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月28日,从俄罗斯联邦后贝加尔军区机场远道而来的12架苏-27战斗机降落在我国安徽省的某军用机场,这批12架苏-27便是我国空军装备的第一批第三代(现第四代)战斗机。因为苏-27战斗机的引进,中国空军从高空高速的二代机时代跨入到三代机时代。可以说今天中国空军的成就,离不开当年苏-27战斗机引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当时,除了苏-27外,还有一款俄罗斯的战斗机也曾进入中国空军的目光,差点列入了采购计划。那就是苏联时代的终极截击杀手——米格-31战斗机。

最强的专门截击机

20世纪60年代,由于美国方面研制多种高空超音速的轰炸机和侦察机,对苏联的领空造成了巨大威胁。为此苏联委托米高扬格列维奇公司研发了专门截击美国高速轰炸机和侦察机的战斗机米格-25。但考虑到70年代后作战环境的变化,以及美国新式的B-1战略轰炸机的服役,苏联方面感到米格-25难以未来的作战环境,于是决定在米格-25的基础上,研制一款双座双发的大型截击机,这便是后来的米格-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脱胎于米格-25的关系,米格-31依旧保持着米格-25的高速性能,使得米格-31可以快速抵达交战空域,击落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还使用了大量苏联最先进的技术,诸如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无源相控阵雷达,以及最新的主动远程空空导弹。这些新技术的加持,使得米格-31成为当时苏联最先进,也是有史以来作战能力最强的截击机。

最符合的需求

6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当时的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其国土防空压力倍增。而当时我国空军的主力还是仿自苏联米格-19的歼6,而这款战斗机的性能根本无法满足当时中国空军的需求。于是中国的航空工作者在原苏联的米格-21基础上,研制出了专门用于高空高速截击的歼8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歼8毕竟是基于落后的米格-21设计,加上当时我国的电子技术和航空发动机水平都比较低下,所以当时设计出的歼-8并不能满足空军的需要。因此航空工作者又针对空军的要求,开始了歼-9战斗机的研制工作。但无奈当时中国的总体工业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歼-9战斗机项目在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仍然无法拿出可靠的成果,最终于80年代被迫下马。

歼-9项目下马后,空军被迫重新寻找可靠的可以承担截击任务的新飞机,而苏联的米格-31的性能,正好可以满足共和国空军的需求。

引进米格-31的设想

8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的改善,苏联同意当时的中国空军采购部分先进的苏联军事装备。苦于没有合适先进战斗机的中国空军马上把获得先进战斗机的目光投向了苏联。而当时的苏联,也非常乐意向中国出售这些先进的战斗机。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我们采购了苏-27战斗机,由此开启了“侧位”家族在中国的开枝散叶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果引进的是米格-31,会是怎么样呢?当时国家有相当多的人员其实更看好米格-31战斗机。米格-31作为苏联倾全力打造的最强截击机,其实正好可以取代下马的歼-9的位置,承担起高空高速拦截敌机的任务。而苏联方面其实也可以同意出售米格-31(不过可能是猴版)给中国,而且米高扬设计局过去就与中国有很作关系,所以当时中国引进米格-31是有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引进米格-31会对中国空军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当时的中国资金有限,如果引进了米格-31,那么就没法采购苏-27战斗机。这对于空军而言,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米格-31虽然拥有良好的高空高速性能,但是它的气动设计在90年代已经落后,机动性差而且空战能力弱,面对敌方的第三代战斗机没有丝毫优势。虽然有相控阵雷达的加持,但是毕竟这是第一代相控阵雷达,其可靠程度也不高。

同时米格-31是基于苏联70年代特殊的作战需求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发的一种专用战斗机,一旦脱离苏联特殊的国防体系,那么它将根本无法发挥其性能。

而且米格-31基本没有多用途作战能力,其座舱的电子设备相比同时代的西方战斗机而言,也比较老旧。如果引进了米格-31,那么空军必然会对其进行改造,但米格-31已经落后的机体设计,其再怎么改进,也无法适应21世纪的需求。而且对其改造势必耗资巨大,进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当时空军的以林虎王海为代表的部分有识之士,就看出了米格-31的种种不足,坚决要求放弃引进米格-31,而去与没有怎么打过交道的苏霍伊设计局联系,引进苏-27。从这点来看,不得不佩服这些人士的高瞻远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