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年初三,87版《红楼梦》编剧周岭收到电话,对方告知周岭,陈晓旭要出家!

周岭听后心里一慌,连忙让对方转告陈晓旭,无论如何也要与他通一次电话。

次日,周岭收到陈晓旭本人的电话,对方亲口向他说了准备出家的事情。

周岭听罢便劝:“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都是一个形式,只要心意到了就行了。”

电话那头陈晓旭一顿,随后哽咽道:“人生苦啊……”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境遇,让这位演了一部戏就家喻户晓、网传“身家上亿”的女企业家发出如此戚然的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岭(左1)连夜开车11小时去长春探望陈晓旭时的合影

01

怀陈晓旭的时候,陈晓旭的妈妈做了个胎梦。

梦里一位老人告诉她,肚子里是个女孩儿,名为“陈ye芬”。

陈晓旭妈妈醒了之后立马依样画葫芦地在纸上写下了这三个字,陈晓旭爸爸陈强一查,这一个草字头下面加一个也得“ye”字,是个生僻字,字典上压根没有。

那时候团里有位南方来的剧作家,学问很大,陈强就拿了这个字去请教。

先生一看,这字确实念“ye”,在南方的某些地方有这么一种小草,不起眼,只微微带了些香味。

陈强一琢磨,这名字他不喜欢,“芬”字用东北话一读,多少带点儿俗。

后来遇见一位懂易经的老师,陈强拿着名字给老师一看,老师直摇头。

“这个名字啊,林黛玉的命。要悲痛一生的,不好。”

后因出生于清晨,陈强便以“初晨的阳光”为女儿命名,写作“晓旭”。

陈晓旭是文艺世家出身的。

其父陈强是鞍山京剧团的导演,其母王元夕是一名舞蹈老师。

陈晓旭出生后不久便遇上了动荡年代,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她成了院子里被孤立的那个小朋友。

这种孩童间的“孤立”将陈晓旭的性格从一个极端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最开始,陈晓旭害怕一切的风吹草动,总是像只受惊的小猫般缩在角落里。

后来,她不再对任何“霸凌”作出反应。

念小学的时候她走在路上,身后跟着几个小男孩儿朝她脑袋扔石子儿。几个小男孩儿眼瞅着小石头在陈晓旭的脑袋上蹦起来又弹到了别的地方,陈晓旭却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没有“哎哟”的惊呼声、没有吃痛地摸一下后脑勺,甚至连回头看他们一眼都没有。

那块小石头像是打在了别人的脑袋上,慢慢的,小男孩儿们也开始怀疑——到底打中没有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晓旭全家福

陈晓旭爱漂亮。

因为舍不得女儿上山下乡,刚刚念完小学四年级,陈晓旭就被家里人安排进了鞍山杂技团练顶大缸。

这可难为坏了陈晓旭,生怕把自己的腿练粗,胯练宽。

别人腿一蹬,缸就顶起来了。陈晓旭腿一蹬,大缸咕噜咕噜往外滚,后来团里其他的杂技演员总说:晓旭蹬缸,人心惶惶。

没办法,团长只好把她调成了报幕员,这回可算是称了她的意。

陈晓旭更爱吃。

拍《红楼梦》那会儿去四川取景,陈晓旭和其他几个女演员一起去欧阳奋强家玩儿,见他家桌子上放了一小盆吃剩的凉拌笋片。

陈晓旭赶紧跟欧阳奋强要了双筷子,夹一口一尝,惊为天人,几口就把人家家里的一盘剩菜给吃完了。

仙逝前一年,陈晓旭和欧阳奋强老友相聚,陈晓旭依然对他爸爸的那盘凉拌菜念念不忘。

绝大多数人对陈晓旭的印象都是柔和弱。

其实陈晓旭还有些少女的任性和可爱的刁蛮,一张嘴巴不饶人,整人的点子比谁都多。

就像林黛玉。

她在日记上写,爸爸聪明绝顶却言语骄横,妈妈天生丽质但思想平庸。

而她是父亲和母亲的完美结合:言语骄横且思想丰富。

十几岁的时候陈晓旭就给全家人想好了“墓志铭”。

因为爸爸爱喝酒,所以碑上写“这里躺着一瓶地道的老白干”;因为妈妈总爱睡觉,那就写“她生前就爱睡觉,现在终于如愿了”;妹妹喜欢画两笔画,却总也画不出名堂,于是写“这里埋着一位未来的画家”。

轮到自己时,十几岁的陈晓旭写道:“这里埋着一位伟大的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陈晓旭是毛遂自荐进的《红楼梦》培训班,这个大家都知道。

她寄了一张自己的照片过去,并在照片的反面手写了一首诗。

那是她十四岁时写下的《柳絮》。

陈晓旭寄往《红楼梦》剧组的照片与诗词

竞选《红楼梦》的过程并不如网络上流传的那般顺利。

进入培训班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导演组要求小学员们自己报名想要出演的角色并编排小品作品。

陈晓旭哭着给父母写信:“爸爸,导演让自报角色了。大家说我太瘦,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不能演小姐,只能扮演丫鬟。您说我该怎么办?”

