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阳明高院士在接受新京报智库专访时发表了一些奇怪的声音,让人不知院士的水平、标准是什么。从报道看,欧阳明高院士的地位确实很高啊,不让质疑电动车,那么小编就质疑一下院士先生吧。

报道(或是院士)说:“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已被主流科学界广泛认可。”科学界还分主流支流吗?能否请院士给小编及全国的网友一下?按照气象历史学的观点,气候有着自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碳排放在其中的作用或可不计。现在不已经有科学家预测,小冰河期很快就要到来。请问院士大人,关于全球对气候变暖问题有哪些学术观点?哪个是绝对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访中,欧阳明高院士称:“在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像过去那样质疑电动汽车的声音该停止了。”如果质疑没有死罪,那小编就提个问题。在从发电到驱动汽车这段,电动车的碳排放可以和燃油车PK,甚至能够胜出。但是,如果再将碳排放的PK延伸到报废处理上,由于处理废旧电池需要大量耗能,以及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废弃物,因此电动车就失去了减排的优势。换言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电动车或许不是正能量。若非如此,本届两会的政府为什么特别把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和无污染处理的体系问题提出来,是总理大人操心太多了,还是全体人大代表杞人忧天了?

再有,电动车该不该算新能源汽车,看看是电动汽车早于燃油车面世,还是燃油车早于电动汽车面世,答案不辩自明。如果偷换概念,将新能源汽车狭义化为电动汽车,至少可以说,院士有失严谨的科学精神。当然,如果是记者的演义,那肯定是记者的文风不严谨了。

“消费革命是什么?就是大规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如果这话真是院士所说,小编真的要呵呵了。

对预测情有独钟的欧阳先生又来预测了,他认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不难实现。业内人士还记得,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FAF”第17次汽车研究例会上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200万辆,也可能会更多。而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30万辆。假设2025年汽车总销量是2600万辆,20%就是520万辆,或者说,平均每年要增加78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如果年销量是3000万辆呢?平均每年增加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则要达到94万辆。呵呵,如果“年年预测年年错,年年错来年年测”,院士是不是可以开挂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0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汽车业的新革命”分论坛上,欧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乘用车,技术路线其实已经非常明确,未来就是纯电动。混合动力会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虽然过渡时间会相对比较长,不管怎么说今后十年还会是一个很不错的产品。”小编要问的是,未来20年呢?混合动力会退出市场吗?换个角度看,是否可以解释为,在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上,全世界科学家都不可能再有突破性进展了?发动机技术也不可能再有创新性的发展了?否则何来10年的区间呢?欧阳院士真是高瞻远瞩啊,一眼看透了全世界汽车工程师的能力,看穿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力,真的是全世界第一大牛,不用开挂就能预见未来!

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半世纪里,法规和市场始终是驱动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唯独没有“挂摊”的地位。真不知道中国汽车工业会否被忽悠瘸了,忽悠瘸了谁会出来卖拐?由于小编斗胆质疑了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先生,我们选择欧阳明高先生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清华大学——中国的最高学府,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界的最高殿堂,也不知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对欧阳明高教授、院士的发言怎么看?能配得上该职称的水平吗?或者很是争光?鉴于所有人在平台上的发言权都是平等的,小编不敢说自己都对,因此欢迎欧阳明高先生到《选车网》反驳小编的质疑。

(本文新闻出处源自新京报和搜狐,有不准确之处望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