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繁荣燦时期。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么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历丈学家邓广铭先生也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文学、艺术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诗词、音乐还是书法、绘画等领域,她们都W其丰富多彩、灿烂精致的成熟姿态,向人们展示着异于或是超越前代的独特魅力与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学方面

"词"是两宋时代最为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是一种与音乐相结合又可歌唱的新型抒情诗体。"宋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北宋时期开始繁荣,在南宋达到了鼎盛。根据唐圭璋先生所辑《全宋词》统计显示,仅南宋可考作家就有六百余人,约占北宋词人的兰倍。南宋时期的"词",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艺术上更是趋近于成熟。在南宋内忧外患、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背景之下,陆游、辛弃疾等诸家爱国词人,更是把"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推向了一个高度。

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基本上是呈沿了唐五代文人词的传统风格。北宋时期的歌词创作基本以是否入律可歌来定优劣,社会上"不协音律无人唱"的歌词是不受欢迎的,因此大多的歌词作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适应合乐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引商刻羽,以满足社会对歌词作品的要求,无论是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还是柳永的长调慢曲,都是用于应歌的。

而南宋词除了文人自度曲外,基本上已不再用于歌唱,脱离音乐载体的歌词继续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种抒情诗体,不受歌管约束,在语言、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与北宋传唱人口的歌词大不一样。因靖康之变,词作家激于国恨家仇,再无闲情逸致去剪红刻翠、含宫巧商,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的驱使下,迎来了苏巧、辛弃疾等一派爱国词人的创作高潮。

音乐方面

宋王室的南迁,北方人口的不断南移,均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融。随着城市兴盛,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也不断地壮大起来。为了适应这一阶层的生活文化需求,城镇之间出现了瓦肆、勾栏等艺术场所,艺术歌曲、百戏、说唱音乐、歌舞及器乐也相应而生,音乐艺术随市民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市民音乐成为T宋朝时期音乐发展的主要潮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肆,又被叫做"瓦子"、"瓦舍"等,是宋人进行娱乐活动的集中地。而"勾栏"则是艺人们在瓦肆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演出场地,以供他们表演各种百戏杂剧,有时也会被称为"勾闹"、"乐棚"。瓦肆、勾栏是固定的演出场所,每天都会进行溃出活动,"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南宋都城临安有瓦肆17处么多,如《梦梁录》中所载:"杭之瓦舍,城内外不下十有七处"。

瓦肆、勾栏里表演的艺术形式也极为丰富,如小唱、嘿唱、诸宫调、鼓子词、影戏、杂剧等。宋朝时期,坐落在首都城内的瓦肆、勾栏还与宫廷保持有紧密的联系,民间艺人与宫廷乐工时常交流演出,对民间和宫廷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相互的促进作用。随着市民音乐的发展,南宋还出现了专口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织的"社会",以及编写说书话本的艺人组织的"书会"。在都城临安仅表演音乐、歌舞的"化会"就有数十个,这些组织的出现对民间艺术创作的提高均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