陈强读了信后心疼女儿,却又怕回信到的太晚耽误女儿的选择,于是一通电话打了过去:“你是冲着林黛玉去的,如果演不了林黛玉就放弃吧。免得你演得不舒服,观众看着也别扭。”

学员自报角色后的综合评估中,陈晓旭排在了黛玉组的第三位。王扶林导演问:“要是演不了林黛玉,你想演什么?”

陈晓旭心中一横:“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选了其他的角色,观众会问为什么林黛玉去演别的了。”

王扶林一看,这外柔内刚的劲儿,确实是林黛玉的样子。

在陈晓旭仅有的几个采访中,她提到了这段“毛遂自荐”的往事。

她说那时候自己在鞍山话剧团,同剧团的朋友看见了《红楼梦》剧组刊登在杂志上的选拔文章。

她自己起初不愿去,这么大的名著选演员,怎么不得可着名演员来?哪里轮到她这么小话剧演员。

可朋友一直劝她试一试,又用激将法激她,这才有了那张附了《柳絮》小诗的自荐照片。

陈晓旭在采访中没有提这位“朋友”的名字,但稍微了解一下她的生平,大体能猜个一二。

想来除了毕彦君,也没有旁人了。

而这位毕彦君,就是陈晓旭青春懵懂时的恋人,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位丈夫。

1990年接受《大众电影》文字采访的时候,陈晓旭谈到了自己的择偶标准。

“我喜欢的男子,是有理想有才华,有好的修养,好的风度。并且,他能对我理解尊重,心灵上沟通和默契。”

这便是毕彦君了。

两人相识于鞍山话剧团,那时候陈晓旭十七八岁,毕彦君年长她五六岁。

团里同龄的男演员大多有了家室,只有毕彦君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团长关心他的个人生活,毕彦君只说:“我心里的那个女孩儿,还没长大呢。”

这话传到了陈晓旭的耳朵里,暖了她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束《红楼梦》的拍摄之后,陈晓旭就和毕彦君结了婚。

那时毕彦君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正是对前途充满憧憬、对演艺事业充满希望的时候,浑身上下都是干劲儿。

而陈晓旭却陷入了爆红后的空虚和惶恐,她发现“走红”这件事并没有带给自己快乐。

婚姻将两个人此刻完全不同的职业轨道碾压在一起,矛盾和冲突顷刻爆发出来。

分开很多年后,陈晓旭在节目中提及这段婚姻时说:“其实我觉得婚姻应该是非常严肃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性格。演林黛玉的时候,我的性格很像林黛玉,不能够包容别人,棱角很多吧。”

陈晓旭离世约一年后,行文开头提到的编剧周岭写过一篇缅怀她的文章,其中提到陈晓旭病重时曾托他联系毕彦君,希望能再通一次电话。

那通电话打了三个多小时,据周岭先生所写,两人皆是声泪俱下。

不知道陈晓旭是先有了择偶观,才选择了与择偶观相符合的毕彦君,还是毕彦君影响了陈晓旭的择偶观。

毕彦君之后,陈晓旭的每一位爱人确实都如她所期待的那般。

有才华、有修养、有风度,理解并尊重她。

和毕彦君分手后,陈晓旭和王小帅导演短暂地交往过,这段恋情在陈晓旭离世后才被曝光。

那之后在拍摄作品《黑葡萄》时认识了摄影系毕业生郝彤。

陈晓旭和郝彤

《黑葡萄》是郝彤及同学们的毕业作品,当他们拿到剧本之后,一致认为女主角只有陈晓旭能演。

几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辗转联系到陈晓旭,没想到陈晓旭真的同意了。

在片场的时候,郝彤对陈晓旭的印象并不好,觉得这女孩儿太冷。

杀青的时候郝彤带着大家东拼西凑来的几千块“巨款”去找陈晓旭,陈晓旭却只收下了一千块。

看这帮毛孩子每天只舍得吃盒饭的样子陈晓旭就知道他们没钱。

这件事撕开了一个豁口,郝彤眯着眼睛望进去,发现真实的陈晓旭,似乎并不像外表那般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清冷。

与此同时,陈晓旭的演艺事业进入了瓶颈。

《红楼梦》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却又亲手为她把那扇窗给关上了。

她被死死的匡在“林黛玉”的格子里,除了《黑葡萄》这种大学生毕业作品外,竟然只演过一部《家春秋》。

期间她尝试过很多疏解的方式,甚至还接受了国外大学的邀请出国读书。

但仅仅呆了三个月,她就“逃”回了国。

陌生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时时刻刻冲击着她,让她心中的飘零感愈发强烈。

03

1990年,陈晓旭决定放弃演艺事业。在郝彤的劝说下,她决定“下海”。

那时候郝彤和几个学美术的同学想外包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最后和对方谈了几个小时,对方却只认陈晓旭。

“委托法人只能是一个人,别人我们不了解,但我们了解林黛玉。”

