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上旬,四川省资阳市的退伍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涛冒着刺骨的寒风,跟同事驱车上路。

他们此行的使命是到资阳市的农村采集退伍老兵相关信息。

由于此前在各处进行过多次类似的统计,本地基本上很少有退伍军人的信息会被遗漏。所以他们觉得这次出去跟前几天一样,很难有什么新的进展。没想到,他们的此行大有收获。

当他们来到雁江区丹山镇老君村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大家刚吃过午饭。

当时属于农闲季节,村里的妇女、老人都待在家里没事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当村长在广播中,将张涛他们到来的目的通知村民的时候,村民们非常好奇,他们三三两两来到村委会门口瞧热闹。

那些长舌的妇女,来到张涛的办公桌前,开始如数家珍地八卦村里小有名气的退伍兵:

“老李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立过功劳,一个月领很多钱,娶了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媳妇。”

“老赵抗美援朝渡过江,人家的老上级是大干部,还接老赵去过北京住了一个多月。”

他们七嘴八舌议论着村里的退伍老兵,言语中流露出敬佩和羡慕:“看看人家多有眼光,当年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现在享受那么好的待遇。”

有人在一旁反驳说:“别以为立功那么容易,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流汗流血、九死一生换来的。”

张涛饶有兴致地听着大家的议论,同时将大家提到的人,跟自己的花名册相对比,看有没有漏掉什么人。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已经没有人前来登记了,张涛问围观的村民们和村干部:''想想看,还有没有被遗忘的退伍老兵?”

众人想了一会,纷纷摇头。

同事对张涛说:“看来不会有人没登记了,张局长,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去了?”

张涛点了点头,就开始起身收拾东西。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喊道:

“等一下”!

大家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位中年妇女脚蹬着一辆三轮车,正加快速度往这边赶,车上还坐着个两鬓斑白的老头,看样子至少有八九十岁。

很快,那个中年妇女骑着三轮车已经到了张涛跟前,车还没有停稳,她对着张涛说:“给我爸爸登记一下吧。”

围观的村民看到后,被逗乐了,有人发了话:

“翠花啊,你把你爹带来干嘛,这次可不是免费领鸡蛋、送药。”

“是啊,翠花,你耳朵走神了,以为又是医生搞义诊吧?”

中年妇女认真地说:“你们别闹了好不好,我爸爸真是退伍兵。”

这时候有人打趣地对车上的老头说:“老张头,你来凑啥热闹,你当过兵的话,几十年了怎么没听你说过啊。”

有不少人在一边随身附和:

“是不是听说国家优待退伍兵,您老动心了?”

“当过兵没有你说了不算,国家不好糊弄,是要落实的,赶紧回家去抱曾孙吧!

虽然大家纷纷嘲笑,但张涛并没有大意,他仔细观察了车上的老大爷,虽然老态龙钟,但坐在椅子上腰杆笔直,走下三轮车的时候步伐坚定。

张涛扶着老人家坐下的时候,他的手非常有力,左手食指上有厚厚的老茧,只有经常摸枪、扣动扳机的手才会这样。

种种迹象表明,老人早年间就是一个职业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示意大家停止议论,回过头对老者说:“老大爷,您别着急,将您的情况告诉我们,我们会为你仔细登记的。”

老爷子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兜,很旧、很破,甚至有点脏兮兮的,但等到老人打开布兜后,饶是张局长见多识广,也忍不住低低惊叹了一声:

映入眼帘的是三枚特等功勋章,一枚一等功勋章,还有不少其他的纪念章和奖状。

老爷子又打开了再一个小小的木匣子,这里面则全都是立功证书。

不用问,眼前这位94岁的老人,是一个隐姓埋名多年的货真价实的战斗英雄!

1924年8月3日,张良荣出生于资阳雁江区丹山镇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没有一分地,父亲一直给地主打工。

沉默的父亲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地劳动,干的都是脏活累活,可是工钱少得可怜。

即便如此,父亲也毫无怨言,因为有老婆,有孩子,自己有力气能干活,就意味着生活有盼头,不为柴米油盐发愁,到岁末的时候能买上两斤肉,给老婆孩子扯点布做上两件新衣服,让家人开开心心地过个年。

父亲是个乐观的人,无论多累,无论自己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回家之后都是笑意盈盈。

张良荣从记事后开始,就没有看到父亲发过脾气。

可是张良荣10岁那年,他看到父亲生气了。

那是腊月十八,父亲一大早就出去,到地主家结算工钱,久久不见回家。

直到下午,父亲才跌跌撞撞走回家,脸上鼻青脸肿。

他什么也没说,走进里屋唉声叹气,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母亲反复追问下,父亲才说出了原因。

