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31日),女教师状告教育局一案庭审结束,庭审结果没有当日宣判,又掀起河南焦作第十七中学教师职称事件新一轮的舆论高潮。而在即将开庭前夕,学校给出了对姚老师免去班主任并停课反省的处分,更是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去年10月份,姚老师用短视频的方式反映自己在学校职称评审过程中遭遇不公平对待。在17名教师参加评审竞争6个指标中,自己得分第2名,在投票环节自己落选,而第16名的老师反而获得申报资格。

此事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后,当在教育局也进入了学校调查,除了发现公告中写错校名,公示名单不规范这样的小问题外,并没发生该校在此次职称评审过程中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

此后姚老师不依不饶,状告教育局,状告公安局,仿佛一个维权斗士。

01

一个普通教师在学校职称评审中的遭遇为何能成为热门事件?

虽然如今的网络如此发达,每天的热门事件层出不穷,但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遭遇成为如此引发舆论狂潮,影响极大的事件,却也说明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这一事件能炒得如此之热,舆论一边倒向一名普通教师,可以肯定的是,广大教师群体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而老师们的声援,正说明了许多教师对职称制度的不满。

任何一项制度,为的是激励教师更好地工作,而当大部分人都对其有意见,激励作用丧失,那这项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在很多老师眼里,职称制度不仅不是激励,而是为了卡教师的脖子,就更值得主管部门反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对此事件本身,个人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此事件出来后,虽然网络上讨论很激烈,我却一直忍住没有发表观点。因为我一直有着区别于网络大潮的看法,但我又对老师们面对职称评审时的艰辛和无奈感同身受。

作为对学校管理工作很熟悉的我来说,事件一出来我就不认为事件中有什么黑幕。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校领导从中做手脚,那不是自讨麻烦?既然有投票环节,那什么事不可能发生?

而且在姚老师的评审中,校领导给姚老师打的是高分,而是其他老师打分低,这就更不能说明是学校领导打压姚老师了。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姚老师在教学业绩环节打分也是倒数第2名,不管该校教学业绩是怎么算的,就这一点上我判断姚老师至少没有她自己说的那么优秀。

当然,我在了解事件后的第一反应,也对该校的职称评审中的投票环节持不同意见。职称评审不应该是对一名教师一段时间工作量、工作业绩、教学效果的评价吗?什么时候还要教师去搞人际关系了?

而且现在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往往越是优秀的人人际关系越不好,这其中有在教学上越优秀的人,性格越独立,想法越单纯的原因,更有越优秀的人越遭人妒忌的原因。

即使是这样,那学校当初在制订这项制度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不提反对意见?

在学校工作多年,我发现我们老师有一个问题,学校出台任何与自己当前利益不相关的政策时,老师们都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可一旦涉及到自己,对自己不利时,那这些制度就多么多么不合理、不公平。

制度一旦实施,那就得执行,真有不合理的地方也只能是以后修改。除非该校制度制订时没征求意见,没走程序,或者是没有制度而是学校领导临时决定,那又另当别论了。

但从流出的该校评审条件,从当地教育局前期通报看,该校是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审流程的。那姚老师本次遇到了所谓的不公平,那也只得接受,而不是不依不饶。

03

姚老师是勇敢维权还是思想偏激?

刚刚看到一个姚老师在昨天的庭审结束后的视频,说自己要维权到底,从她前期做的事来看,相信她也真的会这样做,这样真的好吗?

当前,庭审的结果没有公布,但今天我就做一个大胆的预言,庭审会以姚老师的败诉布告终,除非姚老师拿出了没有向公众披露的确凿证据,仅凭现在公之于众的信息,姚老师状告教育局不作为本就不成立,进入学校调查,也公告了调查结果,怎样叫不作为了,难道要给出姚老师要的结果才叫“作为”?

而且从姚老师前期视频了解到,她从2012年连续8年都落选,难道都是落选在民主投票环节吗?既然自己那么在乎职称,为什么8年中自己不认真研读一下学校的评审条件并为此做些努力?

听说姚老师还在状告公安局,这点大家都能明白,引起了如此大的社会舆论,当地公安部门介入是肯定的。状告会有结果吗?

这几天,看到大量的文章或视频,都在“鼓励”姚老师。在我看来,这就是跟风,这就是把姚老师推向深渊。对于大量的为姚老师呐喊的朋友,我只想问一句,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生活在这片土壤上,有些事做起来就应该有个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学校能不能给姚老师处分

此次新一轮的争议,网友们主要是对学校给予姚老师处分上。对于一位在一件自己并不占理的事上,姚老师做出如此多一般人不会做的行为,让当地承受到巨大的舆论压力。在当下各地面对负面舆情如临大敌的意识形态下,这对学校的正常秩序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好的公开审理却又取消直播?我想也是应对舆情的做法。

同时我也相信不管是当地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应该是做了姚老师大量工作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给处分有什么问题?只是学校给予处分的做法有些不成熟,没意识到这是新的舆情点,把事件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至于很多网友吐槽的学校通报中的语法问题,这又另一回事,并不影响姚老师行为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