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于教师而言,代表的是一种认可,是一种荣誉。在很多地方的族谱上,一位高级教师可以在其中留下一笔:“某某高级教师”,为子孙后代争得一份荣誉。而其他职称级别的教师就享受不到这份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教师职称更多地是体现老师们的薪资差异。同样是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干一样的活儿、做一样的事儿,最后入账的工资却截然不同、有着云泥之别。而在当前这种教育大环境之下,职称晋升已然成了老师们唯一一条增加收入的合法渠道。

事关教师个人利益,老师们会全力以赴积极争取也就很好理解了。

河南焦作就有一名中学语文女教师(姚姓),因为职称问题而将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告上了法院。

一开始,姚老师就在某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控诉学校高级职称评选不公的视频。通过视频,我们大致了解到,姚老师所在的学校共有6个高级教师指标,在经历学校一套繁杂的评选流程之后,姚老师最终以个人积分第2名的成绩,遗憾落选。而个人积分第16的竞争对手却以各种投票得分“反败为胜”,一举夺得了那几个珍贵的指标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样的结果,姚老师不甘心,也不能理解,询问领导后得到的回答是:“大家都不投你的票呗!”

姚老师反问:“你是说,我不会搞人际关系?”

领导回答:“你以为呢?”

一句“不会搞人际关系”,不仅给姚老师泼了一盆冷水,更是刺痛了无数一线教师的心。不仅姚老师不理解,很多人也都不理解,为什么评选高级教师这种专业技术职称,“搞人际关系”会成为决定性条件?

姚老师的遭遇可以说,很多老师都曾遇到过。不同的是,姚老师敢于辩驳、敢于争取、敢于为自身权力奋战。事发之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派出了调查组,彻查这一事件。

随即,调查组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尽管调查组发现了姚老师所在学校在职称评选中存在的问题,但还是认定:学校在评选过程没有违规。

面对这样的结果,作为当事人的姚老师,还是无法释然,思虑再三之后,姚老师顶着巨大的压力,一纸诉状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诉诸法院,状告当地教育局不作为。

遗憾的是,姚老师依旧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反倒是让很多网友对她的未来感到担忧。经此一役,姚老师和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算是彻底决裂了,未来的处境可能要面临多重不确定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姚老师够勇敢,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也有人说,姚老师确实不懂人际关系,事情闹到这么大,不管结果如何?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姚老师已经45岁了,作为一名从业24年的老教师,对于所谓的人情世故、利害关系应该不会没有全盘考虑。之所以会做这样“不计后果”的生瓜蛋子举动,除了那一份血性使然。我想,这里面更多的是一份不甘和无奈。

姚老师参与高级职称评选已经有好些年头了(据说有近8年)。同样作为老师的我,特别能理解她的心情。每一年认真准备、充满期待,但却一次又一次失望而归,这份落差真的会让人绝望。

抛开为达评选条件而作出的努力不说,光是年年填写、准备那成沓的评选材料,就足以让人头痛焦虑。每年都要为此奔东奔西,求爷爷告奶奶地向人低头,那种滋味想想都是一种折磨。

其实评职称更多地是靠运气,老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时候看淡一点,生活也能轻松一点。

俗话说,“铁打的老师,流水的领导”,学校换个主事人评选条件还得要改。那时候,说不定就会有机会了。

当然,这只是个人“阿Q精神”的自我鼓励。要想真正提高老师们的幸福感,避免姚老师式“悲剧”再发生,唯有改变教师职称晋升体系,放开职数。亦或者让职称与薪资水平脱钩,或者降低关联程度,让“多劳多得”在学校里成为现实,这才是对广大教师最大的福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