在功耗和性能上的显著优势,应用场景是非常广阔的,比如手机、卫星导航、气象监测、5G基站、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甚至对于能耗要求比较苛刻的场景,也会有非常好的表现,比如人体内部、国防科技、国土边疆,还有外太空等。

如果芯片的能耗能够继续下降两个量级,就可以利用非常微弱的能量进行供电,比如人的体液、体温等,可想而知,使用的场景会比现在的消费电子产品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