言外之意,您是明星,就算被你骗我们也有处说理。

就这样,陈晓旭开始了自己的从商生涯。

陈晓旭赶上了好时候,她“下海”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内广告行业体制改革。

在那之前,广告行业是“批准制”,一个城市只能有一到两家广告公司。

陈晓旭正好赶上了广告行业“申请制”,一时间国内的广告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广告行业的需求和空缺非常大。

但那时国内其实没有非常专业的广告人才,从事广告行业的一般都是摄影和美术的“擦边生”。

在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陈晓旭的“名人效应”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不同公司竞标的时候,对方一听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是林黛玉,一下子就来了兴致。

当时,最终决定公司能否长久发展的还是实力,陈晓旭的才情在广告行业得到了充分的伸展,那句大名鼎鼎的“名门之秀,五粮春”,就是出自她的笔下。

开公司的第一年,陈晓旭公司的营业额就达到了450万。

这个数字在之后的几年内呈指数型增长。

1996年,陈晓旭带着郝彤和其他几位工作伙伴一同创立了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世邦广告。

这家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知名的4A级广告公司,在那之后,公司再度扩大为“世邦文化”,在影视、文化方面均有涉猎。

陈晓旭的身家水涨船高,一路从“百万”到了“千万”再到后来流传的“亿”。

与巨大的成功一同到来的,是陈晓旭无比熟悉的空虚和落寞。

和《红楼梦》爆红时的感觉一模一样。

她发现这种在别人看来无比成功的人生,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快乐。

1999年,陈晓旭在行车途中无意间听到了一段《大乘无量寿经》,顿感醍醐灌顶。

那个对陈晓旭一生影响最大,真正“掏空”了她的神秘男人,终于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

04

2007年正月初,陈晓旭的丈夫郝彤将两家的四位老人都请到了他和陈晓旭家中。

四位老人坐下后,郝彤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陈强心中顿感不妙,果然,郝彤一开口,就告知了四位老人陈晓旭将于初六出家。

几位老人还没反应过来,郝彤又是一个响头。

“正月十六,我也随她出家。”

时间退回到1999年,陈晓旭在行车途中听到那次经之后,用尽各种办法联系到了讲经的僧人。

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就不在这里提他的名字了,就让我们称呼他为……大光头吧。

大光头主要活跃于港台及新加坡地区,陈晓旭听了一段时间他讲经的光碟之后就特地飞去新加坡拜访他,并经他手完成了皈依。

之后就开始了代法修行的日子,直至07年正月初六正式出家。

陈晓旭仙逝之后,大光头曾多次登上娱乐版头条,大多都是金钱方面的瓜葛。

陈晓旭的广告公司“盈利额达2亿”就是大光头在采访中透露的,但记者采访过陈晓旭广告公司工作人员之后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多,新闻中的“2亿”充其量是流水,绝对不是净利润。

另外,其父陈强曾控诉陈晓旭的遗产不知所踪,后被家人辟谣“遗产不存在纠纷”。

但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来看,陈晓旭对大光头确实是非常的敬重和信任。

自皈依之后,陈晓旭在大光头及其事业方面投入了非常大非常大的金额,无怨无悔。

她拼搏半生所积累的财富,被“掏空”了大半。

到了生命的后期,连陈晓旭曾经顽强的意志堡垒也被瓦解掏空,在“信仰”面前,陈晓旭曾经坚守的“孝”都要为其让位。

06年陈晓旭检查出乳腺癌,随后拒绝西医治疗。

父母理解她的心情,她一生爱美,自然不希望为了生存而将自己的身体弄得支离破碎,这样的人生对她而言只是苟活。

不接受西医,父母就为她寻找中医的法子,好不容易请一位老医生开了药,陈晓旭却不肯吃。

父亲陈强痛心不已,直言陈晓旭不治疗就是在拿刀子割他的心。

面对绝望的父亲,陈晓旭泪流满面,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最后陈强不得不飞往深圳与大光头对话,经其劝说后,陈晓旭才肯吃药。

陈晓旭仙逝后,有报刊杂志采访了其生前的好友。

绝大多数好友对其放弃一切出家的行为都不太理解,公司钱财是身外之物,不要尚可理解。但爸爸妈妈呢?

“你看她‘20年聚首’的发言,她想让爸爸妈妈过上好生活,怎么一下子全甩开了?公司、钱可以不要,但爸爸妈妈呢?我不太理解她。”

陈晓旭离世几年后,有传言郝彤已经秘密还俗,但此说法没有得到任何证实。

2011年陈晓旭父亲在录制访谈节目的时谈到了郝彤,也只是说郝彤很悲痛,害怕提及这件事,所以他们不怎么接触,也不好回答。

2007年5月13日6点57分,春花还未落尽的清晨,陈晓旭踩着霞光而去,连一声“再见”都未留给这尘世。

对于陈晓旭而言,饰演“林黛玉”是为了人生的追求,完成一种使命式的夙愿,而不仅仅是追求一个名著中的角色。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愿春风吹起柳絮时,人们都会想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