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德州的历史发展,陵县是一个不得不提起的地方,因为它与德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割裂开也很难。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德陵互易事件,可以说在全国也是少见,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下面详细讲述一下:

一、陵县之名来历

我们先说一个遗址,在德州运河新区(2020年8月成立,管辖赵虎和抬头寺两镇,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园、马颊岛生态园)北部的赵虎镇,有一座空城遗址,名叫岳庄空城遗址,该遗址2015年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个空城遗址曾经是陵县来历的起源地,据了解此地为原将陵县城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乡亭将陵——将陵候——将陵城

汉武帝曾孙刘询(原名刘病已)当皇帝之前,生活得很艰难,被其祖母史家精心照料,登基坐上皇帝后,感恩于史家人的恩德,于是便分封史家三兄弟史高、史曾、史玄为候,其中史曾分封为将陵候,西汉时分封的候也是有等级的,当时由县、乡亭不同级别的候,史曾所封将陵候实际乡亭级别的候,当时的乡亭和现在的乡镇差不多少。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当年该地有个乡亭地名叫将陵,然后史曾分封为将陵侯,大家可能认为,有陵字的地方好像都是帝王将相的埋葬的地方,其实不完全如此,古时陵有时指高地,就是说这里有一片相对于其他地方的高地,名曰陵。其哥哥史高则被封为乐陵候,而乐陵候则属于县候,情况类似。至于说将陵是否与历史某个人物有关,这个已很难考证,我们对将陵追根溯源到此为止,也就是将陵原来是一乡亭名称。那么在那个时代既然有封地,也就是食邑之地,应该建设有邑城,方便管理,以及保护自己的封地作用。

隋唐时期:设置将陵县与开通大运河有很大关系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析安德县(今陵县)置将陵县,大致范围应该为现德州城区北部,陵县向北部、宁津西南部、吴桥南部地区,当时起名将陵县与史曾封将陵候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设置县起名字一般都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名称有关,将陵候可以说是当地的最有名的标志之一,因此取县名为将陵县,缘于此应该无疑。为何在此地设置一新县——将陵县,查阅相关资料没有相关说法,不过我们看一下当时大的历史背景,隋朝统一后,经过前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隋炀帝继位后,开始计划征高句丽,所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征伐高句丽,运输粮草,于是开通黄河以北地区的南运河和北运河,到达北京。运河修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管理,而当时的德州中心在安德县(现陵县)距离运河偏远,不利于对修建运河的管理,因此析安德县北部设置将陵县。应为修南运河(永济渠)而设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金、元时期:将陵县迁址于长河镇(德州市区),将陵县由县升州,去“将”留“陵”最终定名“陵县”,位置在德州。

到了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将陵县县址徙到长河镇(今德州市区)。元朝宪宗三年(1253年)升将陵县由县升级为州,去“将”字留“陵”字,定名为陵州。到了元至元二年(1265年)又将陵州降为县,不过这次没有改为原名,直接将州字改造为县字,为陵县,这是陵县名称第一次出现,三年又改为陵州。上述这一时间段内的陵县县址在现德州市区内。

二、德州历史变迁。

在德州城区湖滨北路一宾馆叫广川宾馆,宾馆南侧有条东西方向的道路,名叫广川路而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个长河公园横穿长河公园的南北方向有一条大道叫长河大道,这两个名称来历就源于德州曾经的历史。

广川、长河由来

汉景帝的儿子刘彭祖被封为广川王,第二年,信都国改为广川国。广川国治下有广川县。那么广川县位置在哪里呢?原来治所在河北景县以及枣强县一带,北齐天宝七年(557年)废广川县后归枣强县,原广川县就没了。

到了隋开皇六年(586年),也就是废广川县后20年,在旧广川县东八十里置新县,名为广川县,广川县治在今德州市运河西。在仁寿元年(601),为避太子杨广讳改名为长河县。唐元和四年(809年),因县城被大水所毁,县治东迁十三里移至白桥,唐元和十年(815年),将县治移至运河东今天德城区位置。从长河县正式成为德州作最早的县城确定了下来。周显德年间(954—960),德州防御使张藏英等废长河县为镇,结束了长河为德州治19年的历史。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废入将陵县,从此长河称谓消失

德陵互易

明朝初期,今德州(德城区),叫陵县(陵城区);今陵县(陵城区)叫德州(德城区)。这个过程几经反复,首先是易陵县为德州。洪武元年(1368),降陵州为陵县;七年(1374)废除陵县县置,归德州管辖(陵城区),废除安德县县置,并入德州,同时把德州治移到陵县废城(今德城区)。从此时起德州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德州,当时德州领德平、平原二县,属济南府。其次是易德州为陵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在安德废县(今陵城区)重新设立县治,弃安德县名不用,而叫陵县。陵县由此也就正式的名地相符。

为何弃安德之名而用陵县,历史学家以及各种县志州志资料中都并没有说明,当今也没有人对此进行辨析。对此当时考虑德州之名源于安德县或者安德郡,这说明了德州的历史渊源与传承,既然承接安德之名,那么从延续性上讲,不好再起名安德县。而陵县因德州西移至现地,夺了陵县的名,原被废的安德县,命名陵县,是一件非常不错的想法,这样即保存下了陵县的名字也不显唐突。

德陵互易实际上也是德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陵县转向德州的一段历程,这个过程与隋唐大运河开凿有着直接的关系,自隋朝开始疏通运河,整治中心开始逐渐向现德州城区聚集,上述的长河县由河北枣强、景县远离运河到逐渐移至现德州运河西侧,又移到运河东现址,以及德州州治由陵县移至现址,都是因为运河交通、商业贸易重要性愈来愈强的结果。

自从明朝德陵互易之后,德州替代陵县正式成为德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德州开始了60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