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东田地名,与两位历史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100多年前,黄巢起义军入闽,从厦门同安登芹山、驻凤巢,到万夫寨。黄巢站立巅峰,察看地形,见东方莒溪西畔,田园阡陌纵横,西南层峦叠嶂,峰如剑戟,一时感慨道:“东方美如良田,西方高如利刃,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

后人怀念之,遂将该地命名为“东田”。自唐及宋,此地属“归善乡经善里”和“金鸡乡崇善里”。元、明、清分别属于南安二十八都和二十九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00多年后,这里曾诞生一位被后世敬仰的抗倭名将——欧阳深。其号东田,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因抗倭壮烈牺牲于兴化,嘉靖皇帝谥封昭毅将军,俞大猷亲撰祭文。

因为欧阳深,“东田”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自号东田

今年正月廿九,适逢东田赶圩日。长长的街上,两侧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吆喝声此起彼伏,甚是热闹。

赶圩,对不少城里人而言有些陌生,但这个原始的货品交易方式,每月农历逢四、逢九,依然活跃在这个偏居南安西南的镇上。

繁华的镇中心藏着一座昭毅将军祠。这是一栋三层仿古建筑,一层为店面,二层为居室,顶层则供奉着东田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欧阳深。飞檐翘脊,高楼立祠,别具一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毅将军祠又名“欧阳永思堂”,据说始建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后经数次重修,1997年重建。2004年因南同公路拓宽,祠堂又向后平移12米。

登临凭吊,将军祠坐北朝南,四面砌有半壁围墙,瞻仰山门,大门匾额上书“春祀秋尝”四个大字,两边有对联:“文献开先锦德泽,科名世第传家声。”匾额之上还悬有一匾,上书“渤海传芳”四字。可见,东田镇区欧阳族人经过改建,不仅把昭毅将军祠当成祭祀欧阳深的祠堂,还当成了欧阳家族的宗祠祖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迈入山门,大殿一副对联,彰显欧阳家族在文武方面的卓越成就:“文笔破天荒文冠贞元龙虎榜,武功平海宇爵开嘉靖万户侯。”前者说的是八闽文化先驱欧阳詹,后者即是抗倭名将欧阳深。大殿正中有“祖孙父子兄弟叔侄文武科第”匾额,据说匾文原为嘉靖皇帝亲笔御题。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影响一方人。至今,当地父老乡亲口口相传,因地处偏远山区,早期东田农副产品交易困难,昭毅将军祠拆建之前,当地人经常借用祠堂大埕作交易平台场地,逐步成为圩日集市。因古人呼“名”犯讳,称“号”为常。集市设于大埕,市场遂以“东田”称之。随着贸易不断发展,外地人亦闻名来此赶圩,故称“东田圩”。

距昭毅将军祠三里之遥的东田镇桃花山麓,有欧阳深墓。穿过一片农田,沿着羊肠小道,往林处走,一座明代古墓赫然在前。

桃花山上不见桃花,唯见苍松挺拔,酷似欧阳深之气节。欧阳深墓丘呈凤字形,为夫妻合墓。陵墓于2001年重修过,大致保留了原有格局。与其他古墓有所不同,墓前立有两支高达一丈二的石笔,似乎告诉后人:要像欧阳詹“文笔破天荒”那样,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连破七寨

欧阳深少怀大志,豪俊尚武。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授任泉州卫指挥佥事,总管军事文牍,曾书同人诗句“家散万金酬死士,身留一剑答君恩”于壁上,以表夙志。

尔后,提兵近千拒敌于晋江,因军功提升为指挥同知。当倭寇勾结恶绅危害地方时,欧阳深曾率数骑插入敌营,观察虚实,剿抚兼施,贼受其感化,率众前来归从者不绝。欧阳深对待投诚兵卒,常以私财犒赏。并从中挑选悍勇兵卒,置于左右听用,对于怙恶不悛者,则严厉剿灭。

除“私财犒赏”之义举,其“连破七寨”的传奇故事,仍在民间广泛传颂。明嘉靖年间,倭寇勾结海盗,在漳州、泉州、莆田、福州等地兴风作浪,百姓深受其害。见此情景,欧阳深率队隐藏在清源山等待敌人。不久,御史中丞王方湖征召欧阳深平倭。

欧阳深来到泉州城郊外,引发药弩,剿灭了数千名倭寇,其余倭寇逃至同安,他追到梵天山,后在长泰继续战斗。这两场战斗均以胜利告终,欧阳深威名渐扬。后来,他又到漳州月港解散了24个敌人将领。对此,朝廷赐奖白金彩币。

