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里唱,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样的爱情,大概只存在于歌词里吧。

作为一名90后,从小我就知道:即使生活在60年,那个一面定终身的时代,也没有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美好承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也就不会感受到那种爱情的无力和悲哀。

母亲是因为钱嫁给父亲的,但是她总是会笑着说:“我嫁过来以后,你爸就没钱了。”

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笑话,但这其中的辛酸只有母亲自己知道。从小到大,我听过母亲很多次抱怨,所以我很了解她的不幸,也懂她的无能为力。但那个时候,哪个姑娘敢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呢?
外公家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家庭一样,一家子兄弟姐妹四五个,而母亲还有一个哥哥,也就是我的舅舅。因为舅舅结婚家里急需用钱,所以便舍弃了母亲的爱情。

对于外公来说,女儿的婚事应该由他做主,而更可悲的是母亲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即使那个时候明明有一个男生喜欢着她,对她说:“只要你点头,我就让我姑姑去你家提亲。”

母亲依旧拒绝了他,因为他家很穷。

后来再见的时候,他开了一家服装店,在镇上小有名气,而彼时的母亲,依旧在为生活奔波。当然,这是后话,也是无法改变的既定结局。

所谓的相亲,不过是双方父母商量好彩礼和嫁妆事宜罢了,而母亲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嫁给父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相亲到结婚,母亲只见了父亲一面,还是毁形象的一面。

不管哪个年代的未嫁少女,心中都会对未来的丈夫充满幻想,母亲也一样,可不该是一个成年大叔的模样。那个时候母亲19岁,而父亲已经26岁了。

本已经下定决心嫁给父亲的母亲,在见了一面之后又生出了后悔之心。回到家后,她哭着闹着不愿意嫁给父亲,一屋子的人都在劝她:“年纪大的更会疼人,手中有钱比什么都强。”

未经世事,感情经历一片空白的母亲就这样嫁给了父亲,600块钱的彩礼钱也转手给舅舅娶了媳妇。而母亲在这两场不同的婚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那个时候的她一直不懂。

等到懂的时候,已经是把这些事情当成笑话一样说出来。

做外公的女儿时,母亲就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女儿,每天早上早起给一家人做饭,然后骑着自行车到十几里地的镇上卖菜,所有的钱都如数交给外公。

出嫁以后,她也下定决心要过得更好。那个年代的夫妻,更像是一起努力挣钱的合伙人,朝着共同的方向,并不谈及爱情。

物质保障可以带给人心安,生活的踏实远比爱情的飘渺更重要。

婚后生子,挣钱养家,这两样使命性的任务压在了父母的头上。

看似简单的两件事情,却是多少人的意难平,母亲也一样,在生了两个女儿被评为双女户后,要强的她冒着风险又生下了儿子。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生孩子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可母亲却咬咬牙,一定要生出儿子。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或许是为了跟自己的婆婆斗气,虽然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终究得偿所愿。

而关于挣钱养家,父母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奋斗。

母亲是一个有经商头脑,并且一定要过得比别人好的人。在她嫁给父亲以后,她完全放下了婚前的嫌弃和不甘,死心塌地地跟着父亲过日子。

父亲是一个没有挣钱观念的男人,在他的认知里,只要今天有口饭吃,明天就饿不着。但在母亲的不断推动下,他也一直违心地向前走着。

就是这样一对三观完全不合的夫妻,竟然也朝着共同的目标生活了一辈子。从养鸡场到养猪,再到养鱼,母亲的主意层出不穷,而父亲虽然没有远大志向,但还算一个吃苦耐劳的好搭档。

但是很不幸的是,他们并没有挣到钱。

现在想想,母亲虽然没有挣到钱,但内心依旧是满足的,因为那种奋斗的状态会让一个人变得精神饱满,存在感十足。而

婚后的日子里,母亲就是这样与自己和解的,她的成就感来自于生下的三个子女和一直以来不断奋斗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一生,大多的不幸都可以用金钱来解决,婚姻更是如此。

好像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父亲懦弱没有志向,强势的母亲总是恶狠狠地数落。这个时候的父亲,总是会默默地坐在门板上抽烟,也不知有没有听到,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声音。

在我记事以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就在县城找份工作。即使偶尔在一起,只要超过三天就会吵架。这种吵架的场面一度是我的童年阴影,每每放学都可以感受到空气里弥漫的严肃氛围。

吵架的原因已经记不清楚,只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父母总是说不到一起的。话不投机半句多,父母吵架的原因可以是饭桌上父亲评价了饭菜的咸淡,也可以是母亲又将家里的东西借给别人。

而这个时候的我,只剩下不知所措和哭。一向不会哄人的我,只会看着母亲嚎嚎大哭,每当说出一两句安慰母亲的话,母亲就会哭得更厉害。

所以从小我就知道,母亲是因为我们三个才没有和父亲离婚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有着对母亲深深的愧疚。

在我真的懂事以后,我发现母亲的大吵大闹,拿离婚当威胁父亲的武器,不过是在那个安全感之内。

我们只是借口,母亲没有离婚的勇气,也不愿意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也是因为爱。

在磕磕绊绊这么多年以后,父母竟然产生了一种奇怪的默契,我们称之为父母爱情。

这是一种奇怪的气场,强势的母亲气焰嚣张地冲着父亲大喊大叫,不管父亲做什么都是不对的,而父亲总是一声不吭,明明是让人火冒三丈的诋毁,父亲都可以做到充耳不闻。

这两年吵架,母亲总会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管我们如何地劝,母亲都会不停地哭。而父亲三言两语就可以哄得母亲喜笑颜开,开启一天的好心情。

后来我明白了,不是我们嘴笨,是因为母亲最想要的从来就不是我们的安慰,而是父亲的低头认错。

和所有恋爱中的女孩一样,母亲只想要父亲一个态度,并用这样极端的方式逼迫父亲承认错误。而父亲似乎也习惯了这种相处方式,不管谁对谁错,最终的结果都是他受苦。

当然,父亲偶尔也会倔强一两次,明明知道母亲需要他哄着,他却偏偏晾着母亲。非要等到母亲出大招之后,再开始之前的套路。

父亲屡战屡败,却不断地想要挑战母亲的权威,这样的循环,在我家出现了几十年。

在读《父母爱情》原著的时候,刘静评价她的父母爱情:“我怎么看,他们怎么不般配”。

在长期的磨合中,最终达成了默契的相处共识,这是父母一代的爱情。

即使不愿,可嫁了,便注定一生只此一人,这样的爱情,才是真的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