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百工驿文章,大家如果还有印象的话,会记得毛主席提出、批阅的几个大型工程项目,包括三峡工程、北京地铁一号线、葛洲坝工程这些,其实,还有一个重大工程大家也耳熟能详,也就是今天要讲的南水北调工程 。

从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说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到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再到现在的2021年初,“四横三纵”国家骨干水网格局已经初具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林一山在“长江”舰上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不过,东中西三线中,西线工程却迟迟没有动工。南水北调的征途已经走过69年,何时才能全线贯通?

近日,作为规划调研参与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向《瞭望》杂志记者介绍了西线工程规划方案,主要是要从长江上游调约240亿立方米水到黄河上游,他代表民盟中央建议,“十四五”前期可论证,中后期立项,末期开工,15年内完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具体的采访,大家可以去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去看,大概搜索“南水北调”关键字就能找到,主要是对西线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技术上、生态上、投资上、社会上几个方面介绍了难点、争论点,以及其他一些建设上的考虑。

按我个人的理解,这是一个技术上很难、生态影响巨大、投资额大且回报周期长、会像三峡工程一样引发大规模移民的工程。但是其意义的重大程度,在生态和战略意义上,恐怕要比其他两条线还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陕西潼关段。图|新华社

1952年的时候,毛主席在听到专家提出“从通天河引长江水入黄河”的提议时,曾经打趣说道:“你们的雄心不小啊!通天河那个地方猪八戒去过,他掉进去了。”

不难想到,毛主席刚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第一印象也是“难”啊,不过,猪八戒虽然掉进去了,但还是渡过劫难取得真经,猪八戒虽然掉进去了,中国人民“与天斗”的斗争精神却是比孙猴子还要顽强。

这就要提到大家常说的一句话: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如果说南水北调是“太岁头上动水”——大了胆了,那西线工程可以说得上是“太岁头上乘船回家”——大胆到家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看看西线工程的“天河工程”就知道了。“天河工程”是指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按我自己的粗浅理解就是通过气象干预手段,让雨水通过大气空间从南输送到北。

图为知乎网友spark sun2016年在青海大学参观时拍摄照片

还是上文提到的青海大学王光谦院士在2016指出,“可在中国三江源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实行空中调水,改变云水资源在两个流域间的转化,以增加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如果“天河工程”能够在人工干预天气的技术上,有效利用南边界甚至西、北边界的水汽输送,那么就“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增加降水25亿”。

说个不专业的比喻,它类似于我小时候玩的游戏《红色警戒》中的天气控制器,已经和人工降雨不在一个级别上的工程,如果能成功的话,将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典型。它的战略意义,应当是跨时代的,作为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其意义甚至超越大工程本身。

我个人是对这个工程充满好奇的,但是能够看到的(以及我能看懂的)报道、论证却是少之又少,它更像一个念想,所以说当我看到《瞭望》的采访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院士有没有对当年的“天河工程”进展做回答。然而比较失望的是,记者没问王院士自己也没提。

在公开报道中,这个工程的进展仍然停留在2018年11月5日:新华社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中国已正式启动“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并计划2020年完成“天河一号”首批发射。(这个“天河一号”不是那个超级计算机啊,重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2020年并没有任何“天河一号”发射的新闻,其他相关的新闻,大多仍然停留在2018年,比如2018年科学网11月21日报道,“天河工程”启动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意,大批专家表示质疑。随后是28日中国网报道的王院士回应质疑:

当下和未来,黄河缺水的形势依然严峻,“天河工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黄河缺水的问题,目前尚处研究阶段;“天河工程”本身是一个气象、水利等学科交叉的科研项目,从前期到现在,有国内外很多气象学专家参与。王光谦表示,所有科研经费严格执行相关流程,青海大学的科研经费尤其紧张,深知该精打细算,一定会珍惜用好国家科研经费,欢迎大家监督。

我不是水利或者气象的专家,所以说可行性方面我不参与讨论,我只是觉着这真的是一个大胆到家的设想,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设想,如果真的能实现,我非常想去见证下这个工程的开展。

不过,也有网友议论说这个“天河工程”已经被“中央出手干预”,停摆了。如果各位读者有相关的消息,还烦请透露一下真相,免得我一直念念不忘。

我是真心希望这种大胆的想法能够得以实现的,就像南水北调的设想从1952年到2002年50年的时间才真正动工,“天河工程”倘若真的被搁置了,我也希望它在若干年后,几十年后真的能实现。科学界、工程界可能不缺少这样大胆的设想,但我们希望更多看似“天方夜谭”的项目能够得以论证,而且让大众看到科学界、工程界的论证,在众多设想中能够有零星的科学技术突破,都是值得的。

就像我之前说的:

疫情使然,加上没有重大技术革新给市场带来新动能,发展增速放缓了,大家压力都很大。

我们多希望有个跨时代的技术革新啊,只要不是骗经费、拍脑袋的项目,就算是个念想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