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兴起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了共享行业的大军之中。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等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企业疯了,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共享经济一下子成为了便利和便宜的代名词,但是巨头“烧钱”的背后,是更多中小企业的消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这美好的光景并没有维持多久,在经历过前期的价格战后,价格慢慢涨了起来。共享单车,不仅里程费上涨,时长也有一定的增幅。共享充电宝直接翻倍。有一些的共享业务的“租金”甚至和直接购买差不多了。共享本来是为了省钱,但是真的能省钱吗?

以共享充电宝为例,如果要把共享充电宝放到某个店铺中,不仅要给店铺高比例的分成,有的甚至还要给一笔“入场费”。共享业务在考虑设备成本、场地租金、运营人员工资、营销费用、维护费用等因素后,真正要花掉的钱并不少。在不能盈利的情况下,前期还可以靠融资支撑,后期那靠什么呢?

其实现在的共享模式并不能节省成本,在这个流量为王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烧钱”只是为了夺得市场更大的份额,实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当中小企业都在这场价格战中消亡的时候,就到了收割的时候。事实上共享业务的盈利模式也很单一,仅靠收取“租金”,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想要盈利到最后一定是涨价。

如果在互联网模式下,靠提高管理及科技能力进一步推动共享业务的发展,尚有一线生机。如果最后真的走到了不得不“收割”的地步,恐怕未来共享的意义并不是省钱,而是只能用来应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