原来到了年底,他到地主家要工资的时候,只拿到了一半工钱。

这年秋天,母亲生过一场病,父亲已经借了很多钱,从地主那里领到的工钱还不够还债。

如果不能拿到工钱,要债的肯定围门堵户,这个年也没法过。

父亲跟地主理论,反而被地主的家丁毒打了一顿。

不仅如此,地主还让村里的保长把父亲抓了起来,说他寻衅闹事,将他送到了县里,关押在大牢。

幸亏父亲的一个朋友跟县长是亲戚,闻讯后出面担保,父亲写了保证书之后,才被释放回家。

父亲一向胆小怕事,非常能忍,如果不是欠下那么多债,他也不会跟人争吵。正是因为他太要面子,才怕要债的人来了,无法面对。

没曾想工钱没要回来,被毒打了一顿,还被抓到了县衙。

蒙受、屈辱、加上受伤,父亲回家后卧床不起,不久便离开人世。

母亲多病体弱,10岁的张良荣从此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去面对风雨。

他砍柴、放羊、打猪草,早出晚归、受尽磨难、吃够了苦。

他不明白,为什么勤劳的人一天到晚劳动生活那么苦,整天饥寒交迫;不劳动的人却花天酒地、锦衣玉食?

这世道为什么如此不公,什么时候穷苦人才能翻身?

一次,他跟自己的小伙伴刘战在一起说起世道的不公。

小伙伴说:“我听说巴山上有一支队伍,专门收拾欺负人的地主恶霸,不如咱们就去投奔他们吧。”

“真的吗,你怎么不早说?”

刘胜说:“我姑父在镇上开药店,那支队伍有人常到那里抓药,姑父对外守口如瓶,以前从没有告诉过我。这一段时间,那边的人每次来抓药,姑父都让我站岗,所以我才知道了。”

张良荣说:“那就好办嘛,让你姑父当我们的引路人。”

就这样,13岁的张良荣跟伙伴一起上了巴山,加入了巴山游击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击队负责人看他们还小,出去做事不会被怀疑,就让他们担任了通讯员,把抓药、送信的任务交给他们来完成。

张良荣和伙伴利用自己的机警,在镇上打探到不少情报,多次让部队化险为夷。

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跟共产党合作抗日,国内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但是巴山上的游击队没有通讯工具,一时也接触不到外界的信息,因此对外面发生的国内大事一无所知。

直到1937年,地下党员才给巴山游击队带来了党中央的信件,要求巴山游击队全部开赴延安根据地,接受国民政府改编。

可是游击队的负责人不相信是真的——对共产党恨之入骨的蒋介石怎么会放下屠刀、改弦更张?

他们担心这是敌人的圈套,经过讨论后,予以拒绝。

后来上级党组织也曾跟国民党当局联系,让他们承认巴山游击队的合法地位。

可是国民党当局却说巴山游击队不服从安排,是“土匪”,不能“饶恕”。

为了劝说巴山游击队下山,党中央又派了姓王的一位地下党员前往联系,游击队负责人依旧疑虑重重,提出要见到毛泽东亲笔信,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巴山游击队一直没有下山接受改编。

1938年秋,川军派出一个旅的部队前去“围剿”巴山游击队,游击队在大山里跟敌人捉迷藏,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不得不无功而返。

1940年初,川军再次调兵遣将,采取封锁和步步为营的战术,对巴山游击队进行合围。这次由于敌众我寡,加上叛徒出卖,巴山游击队损失惨重,被彻底打散。

当敌人围剿游击队的时候,张良荣和刘胜刚好下山送信,得以幸存。他们跟游击队失去联系后,就开始看报纸,看哪里有共产党的队伍。

不久之后,他们辗转来到了冀南,参加了刘伯承领导的队伍。

抗战胜利后,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组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张良荣分配到四纵十一旅。

1947年11月,张良荣所在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迎来了它的第一场、也是我军进入解放战争以来发起的第一场大型攻击战——石家庄战役。

石家庄又称石门,位于石德(石家庄―德州)、平汉(今北京―汉口)、正太(正定―太原)三条铁路交会处,是华北战略要地。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石家庄之后,非常重视这里的防守,在这里耗时一年,构筑了坚固的工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进行了为时数月的加固。

至1947年,该地已形成非常完备的、固若金汤的环形防御体系。

从市郊到市中心,以宽8米、深6米的外市沟和宽、深均5米的内市沟及市区主要建筑物为骨干,设置了三道防御阵地,共有大小碉堡6000多个。

内外市沟间的环形铁路布置了6辆铁甲车,可以进行固定流动防御。

周围还配有1个坦克连,可机动作战。

市东北有高高耸立的云盘山作依托,西北角还有军用飞机场能随时提供空中支援。

此前我军从来没有打过大城市,因此我军非常重视石门战役。

朱德总司令亲自坐镇,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第一政治委员罗瑞卿、第二政治委员杨成武亲自操刀,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对石家庄是志在必得。

