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专业相声演员,肚囊宽绰是必备条件之一。通常来说,合格的相声演员至少要掌握四五十段相声才有资格登台演出,这其中常演的可能也就是十几段,能够得上“把杆活”的或许只有那么五六块活。当然相声艺人里不乏记忆力超群,多知多会的,例如王长友、“小蘑菇”。当年,常宝堃、赵佩如上堂会时总带着一把折扇,到了地方先把扇子递给本家,扇子正反两面各写了四十五段相声名。主家不管点哪段,小哥俩事先都不用压活,当场就能说。

可相声门里有些段子,即便是肚囊宽绰也未必能鱼和熊掌兼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传统相声中,有很多内容上极为相似的段子。倘若是演员把两段都学了,在台上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串活”。举个例子,传统相声《戏迷游街》和张寿臣先生创作的《大戏魔》就相似度极高。因此,能同时熟练驾驭这两块活的演员寥寥无几。这两段都是以戏名贯穿组织情节和包袱的,还有些段子名字上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联系,但内容上同样相似度极高。比如《夸住宅》和《暗八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段相声按行话说,都属于“谝窑”。但《暗八扇》之所以没叫“说住宅”或者“住宅赞”,主要是其结构仍遵循了传统相声《八扇屏》。《八扇屏》到底背贯口描绘的是屏风上的古代历史人物,一扇屏风一个人物。而《暗八扇》则是由“人物赞”演化成了“建筑赞”,分别以小贯口的形式介绍了关帝庙、澡堂子、铜雀台、阿房宫、卧龙岗等等。

最后真正要说捧哏的家宅时背了一大段贯口,而这一大段夸赞下来,逗哏说到结尾有这么一句:“你爸爸一高兴在院子里也喊上啦!‘多包涵没屋子咧’!”捧哏的才明白过来,这说的也不是他们家,随即翻一句:“窑子啊!” 可见,在旧社会传统《暗八扇》的底包袱是个臭底。随着新中国成立,相声艺人对这块活的底做了充分净化处理,演员背最后一个大段贯口时改成了“花果山水帘洞”的底。

如果说《暗八扇》是由《八扇屏》演化而来的话,那么《夸住宅》则是由《暗八扇》演化而来的。《夸住宅》内容上也是围绕“建筑赞”,前面几番都是借鉴的《暗八扇》,像对铜雀台、阿房宫、卧龙岗、大观园的描绘与《暗八扇》中如出一辙。两段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底包袱的设计。《暗八扇》的大段贯口说的还不是捧哏的家宅,而《夸住宅》的贯口确实夸的是家宅,只是包袱落在了“给钟表铺搬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像《夸住宅》这类文哏段子,包袱并不算密集火爆。除了垫话包袱外,仅在每番小贯口结尾有包袱。而现在广为流传的《夸住宅》中,有很多可乐的包袱都来源于马三立当年的一次临场现挂。当年,他和赵佩如有一次使这段《夸住宅》前面几番垫话使完,包袱效果都偏温,很显然台下观众不喜欢这路文哏活。

于是,马三爷当即决定文活武使,在贯口当中加包袱,像“高搭天棚三寸六”、“东跨院是厨房带茅房,西跨院是茅房带厨房”这些都是现挂包袱。从那以后,原本平淡无奇的谝窑贯口中融入了诸多画龙点睛的小包袱。如今后辈相声艺人几乎都是按马三爷现挂出来的这个版本使的。只不过青年相声演员既能使《暗八扇》又能使《夸住宅》,并且上了台不晃范、不串活得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