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男孩高考684分,父母小学文化,在外打工,对教育方法拍手叫好

自从有一年,一位北京高考状元接受采访时说:“以后穷困人家很难出贵子!”后,大家似乎慢慢已经接受这种说法。培养一位“高考状元”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学历越高,成功率越大。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培训班、兴趣班、课外书和各类考前复习资料,这些都要花钱。它们就像一条无尽的深渊,横亘在寒门子弟崛起的出路面前,难以逾越。

然而,贵州有一个男孩,出生在大山深处,父母都是小学文化,常年在浙江打工,从小跟着“斗大的字都认不到一箩筐”的外公外婆生活。他还没钱买复习资料,中考甚至都没钱买吃的,饿着肚子去考试。结果却在高考中斩获684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当年贵州高考状元,结结实实给北京高考状元一个响亮的“耳光”,也让无数贫寒家庭再次看到希望的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贵州男孩名叫文秋林,出生在遵义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自从有了他之后,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只有小学文化的父母不得不选择离开年幼的孩子,踏上外出务工的火车,一年到头,除了春节回来一趟,其余时间,两代人只能通过电话联系。

父母跟着村里人去浙江打工,成为“留守儿童”的文秋林就被托付给了外公外婆。老两口没什么文化,对外孙的学习也帮不上忙,孩提时代的文秋林,相当于就是在“放养”中长大,从没人过问他的学习。

但是,文秋林十分懂事,父母的辛苦都被他看在眼里,心中早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小学时,学习成绩就十分不错,初中被选入了务川三中远志班。由于家里是在大山里的村子,初中却在县城,两者距离相隔太远,只有13岁的文秋林不得不选择住校就读,每个月,远在浙江的父母都会给他打生活费。

只是,生活费勉强够用。甚至中考时,由于生活费提前花光了,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又不好意思开口问同学借钱,中考的最后一天,他饿着肚子参加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生活艰苦,可是,他对生活和学习依旧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即便饿着肚子参加中考,他还依旧拿到了中考成绩全县第七的优异成绩,被遵义航天高级中学录取。

“县城第7”到了汇聚全市顶尖学子的重点高中,就像水滴融入大海,普通的都看不见,勉强只能算个中等生。尤其是看到其他同学各式各样的复习资料,而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欠佳,不但复习资料买不起,就连课外书都要扣扣索索的算好着购买。

尽管如此,文秋林却创造了奇迹,全市四所顶尖高中统考,他拿到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几个月之后的联考,他更是斩获了“第二名”的绝好成绩。2014年,他走上了高考的舞台,成绩放榜时,全家都沸腾了。语文122分、数学143分、英语140分、文综279分,总分684分,这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贫寒小子居然成为贵州高考文科状元,成功被清华大学录取。

很多人都十分好奇,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文秋林的班主任说:“没有捷径,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每到周末,别的同学打篮球、睡懒觉、回家与父母相聚,文秋林只做一件事,就是日复一日准时出现在教室里,埋头苦读。

没有钱买复习资料,他就抓住上课的每一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生怕疏漏哪怕一个知识点。课后认真做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从不拖沓。正是靠着这种高度自律和超级高效的校内学习,让他在高考中大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秋林的成功,还离不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虽然父母远在浙江打工,但是,依旧会定期打电话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嘘寒问暖。所以,就算到了高中,文秋林长成了小伙子,他和父亲依旧能躺在一张床上,无话不谈。小学时,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文秋林只要考得好,父亲都会特别奖励20元到50元。

这就是寒门子弟文秋林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有所收获,从而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从文秋林父母的教育方法中汲取营养,应用到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最后,希望在未来的高考中,大家都能斩获佳绩,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