11月5日,战斗正式打响。

经过一周的激战,石家庄大部被我军占领,还剩下最后一个据点正太饭店在敌人手中。
张良荣回忆说:

“敌人把坦克挂在火车上,在铁路上来回机动,向我们扫射!”
“路口筑有钢骨水泥碉堡,楼上有工事,楼下有地沟,与街巷口地堡相连,每一条街巷路口楼窗铺门都用麻袋堆起了临时街障壁垒。”

当时我军对付坦克没有经验,几次使用爆破的方法虽然都没有成功。杨得志司令员在望远镜中看到之后,急得直跺脚,下令11旅马上拔掉这颗钉子。

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张良荣所在的班。

张良荣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敌人坦克虽然非常凶,但是他们只向前方射击,背后180度范围内都是死角。

于是张良荣让几名战友火力掩护,趁着敌人坦克开火的时候,借着炮火的掩护,从背后登上火车头,如天兵天将一样,出现敌人坦克上,他打开坦克盖子,掏出手榴弹,命令坦克手调转炮口向正太饭店轰击。
在坦克的猛轰之下,冀察晋解放军二纵二十二团的战士用集束手榴弹炸开了正太饭店的大门,冲入楼内,其他兄弟部队也相继攻入。

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国民党第三军三十二师九十四团团长朱剑征以下1000多名残部被押出正太饭店。

至此,国民党军固守的最后一个据点被攻克,国民党驻石门守军两万余人,全部被歼。

中午11时整,国民党飞机进行了整个石家庄战役的最后一次投弹,炸弹击中了大石桥附近的核心工事弹药库和油料库。熊熊大火冲天而起,可是他们已经无法挽救国民党失败的命运,也无法阻挡鲜艳的战旗插上正太饭店的屋顶。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的旗帜第一次在一座大城市的上空高高飘扬。

参战各部队在战后受到中央军委表彰,张良荣也荣立了特等功。
一年后,张良荣的部队迎来了一次更大的战役——淮海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国共双方投入了140万军队,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60万人战胜了80万装备精良的国军,全歼了国民党军第七、二、十二、十三、十六兵团等5大精锐兵团,被毛泽东称为“南线战略大决战”。

1948年12月12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打响,我军集中火力对敌人据点发起了猛攻,敌军凭借优势火力进行反击,战况非常惨烈,进入胶着状态。

国民党方面不但火炮数量多,炮火猛,还有坦克装甲战车驰骋肆虐,给我军造成极大伤亡。

我军没有坦克,也没有专门的反坦克炮,面对一个个庞然大物,我军战士往往束手无策。

为了近距离对付"陆战之王",我军别无良策,只能派出士兵炸坦克。

张良荣一听说要打坦克,他第一个站了出来:“让我上,我有经验!”

可是淮海战役战场的坦克,跟解放石家庄时遇到的坦克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被固定在火车上的,后者却是无拘无束、移动状态中的。

坦克内的敌人可以通过瞭望口观察,想接近坦克,需要冒着极大风险。

但是张良荣毫不胆怯,他匍匐前进,冒着被坦克碾压的危险到了一个壕沟里,不慌不忙等待时机。

当敌人的坦克轰隆着驶过跟前时,他从壕沟里一跃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上坦克,拉开坦克顶盖,拉动了导火索,将手榴弹投了进去。

在炸坦克的那一瞬间,张良荣飞身跳下坦克。

由于中国战场上,国军坦克没有遇到过对手,所以不少坦克手粗心大意,顶盖都没有关好,给了张良荣和他的战友们以可乘之机。

可是战场上大多数坦克,顶盖还是关着的。

对于这些坦克,只能抱着地雷去炸它,这样做的风险就高了许多。

有一次,张良荣接近一辆坦克,拉响之后,投到了坦克履带上。

可是地雷是土制的,不那么高效,引线太长打结,地雷并没有爆炸,当他第二次拉响引线时,坦克早已呼啸而过,地雷却爆炸了,冲击波和震天的巨响将张良荣震晕了过去。

好在由于张良荣及时卧倒,他没有被弹片击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但是爆炸声也震惊了敌人的坦克手,张良荣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敌人坦克上的机枪对准张良荣疯狂射击。

