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南开毕业为何说只是“中等知识分子”?他的学历到底是什么水平

周恩来:“我是一个中等知识分子”,谦虚精神与实践学习,成就伟人事业

1937年1951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讲话时,曾谦虚地对老师们说:“我是一个中等知识分子。”那么,一定有不少人好奇,周总理到底是什么学历水平?他到底应算“中等知识分子”,还是算留过洋的高级知识分子呢?这就要从周恩来总理的成长经历说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族谱记载其先祖是宋朝大学者周敦颐,与文学大家鲁迅(即周树人)属同宗关系。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周贻庚来到东北,曾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书,大约半年后又转入奉天官立东关模范小学上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那时他说定的誓言。1911年的某一天,学校的魏校长提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读书?”十几岁的少年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什么光宗耀祖、读书明理、赚钱养家等说法不绝于耳。周恩来因为家事的坎坷经历以及长途出行的见闻,使他的想法与那些少年很不一样,他先是平静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这几个字一下惊到了校长,他连忙追问周恩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周恩来便大声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

1913年,周恩来在学校毕业后,又随伯父周贻庚来到天津,为继续学习,他在8月时考入了南开学校学习。当时的南开学校学制只有四年,相当于中等学校,开的课程,主科有国文、英文、数学(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等)三门,另有一些其他课程。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期间,学习成绩很优秀,国文、数学的成绩尤为突出。周恩来出色的表现,甚至引起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和张伯苓的注意,专门给予其特别免除学费的待遇,而且他是当时学校唯一的免费生。十五六岁的周恩来,不但长得俊朗,而且表现活跃,经常参加学生活动,也因此认识了后来成为妻子的邓颖超。

在南开学校学习的四年间,总体上周恩来的学习生活还算平稳,到1917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学成毕业,并获得了“国文最佳者”特别奖励。同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打算赴日本明治法律学校(后来的明治大学)学习。但周恩来此行学习并不顺利,期间,他经历了家事变故(叔父逝世)、经济供给困难,国事(国内掀起反对段祺瑞卖国运动)等因素的干扰,勉强维持到1919年4月时,周恩来听说南开学校即将增设大学部,于是他思前想后决定离开日本回国学习。在临别之前,周恩来和南开同学张鸿诰告别,专门把自己东渡日本学习的抒怀诗作送给了他,诗的内容是“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表达了他希望在未来对国家能有所作为的心理。

因此,周恩来在日本没有考入大学,便又回到了天津,同年9月时,他报考了南开学校大学部,11月25日,,南开学校大学部正式更名为南开大学,周恩来由此成为南开大学的第一期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步入南开大学的周恩来,学习经历并不顺利,他自己曾说,当时“正赶上五四运动,没有好好读书”。二十一二岁的周来对参加学生运动很积极,很快便参加并领导了天津的学生运动和觉悟社的活动,积极投身到五四运动之中。期间,周恩来曾组织成立觉悟社,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并用笔名“伍豪”在报刊上发表时评文章,因为这个笔名后来还引发了所谓的“伍豪事件”。

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领导数千天津学生到直隶省公署请愿,遭到军阀当局的拘捕。不仅如此,还导致周恩来等被捕的一些同学学籍被开除,学校虽然不愿意这么处理,但受到当局教育行政部门的打压,也是无奈之举。学校创办人严范孙为了支持这些学生,捐出七千大洋,专门设置了一个“范孙奖学金”,用以资助周恩来和李福景等人出国深造学习,希望继续他们的学业,周恩来这次留学的目的地是西欧。

同年11月,周恩来由上海乘船奔赴欧洲,跨洋来到法国进行勤工俭学,后来,他又到过英国、德国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尤其难得的是,周恩来在此次留学考察期间还认识了邓小平等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不仅如此,周恩来在欧洲留学期间,还先后参加了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组织。1921年3月,周恩来经张申府介绍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组是第一个在欧洲建立的,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早了三个多月,这个小组后来与国内的另外7个共产主义小组一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6月,周恩来在巴黎以个人身份加入了中国民党,并担任了国民党旅欧支部执行部总务科主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的领袖人物孙中山确定了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他主张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青年周恩来当时对中国的这种局面应该是抱持了一定的希望,此举也为后面他参与创立黄埔军校奠定了基础。

1924年7月,周恩来在欧洲度过了四年的岁月,所以他选择了回国。周恩来后来对这四年的留学生活进行过简单的总结,他说:“所谓留过学,但是从来没有进过这些国家的大学之门”。其实,在这四年中,周恩来也曾准备过报考大学,但当时中国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各种国内外形势变化不断冲击着他的思想,迫使他不得不将精力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四年中,周恩来参加领导了争取勤工俭学学生到里昂中法大学入学的运动,参加筹建、领导青年团旅欧支部,他撰写了大量的通讯稿寄回国内,介绍欧洲的情况。四年中,他把“研究主义”放在第一位,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容,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所以,他在欧洲的四年,虽然没有获得某个大学的一纸文凭,但却扎实地成长为一名对马克思主义有相当研究的共产党人,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职业革命家。回国后,周恩来先担任了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长,不久后,通过张申府的推荐,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为戴季陶),两个月后,又升任政治部主任,这一年他年仅2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算是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此后便踏进了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磨炼自己的社会大学。从周恩来具体的学习经历可以看出,他的学校学历大约只能算是大学肄业。但是,周恩来在实践中学习,在革命工作中学习,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人物。在实践锻炼中,周恩来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所以,周恩来决不仅仅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只是一个“中等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