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4月2日电 (杨赛君)4月1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系列新闻发布暨集中采访活动的第三站来到合肥。人民网安徽频道从发布会上获悉,自揭牌至今年2月底,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不断释放红利。新设立企业2895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526亿元;累计签约入驻项目数257个、协议引资额1112亿元;累计进出口总额328.54亿元,占合肥全市35%。

合肥片区总面积64.95平方公里,涵盖经开、高新、蜀山三个区块。合肥市政府副市长、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管委会主任路军介绍,作为安徽自贸试验区“雁行阵列”的龙头,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节能环保、服务贸易、生命健康等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路军介绍,揭牌以来,合肥片区深耕改革“试验田”,释放更多制度红利。合肥片区建设实施方案144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面谋划启动;落户了蔚来中国总部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影响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助力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健全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办结率100%、智能审批办件率100%。

此外,合肥片区积极提升贸易便利化。通过海关“外发加工”监管新模式,推动联宝科技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合肥首家“千亿企业”,实现进出口额达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为全省体量最大的进出口企业。“集团保税”监管模式创新帮助合力集团订单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为0.5天,为企业有效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积极推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在合肥片区设立7家自贸试验区特色支行(网点)。开展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调整借用外债模式等资本项下外汇管理创新,为2家企业合计提升外债额度8400万美元。

在自贸试验区带动下,2020年合肥全市开放型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37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全市外商直接投资35.95亿美元、同比增长6%。

发布会上,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露介绍,2020年,经开区块梳理上报了20项创新事项,其中合力集团保税监管模式创新、联宝委外加工模式创新、大众(安徽)与合肥学院合作探索双元制高等教育改革等创新点,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本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条件。

在合肥高新区,聚焦人才服务体系的制度创新也在不断推进。据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李宁介绍,合肥高新区依托合肥国际人才网,创新构建了“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市人社、税务、科技等各类人才信息资源,打通“数据孤岛”,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打造“首站式”“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已被商务部服贸司列为安徽省全面深化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事项,合肥国际人才网浏览量近30万人次,线下服务量突破1.1万人次,其中服务外国专家超5千人次。

作为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蜀山区块以精品型、差异化发展为目标,重点围绕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抢抓发展机遇。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韩东表示,蜀山区块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强链补链,着力构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生态圈,为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发展平台。

随着制度红利的持续释放,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企业发展迎来广阔空间。“创新是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国盾量子所在的高新区块创新提出了营商环境‘领跑计划’,成立了项目建设服务专班,大幅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有效减少了企业负担。”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军介绍,国盾量子已经与中国电信携手,新设立了合资公司中电信量子,启动 “量子铸盾行动”,为更广阔的政企、个人用户提供高等级的量子安全防护,服务于国家的信息安全“新基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