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南侵,给人民带来连年的战祸苦难。金攻占江后,成为当时中国北部地区强大的民族。金统治者继承迂对宋的进扰政策,乘机进攻。公元1127年,北宋亡。同年,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赵构即位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年号为"建炎",后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时期,统治者吸取前朝藩镇割据、皇权消弱的教训,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他们继承了北宋"强干弱枝"政策,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有效措施,不但巩固了皇权还维护了国家内部的统一。宋朝统治者皆"崇尚文治",他们对前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在选才取±方面推行"寒口入仕"的政策,消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

到了南宋,取士的范围更是宽泛,各个阶层不受出身口第的限制均可应试授官,"乃至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认不群者,亦许解送。"大量庶族、平民经过考试加入了官僚行列,他们参与政权,成功防止了由武人掌权和地方割据造成的内乱,也消除了口阀士族操政的局面。

南宋土地兼并和集中现象十分严重,频繁的战乱不断造成了人民的颠沛流离,还导致了土地的大量荒宪。南宋朝廷没收官田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止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土地买卖的局面也越来越频繁,又加之地主豪强伺机夺占良田,大部分官田被官僚地主私吞,致使大量田地"朝籍于官,暮入势家"。

土地制度的变革及口阀的消亡,使得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人身自由和社会地位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士庶界限被巧破,不但刺激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还促使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期间,庶族平民与官僚地主经济地位也时常发展变化,从而引起了人们思想价值观的活跃与多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赋税剥削十分苛重,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孝宗时,杂税己达正税的九倍,人民的负担节节上升,正如朱嘉所揭露:"古者刻剥么法,本朝皆备。"此时的南宋,民族矛盾激烈尖锐,社会危机也在不断加深。前期主要表现在宋金关系上,由于金朝不断进行骚扰掠夺和军事谁诈,激化的矛盾造成了一系列战争,双方两败俱伤。

而后期又遭受强大蒙元民族的野蛮南侵,严重威胁着南宋玻权。金朝统治者们对生活在黄河南北的人民进行残酷压迫,任意霸占农田、金银,烧杀抢掠。人民的灾难不仅来自官僚和地主的强行压巧,还受到金兵的屠戮剿杀,广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发动了上百次之多的农民武装起义。

然而就在南宋这种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下,却造就了一大批爱国将相,如岳飞、韩世忠、文天祥等;也孕育出许多像苏巧、辛弃疾、陆游、范仲淹一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由于北方地区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乱之中,致使"西北衣冠与百姓奔赴东南者,络绎道路。随着人口的大量南迁,经济重心也也逐渐南移,这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