那年以后,倭寇更为猖獗,并与山贼海盗勾结。崇武、永宁相继失陷。接任王方湖的御史中丞游震得,再次征召欧阳深平倭,欧阳深连夜冒雨到南安的双溪口、八尺岭等贼点平倭,结果成功地破了南安的七个贼巢,及晋江的潘径、丙洲等六路贼巢,并招降了数万敌人,杀了两个倭寇头领,泉州城才得以安宁。朝廷闻知此事,钦赐他为福建都指挥佥事,专门守卫泉州、漳州。

舍生取义

欧阳深常临危受命。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攻陷兴化(今莆田),游震得再次征召其支援平倭,有人劝说欧阳深:“莆田不是你守卫的地方,你可以不去呀!”他答:“事情紧急,不去的话太不仗义了。”

于是,到莆田濑溪与倭寇对垒,倭寇战败弃城逃到崎头堡。欧阳深移营进城慰问百姓,逼近贼垒,倭寇被逼急了,倾巢反攻。这时又有人劝欧阳深说:“敌众我寡,寡不敌众,我们还是逃跑吧。”他答:“临难而逃是不忠的行为。”后继续战斗,不幸被敌人杀死,当他身中两枪时,还坚持手刃二贼。十天后援兵到达,倭寇才被全部消灭。

彼时,为了夹击倭寇,率浙师援闽的戚继光部队正在赶往莆田平海卫,而时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则统兵前去把截海口,防止倭寇从海上逃脱,镇守广东的将领刘显亦率部进逼贼巢。

欧阳深殉国后,泉城悲痛欲绝,嘉靖帝为悼念他,赐立祠堂祭祀,谥封“昭毅将军”,春秋奉祀,以示褒扬。并给棺殓费,子孙世袭指挥佥事。当时,欧阳深长子欧阳模已中了进士,便把指挥佥事一职让给他弟弟欧阳枢。

是年五月,俞大猷亲撰《祭欧阳东田都阃文》,祭奠这位同窗好友。在文中,俞大猷对好友战败做了一番分析,认为游震得应为欧阳深之死负责。其文称:“吾于东田之死,不能无悲,亦不能无恨……恨者谓为东田知己者,徒知其志之所存,不知其时之未可。羽檄交驰,督责日急,必欲其致此身而后已,正兵法所谓‘不知三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是谓靡军’。呜呼悲夫,知己者乃适以靡己!”俞大猷认为,正是游震得不断檄令欧阳深急进,才将他置于死地。其实,彼时明军已对倭寇形成三面包夹之势,稳妥合击,恐不会损失一员大将。

浩气长存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春天,欧阳将军忠节祠落成,福建按察司佥事何全率众人祭奠,并立《欧阳将军忠节祠记》碑,位于祠堂右侧,碑文由何全撰写,碑石由泉州府知府万庆、同知谭维鼎、通判潘璘、推官钟崇文、晋江县知县谭启等立。明时,在泉州城内亦有奉祀欧阳深的欧阳指挥祠,又称“忠节祠”,原在泉州郡城北门泉州卫旁,遗憾的是,入清后已废。

《欧阳将军忠节祠记》碑现收藏于泉州市博物馆,还原了欧阳深当年抗倭的丰功伟绩。《忠节祠记》对欧阳深有一句评价不得不提,其称:“夫死,人人能即;动事之忠,赴难之义,具才之美,守节之坚,与睢阳张(张巡)、许(许远),屹屹今古争雄,可能哉?”

张巡、许远这两位唐代忠义之士,历朝不断加封,许多地方建有双忠庙或双忠圣庙,千年香火绵延。而祠记将欧阳深比作是泉州的张巡、许远,认为他有“忠、义、美、坚”之品格,彰显了欧阳深的历史地位。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400多年过去了,随着雨水冲泻,欧阳深墓不同程度受损。但这位仗剑而起、慨然面对倭寇的武将,却鼓舞着一代代人坚守民族大义,誓死捍卫海疆安宁。

人物:欧阳深

欧阳深,字德深,因世家南安东田,故号东田,生年不详。明嘉靖年间多次讨伐倭寇,官至福建都指挥佥事,后于兴化之战时英勇殉国,谥封昭毅将军。

遗迹:欧阳深墓

欧阳深墓位于东田桃花山麓,墓丘呈凤字形,墓为糖水构造,花岗石墓碑,为夫妻合墓,阴刻楷书直写:“明骠骑将军欧阳公,诰一品夫人赵氏。”墓区长28米,宽18米,总面积500多平方米。

苏清彬 李想 文/图

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