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面条,许多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样式,不论宽细也不论菜码贵与贱,只要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可以说一切烦恼都能烟消云散。而在无数面条当中,炸酱面绝对是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无论天南海北,海内海外,到任何一家面馆去吃饭,菜单上都能找到炸酱面的身影。

之所以叫“炸酱面”,主要是因为酱料的制作方式——用食用油将配料与黄酱(东北多用大酱)进行炒制。因为酱比油多,使得酱料都会沉在锅底,而油浮在表面,看起来像是用油炸过一样,所以才会称为“炸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哪里的百姓对炸酱面最有发言权,那么北京绝对是说一不二般的存在,毕竟在那里炸酱面有着老字号的名声。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一回到家中,北京人最喜欢的就是一碗充满了母爱的炸酱面。据历史考证,炸酱面最早起源于清末的满族八旗子弟当中。那时的他们虽然家道中落,但又想在饮食方面“摆摆样子”,于是在吃面条时便会加上炸好的黄酱和时令菜码,让一碗面条看起来样式丰富,惹人食欲。长此以往,炸酱面就开始在普罗大众间开始流传。

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从面条、酱料到菜码都十分讲究:面条必须是筋道的手擀面,酱料是黄酱与甜面酱3:1的完美结合,里面还必须的有肥廋相间五花肉丁,这样吃起来才香。除了常见的肉丁炸酱外,还有素炸酱、小虾米炸酱等各种花样。菜码也得根据时令季节来选择,有芹菜、小水萝卜、黄瓜、香椿芽、豆芽、莴笋片等等,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面时,要把炸酱和菜码在碗内搅拌均匀,尽量让每一根面条都蘸上酱,冬天,炸酱面要吃汤面,老话叫“锅挑儿”,热乎乎的汤水混合着鲜咸,一口就暖身;夏天,要把面条过水,大夏天吃上一口,绝对可以浑身通透。北京的胡同里,以前经常会看见端着炸酱面蹲在门口大快朵颐的男女老少,那场景看起来烟火气十足,充满了市井风情。

一碗普通的炸酱面,虽没有烤鸭、涮羊肉那样的排场,但却能成为北京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白月光”,靠的就是文人墨客对它的赞颂。作为文化政治中心的北京,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文人大家来此聚集,也侧面带动了北京美食的发展,正如文学家梁实秋所说:“北京人没有不爱吃炸酱面的,这东西有着起死回生的效果”。

除了北京之外,炸酱面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独特味道。在山东,炸酱里会加入事先炒好的豆角丁,海边的居民还会使用虾肉代替猪肉,制作鲜虾炸酱面;香港地区的炸酱面(下图)味道为甜辣口,其炸酱主要以辣豆瓣酱及番茄酱为主,搭配红萝卜丝、肉丝及乌醋、糖和盐,面条是较细、弹牙的广式生面。

炸酱面来到了我国台湾地区,味道又变得不一样。那里的炸酱面使用的是豆瓣酱和甜面酱,里面一般加的是五花肉丁和豆干丁,味道吃起来更偏甜一些。当地出产的维力炸酱面,也是根据传统炸酱面的口味进行改良,以便适合当地百姓的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炸酱面传播到海外后,当地的饮食习惯又给这道传统美食赋予了不一样的感觉,其中以韩国的炸酱面最为特殊。在当地,炸酱面(짜장면)主要是中餐馆的代表食物,是当时移民韩国的山东侨民带过去的。使用的是炒好的春酱(一种黑豆酱),加上五花肉、洋葱而成,有的时候也会用海鲜来代替猪肉。口味上有干拌、三鲜、川味、肉丝等不同种类。

除了是一道美味之外,炸酱面在韩国也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意义:每年的4月14日,是韩国的“黑色情人节”(블랙데이),主要是给那些在情人节和白色情人节当天收不到任何礼物的人度过的一个非正式节日。那一天,单身的男女都要聚在一起吃炸酱面,相互鼓励对方,希望对方未来可以摆脱单身。除了吃炸酱面外,那一天单身者也要穿着深色或黑色的衣服。

有人说,一碗炸酱面就好比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各式各样的菜码,代表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做面、吃面这种“繁琐”的讲究,彰显出了一个人对待生活的乐观和包容的态度。在他们眼中,生活就像一碗炸酱面,酸甜苦辣都得拌,拌好了吃下去就是日子,饱了,就是希望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