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花更香,岁晚弥芬芳,不与繁华竟,自知能洁白。君子,当如菊。

这一段熟悉的话语,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中对菊花的解说诗词。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的这则公益广告分别解说了梅、兰、竹、菊四种花卉,但这则对于菊花的解说词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

央视的这则广告以精美的解说和配图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菊花,菊花解说词中的这几句优美的诗句浸润人心,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这则广告说的那样,菊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君子的象征。菊花高风亮节的隐士风度,饱经风霜、凌寒绽放的坚毅品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她的原因。

晋代诗人袁山松在《菊》诗就赞美菊花“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唐代诗人元稹在《菊花》诗中也曾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历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成为许多文人的道德与行为准则。

(国画作品中的菊花)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文人心中那一份隐退的心愿始终是他们心灵的慰藉。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也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自然界中菊花具有的属性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格美。

对菊花人格美的发现与赞誉,始于诗人屈原笔下。屈原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认为芳香是菊花人格美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晋陶渊明写了许多菊花诗,他不仅用“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来赞美菊花的色彩,也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令人神往的境界,陶渊明更是用“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来赞誉菊花坚贞秀美的英姿与卓尔不群的风貌。

自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百年来,菊花更作为文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词文学作品中。菊花那种恬静淡雅的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详宁静高度契合。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图)

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的追求,菊花的形象也成为君子的象征,那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精神与人格的双重象征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长河中,咏菊的作品不胜枚举,而以菊花的品格象征人格的诗词,也不在少数。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就写过一首《鹧鸪天》的咏菊词,这首词是黄庭坚与朋友史应之互相唱和的一首作品

(印有菊花图案的邮票)

全词菊花的形象贯穿首尾,词作通过菊花塑造了词人的形象,也通过菊花展现了词人从世事沉浮中得来的人生体验。词作在轻松活泼甚至带有一些调皮与诙谐的语调中将词人深藏在内心的情感宣泄了出来,是一首非常难得的好词

黄庭坚的这首《鹧鸪天》的咏菊词,原词如下:

鹧鸪天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的诗歌和书法在北宋文化圈独树一帜,他的诗歌和苏轼并称“苏黄”,他的诗风引领了“江西诗派”,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的书法和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北宋四大家”,瘦硬通神。可以说,黄庭坚在文学与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回到黄庭坚的这首咏菊词,这首词中有一条小序:“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小序是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缘由的一个交代,也就是说 ,在一次的聚会中,黄庭坚与史应之都是座上客,史应之先给黄庭坚写了一首词,黄庭坚即席作了一首词,唱和了史应之的词作。

(黄庭坚传世书法作品·《松风阁》)

这个叫史应之的人,是黄庭坚在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时新结识的一个朋友,他原名是史铸,眉山人。史应之是一个落魄的文人,科举不第,就以当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后来又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文献资料中对史应之的记载是:“授馆于人,为童子师;落魄无检,喜作鄙语,人以屠脍目之;客泸、戎间,因识山谷。”

从这条记载中也可以看出,黄庭坚是在来到戎州之后结识的史应之。黄庭坚因为《神宗实录》失实的原因,而被人诬告,贬谪到了黔州,后又将他调任到戎州。在戎州,黄庭坚度过五年多的时光,这这期间,他与在戎州当过家庭教师的史应之相识

(黄庭坚画像)

后来,朝廷赦免了黄庭坚,将他官复原职,他就从戎州出发到青神(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去探望他的姑姑,恰巧在此时,史应之也从眉州来到青神,朋友意外重逢,这是他乡遇故知的人生喜事,二人就在青神的一间客店里把酒寒暄,与朋友共饮,其乐融融。

黄庭坚在青神待了几个月的时间,期间两人相聚了好多次。这首《鹧鸪天》,就是黄庭坚与史应之在重阳节相聚后写下的。这次聚会正值菊花绽放,重阳节的节日气氛加上盛开的菊花触动了黄庭坚内心世界,因而词人借菊花直抒胸臆,也将内心的不平之气宣泄了出来

因为黄庭坚被贬谪到戎州,是遭人诬陷的,他的心中难免有不平之气。他刚来戎州时,将自己的居所起名为槁木寮、死灰庵,比喻自己心如槁木死灰,可见黄庭坚在遭受了世事沉浮之后的抑郁与愤嫉的心情。

