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生孩子都会生很多个,而且最好是生男孩,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养儿能防老”。如今很多父母都没抱着让自己孩子给自己养老的心态生活,但是偶尔也会畅想孩子会对自己有多少帮助。

本以为孩子是孝顺,没想到都是“表面”,实则还是啃老吸血

李阿姨今年从老家被接到儿子家了,当时儿子儿媳一起来接自己,又是拎包又是搀扶的,把邻居们羡慕坏了,都说李阿姨儿子孝顺,知道把自己老娘接去享福。

李阿姨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李阿姨觉得自己来儿子家根本不是养老享福的,而是来给他们一家当保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子儿媳都上班,孩子补课班奶奶接送、一家人的三顿饭饭奶奶做、平时打扫卫生李阿姨也都包了。

毕竟自己不拿钱在儿子这生活,白吃白喝她也不好意思,时不时李阿姨还会拿自己的退休金给孩子买玩具,补贴家用,每天干活还倒搭钱。

直到有一天,儿子来管自己借钱,他们想要换辆新车,知道妈妈手里攒了点退休金,就想借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是李阿姨给自己攒的“棺材本”,有些不愿意,儿媳马上就出来指责:“在这白吃白喝这么多天,借点钱都不行吗?”李阿姨心寒了,给儿子拿了钱就说自己还是回去住吧,于是就走了。

很多老人晚年并不愿意和子女同住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到大城市打拼,在大城市安定下来以后,安家落户也在那边了,然后就产生了把自己年迈的父母接过来的想法,但是并不是所有老人都愿意和子女同住。

远离老熟人,生活环境变化太大

在之前的房子住了几十年,邻里之间互相都认识,经常遛弯聊天也有话题,相处着很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跟着孩子去了新环境,邻居不认识、跳广场舞的地方不知道在哪、不知道去哪里买菜便宜,这些都是“压垮”老人的因素。

去了也是被“啃老”,生活很疲惫

就像上文中李阿姨那样,孩子把自己接到身边,看似风风光光,实则很受委屈,带孩子洗衣做饭自己不做都不好意思,毕竟在那也没有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去了又被孩子“隐形啃老”,自己还要补贴家用,生活又累又艰难。

和年轻人相处不来,生活习惯不同

有些老人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不管是观念还是做事的思路都和年轻人不同,很容易和儿子或者女儿的家人产生不同想法。

比如儿媳上班很辛苦,经常加班,等到周末终于能放松一下睡晚些,老人就可能起得很早就叫孩子起来吃饭了,如果儿媳很累很烦躁,就又是一顿争吵。

养老也有很多选择,可以不拘泥于在孩子家度过晚年

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国家将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我国也正在逐渐加强和完善养老基础建设,所以老年人会有更多的养老方式可以选择。

潇洒养老:边旅行边度过晚年

有些老人一辈子都存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种想法,等到退休了,他们就可以拿着自己的退休金游山玩水了,非常潇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逸养老:家庭社区或者是养老院

家庭社区养老是把一片社区装修成养老社区,里面医疗、休闲设施齐全,全是老年人在里面,他们可以说说话、下下棋、一起举办文艺汇演等等。

现在养老院也有很多种,只要老人愿意,选择一个价钱稍微贵一些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其实也建议老人自己攒一个“小金库”,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很多老人都想着,晚年不拖累孩子是最好的,万一有些什么事情,用自己的钱可以应付是最好的。

子女也要注意平时的举动和言行,最好别让自己陷入被动“啃老”的圈子,平时多抽出时间陪陪父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