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这是专业行走关于秦岭柞水胡家沟第4篇图文。

前情提要:寻访秦岭胡家沟,小学校楼梯摇摇欲坠,墙上出现一道明显Z字裂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抬头见喜

人家有七八户,白的墙、黑的瓦,散落在山沟沟里面。时间是2021年3月13日上午9时46分,阳光还没晒到胡家沟,沟里的这些老房子,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从胡岭初小老教学楼下来,过了桥,回到正路上,这是我们碰到的又一户人家。百福进贵门,千祥聚宝地,对联上的字体很大,而且还是手写的,龙飞凤舞、遒劲有力。

外墙上,左边有一个倒贴的福字,右边有一个“抬头见喜”的条幅。如果不是瓷砖掉了几十块,如果不是台阶上的落叶无人扫,如果不是缝隙里长出了草,这还算是一个讲究的人家。

在秦岭山中,这样的人家其实不少,经济宽裕了,手头有了点闲钱,重新把老房子翻新一下,居住环境变好了,人却不得不到城里去打工,一年到头也就逢年过节才回来住几天

四个老人

紧挨着又是两三栋新修的平房,玻璃窗户大铁门,外墙都处理过,刷了漆贴了砖,其中一户的院子里还拉着彩旗。不过,我却喜欢正中间这棵老树,它斜斜地伸出来,不卑不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新房子,都是山里的年轻人挣钱之后盖的,但长期住在这里的,却只有老人们。走到这棵老树下面,我回转身,朝着走过来的方向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面有四个老人。

胡家沟是秦岭山中一个贫瘠的山沟,土地并不肥沃,一半泥土一半石子,但这里的人都很勤劳,每一块土地的堡坎,都修得平平展展,垒墙的那些石头,都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站在低处从下往上看,胡家沟坡上的这些老房子,显得十分倔强和孤傲,它们就像是镶嵌在石头上的一件件艺术品。

一块石碑

山中人口少,很难碰到人。不过,在一丛竹背后,我们却发现了一位弓着腰干活的山民。对方戴着草帽,上身穿着红衣,看不出是大婶还是大娘。别人忙,我们也不便打扰。

继续向前走几步,出现一座便桥。地图上显示,这里叫做金家沟口。仔细看了看路边,居然发现一块石碑,石碑叫做“金家沟口便民桥”,碑文如下:

位于小岭镇胡岭村金家沟口,桥长10米,桥宽5米,于2006年3月26日开工,5月18(日)竣工,工程总投资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万元,群众集资0.6万元,投工投劳折资0.4万(元),受益群众230户8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以工代赈项目,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一种扶持政策,具体做法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

若干年以后,石碑上的这100多个字,必将成为这里的文明记忆。

两条标语

就在这座便民桥旁边,出现了一栋很特别的老房子。老房子形状是丁字拐,屋顶半边盖着石板瓦,半边盖着蓝色的彩钢瓦。彩钢瓦浮在上面,应该是直接铺在石板上面的。

很明显,这栋老房子原先应该是土坯房,外墙是后来刷白的。对别的老房子来说,刷白这个程序,确实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但对这栋老房子却有点多余了。

为啥?因为这栋老房子的墙上,有两条很有时代感的老标语。刷墙的人,大概也发现了这一点,没有完全遮住这些标语。仔细看了看,标语内容尚能清晰分辨。

其中一条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提出来的。

另一条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工农联盟!”这幅标语,应该节选自毛泽东主席《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从写下这些标语到今天,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就这样悄然过去了。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行走秦岭十余载,边走、边拍、边写,自创“行走体”散文,网络阅读九千万,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