排长在不远处看到了这一幕,难过的闭上眼睛,他以为张良荣肯定已经壮烈了。

等到硝烟散尽后,张良荣又活蹦乱跳的出现在他面前,排长揉揉眼睛,发现张良荣真的还活着,又惊又喜。

这次战斗惨烈无比,张良荣所在连队跟敌人进行了5个小时的激战,全连伤亡惨重,180多人最后仅剩几十人,而且这些战士还有不少人负伤。

最让张良荣悲痛的是,自己的好伙伴和、好战友刘胜,也在战斗中牺牲了。

这场战斗中,张良荣也被一颗弹片击中头部,可他当时忍着剧痛将弹片拔出,凭着超人的毅力,战斗到最后,活了下来。

此战中,该连一共炸毁了9辆敌人坦克,其中张良荣一人就炸毁了3辆。

淮海战役结束后,张良荣再次立功。

1949年9月,张良荣所在的中野(二野)和林彪所率的四野,组织进行了衡宝战役。

他们的对手,是有虎狼兵之称的桂军。

在所有国民党地方军队中,桂军是最能战斗的,解放战争前期,桂军曾在四平重创林彪的四野。

此战中,张良荣再立新功,独自一人冲进敌人的指挥部,活捉了一名副团长,再次立功。

随后,张良荣又跟随部队参加了西南战役、云南剿匪等。

1955年2月25日的评功报告表上,清楚地记录着张良荣入伍后,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不怕牺牲,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的经过。

其中,在战斗中勇敢杀敌,立过特等功二次,在营建中埋头苦干,立过特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全国解放后,张良荣也带着满身伤痕和一身疲惫,转业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回家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母亲早已去世五年。

听乡亲们说,她思念儿子哭瞎了双眼,临终前还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张良荣来到母亲坟前,他眼含热泪、长跪不起,他为没有陪伴母亲愧疚不已。

不过张良荣说,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天下穷苦人终于翻身做了主人,自己的奋斗,值得。

张良荣当时回家本来是探亲,可是到家之后,唯一的亲人母亲已经作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没有什么比不能侍奉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更难过的事了。

反正也没有什么仗打了,自己回部队岂不也是混吃混喝?他下决心留在家乡,陪伴地下长眠的母亲。

得知张良荣的想法,部队首长极力挽留希望他留在部队,或者转到地方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但是张良荣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是伤痕累累,听力和视力早就下降到不是正常人的水平,已然成为废人,他深怕成为国家的累赘,就婉拒了上级挽留,也没有接受部队的照顾。

回家后,他被村长介绍到资阳雁江区丹山镇供销社酒厂上班,在那里他也没有暴露过自己的身份,更别说以功臣自居。

哪怕是受到厂里个别人的不公正对待,他也没有亮出自己的身份。

在张良荣看来,自己曾经为国家、为人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60年代初,国家经济出现了暂时困难,动员各机关厂矿工作人员回乡给国家减轻负担。

张良荣又是第一个报名,率先后响应号召回到农村,一直居住在老君村三组。

在好心人的介绍下,张良荣与邻村一位善良的姑娘组建了一个家庭。

结婚之后,张良荣就把装有军功章的箱子悄悄地藏在了床下,谁也不许动。

不久后,妻子在打扫房间的时候看到了,好奇地问丈夫里面是什么。一向温存的张良荣却严厉地说:“这是我的秘密,我既然不告诉你,自然有我的理由,希望你理解。”

听丈夫这么一说,妻子也不再坚持。

时间一长,妻子就忘了这件事。

2005年,75岁的妻子与世长辞,直到临终,也不知道丈夫箱子里的秘密。

张良荣与妻子在结婚后养育了三个女儿,孩子们也都不知道父亲的秘密。

“我小时候隐隐约约听说爸爸之前当过兵,打过仗。”张良荣的女儿回忆说。

“但是几十年来,父亲从来说起过他参加过战斗,更没有说过他曾立下过赫赫战功。那些证书、勋章他平时都锁在柜子里,从来不准我们去碰。”

随着岁月流逝,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女儿们非常想知道父亲的秘密。

在他们再三请求下,父亲终于打开了柜子。

看来父亲的荣誉证书后,她们大吃一惊,这才有了后来带老人到大队登记之举。

张涛他们了解到张良荣的事迹后非常感动,如实做了记录,引来不少媒体记者前来采访。

张良荣对记者说,退役60多年了,还经常梦见自己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老人对自己过去的战斗经历确实轻描淡写,不愿多讲。

老人说:

“战场上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跟他们比,自己做的事,真是不足挂齿。”

老人还说:

“如果再打仗,我还要去上战场。”

“莫看我年纪大了,但是我枪打得准,比你们厉害太多了,台湾还没有解放,国家只要下命令,我肯定会去上战场,死都要去!”

说这句话的时候,老人眼里忽然就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