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的一个小山村,每天黎明即起,日落而止,一个使用了几百年的石碾,仍在吱扭吱扭地不停旋转,供养着村里的几百户人家。

“实力碾压”、“好事多磨”,我们常把“碾”和“磨”挂在嘴边,但什么是石碾,什么是石磨,你能分得清吗?石碾和石磨这两个与先民饮食息息相关的物件,已经远离人们的生活好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稻、黍、稷、麦、菽,并称五谷,“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先民们不仅精耕细作,对食物的处理也颇有心得。采青石出深山,凿而为碾,刻而成磨,石碾和石磨与发明,使谷物的精细化处理成为可能,极大地改善了食物的口感。

石磨

相传,石磨为鲁班发明,由两片圆柱形磨扇组成,下扇圆心处有一较短的立轴,上扇有对应凹槽,使用时两扇相合。另外,上扇还有磨眼,粮食顺着磨眼流进磨膛,旋转石磨,把粮食磨成粉末(面粉、豆粉等)或者磨成浆(豆腐)。

石碾

石碾也分为两部分,下面一个大石盘叫做碾盘,上面一个石磙,叫做碾磙子,碾盘中间竖一立柱,固定用来约束石磙的碾框子。把谷物摊在碾盘上,推动碾磙子一圈一圈地碾压,最终把粮食压成扁儿或者细颗粒。

如今,无论是石碾还是石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的一个小山村,一个使用了几百年的石碾,仍在吱扭吱扭地不停旋转,供养着村里的几百户人家。

每天黎明即起,村民们背着口袋拿着炊帚与筛箩络绎而来,一只手推动碾磙子,一手用炊帚不停地来回扫,直至日落,次第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把黄豆压成豆扁儿,熬汤时放上一撮,唇齿留香;有人把花生压成花生碎,或煮粥或调酱;有人把玉米压成饲料,喂一喂自家散养的草鸡,换来每天几个笨鸡蛋;有人把山花椒、八角、小茴香等香料压成五香面,添水和面,烙一锅香喷喷的五香饼;还有人背来青椒、苹果、韭菜花,压一大桶卷煎饼吃的辣椒花……

采青石出深山,凿而为碾,刻而成磨,碾碎五谷,磨而为浆。点一把烟火,烧一口大锅,炊烟袅袅,满院飘香——这大概就是人间。

文/山野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