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情、同意、自愿”依然是接种疫苗最基本的原则,但接种新冠疫苗依旧是最优选择。

北京一疫苗接种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文|张田勘

近日,全国多所高校组织师生接种新冠疫苗。但在3月29日晚,“大学生要不要打疫苗”的提问,冲上某问答平台热榜,题主表达了对“会不会有副作用”的担忧。

与这一现象相似的是,“疫苗犹豫”也成为当下很多人的现实纠结,不少人踌躇再三,对接种新冠疫苗依旧持观望态度。

接种新冠疫苗是“最优选”

在免费接种新冠疫苗面前,人们的犹豫是一种自然反应。因为要考虑疫苗是否安全以及是否有效。

还有些不愿接种的人,存在这样的想法:本土确诊病例比较少,自己又不出国,没必要接种疫苗;况且已有1亿多人接种疫苗,只要其他人接种了,自己也就安全了。

而国家层面也是明确将“知情、同意、自愿”作为接种疫苗的基本原则。

但从免疫学原理去看,除非你生活于“世外桃源”,否则,接种新冠疫苗就是最优选择,也是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当然,由此也能产生群体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免疫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免疫印记(免疫记忆):人们在生活中无论是患病还是接种疫苗,都会在免疫系统中留下印记,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接触同一种病原体。

如新冠病毒,就可引起比初次接触时更强和更多的抗体,以抗御疾病,也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或免疫记忆。而且,无论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均可发生免疫记忆现象。

可以说,如果你能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那就不会有这种免疫印记,且微生物(病原体)也不会伤害人和攻击人,引发疾病。

但很抱歉,世上没那么多“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在哪儿?

就免疫而言,地球上确实也有所谓的“世外桃源”,那就是深海。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海洋生物研究团队,选择了深海中人们不曾接触过的细菌进行研究,找到了太平洋中部的基里巴斯凤凰群岛保护区。这里不仅仅是深海,而且是海洋中最深、最古老、最偏远、最受保护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一疫苗接种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要成为防病毒的“世外桃源”,除了人类不可能接触到这个深海中的细菌,也要保证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如鲸、海豹的免疫系统也没有接触过此地的细菌。否则,通过人与鲸的接触,也会与深海细菌有某种程度的交流,会在免疫系统中留下印记,从而触发免疫防御机制。而这个深海区,就能提供这样的环境。

研究人员从样本中鉴别出了117种可培养的菌株。在确定了细菌特征后,将其中50种菌株引入小鼠和人类的免疫细胞。结果发现,80%的微生物(大多属于莫里特拉属)都逃脱了免疫反应。

问题是,人类不可能到深海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病毒也会识别人

如今,新冠病毒及其家族已经成为陆地生境环境中的一部分,且未来还会变异。人们与新冠病毒共同生活,也就必然会与它接触。因此,长期去看,除非接种疫苗,感染这种病毒的风险很难完全消除。

如果接种疫苗,提前让免疫系统感知和认识这种病毒,并产生免疫记忆,那未来再次接触这种病毒,要么不会患病,要么是患病后症状也非常轻,不会产生重症,当然也会免于死亡。

此外,根据许多疾病的免疫结果可以看到,免疫系统也像人一样有举一反三的领悟和行为,拥有深度学习的能力。

接种新冠疫苗后,即便像有人怀疑的那样,产生的免疫效力不强或抗体滴度不大,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作用,但是哪怕有30%以上的效力,也可能在个体的免疫系统中产生记忆。

在未来,不仅能对新冠病毒识别和产生免疫反应,也能对冠状病毒家族产生同类识别的免疫反应,甚至对其他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而那种“别人接种疫苗后就不会危及自己”的想法,也并不现实。因为人们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会接触各类病原体。疫苗建立的群体免疫长城,固然可以建立起人际间的隔离屏障,但人们仍然会接触环境和其他物体,没有接种疫苗的自然比接种了疫苗的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而且,患病后的症状会更重,因为只有你或一小部分人没有接种疫苗,病毒也是会识别人的,专门找没接种疫苗也没有在机体中形成免疫记忆的人攻击,后果就会更严重。

就此看,无论是从个体利益还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考虑,接种新冠疫苗都是首选。

□张田勘(专栏作者)

编辑:陆玖 实习生:祁倩倩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