(黄庭坚书影题跋像)

黄庭坚也是将这样的心情寄寓在这首词里。开篇两句“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大意是说: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

词人以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起调,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并不是单纯为了应情应景。重阳节正值深秋时节,此时天气已显寒凉,百花凋零,而菊花却在枝头傲然绽放,成为深秋时节一道靓丽的风景,供人赏玩。词人正是以菊花的傲寒绽放来彰显自己的气节与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宋代,菊花已然成为了人格的象征。秋天时节,傲寒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文人的傲骨与不屈,多少经历过世事沉浮与仕途坎坷的文人,无不借着菊花的品格体现自己的傲骨与困境中的坚毅

苏轼的名诗《赠刘景文》就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就是一首写给陷入困境中的朋友刘景文的诗歌,诗中苏轼借菊花的品格劝勉朋友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意志消沉,越是在困境中越要坚强,越要像菊花一样傲寒绽放

反观黄庭坚的词作,“黄菊枝头生晓寒”一句既是写景,也是词人情感的流露,面对重阳节的节日气氛,面对凌寒盛开的菊花,此情此景,叫人情何以堪。

还好有朋友与自己在异乡共饮,这一份他乡的友情或许真的给黄庭坚带来了一丝弥足珍贵的心灵慰藉,沉浮宠辱算得了什么了。

黄庭坚借菊花自然过渡到饮酒,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就是为了表达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在饮酒中体会生活的真谛。“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的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赏菊饮酒是重阳节由来已久的传统,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正是对这一传统习俗最好的说明

黄庭坚在戎州结识了朋友史应之,两人惺惺相惜,互为知己,或许这次短暂的相聚之后,又会是天各一方。此时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珍贵的友情呢?词人想到这里,不禁端起酒杯,与史应之对饮起来。“人生莫放酒杯干”,就是词人在这样的心境下说出的情真意浓的肺腑之言。

接下来词人写到“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大意是说: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的时候将帽子倒戴着、摘下菊花簪在头上。

黄庭坚是一个很喜欢吹笛子的人,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是有反映的。如在《南乡子》一词中,黄庭坚就写道:“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吹奏笛子也是黄庭坚独特的倾诉心事、排遣忧郁的方式。

再看黄庭坚倒戴帽子的行为举动,这个看似不合乎情理的动作,其实是词人为了着意表现自己酒后的浪漫举动和疏狂的态度,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

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将帽子倒戴,在别人眼中都是不流行的狂放行为,只有在酒后醉中才能这样疏狂。词人在酒醉中放下了心中的牵绊,卸下了平日里披负的层层保护自己的“盔甲”,丢下了背负的包袱。将这些都丢弃在一边,这个时候的词人才是真实的,才是真性情的体现。

在故友知己面前,词人不用严装素裹,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心中还有什么忧虑烦恼不能消除呢?其实此处的词义也是不言自明的,词人只是借酒浇愁而已,而词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不说一个愁字,而愁情早已跃然纸上。

至于摘下菊花簪在头上这个动作,其实在宋代是非常流行的,而且簪花还是一种富有情调的生活方式。在宋代,甚至是皇室宫廷中,每逢盛大节日,还有专门的庄重而典雅的簪花仪式。宋朝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就记载当时皇室每逢节日里簪花的情景:

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极其珍矣。又赐臣僚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至滴粉缕金花为最,则倍於常所颁。此盛朝之故事云。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路边售卖鲜花的场景)

反观黄庭坚的将菊花簪在头上的举动,雅趣横生,将酒醉后的情形刻画得淋漓尽致。想象一下黄庭坚当时的样子:将帽子倒戴着,头上插着菊花,在风雨中吹着笛子。这是词人难得的真实面貌的体现,这是词人清高的、不入流俗的文人风骨的写照。

在上片中,黄庭坚通过自己在重阳节与好友饮酒赏菊的一系列动作、细节的描写中,表露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自己的清高性格。

而在下片中,词人通过直抒胸臆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世俗眼光的轻视。上下两片严丝合缝,词义层层递进,情感渐渐升华,主题愈发明确,上下相连,共同缔造了真实感人的词人形象。

下片一上来,词人连用三句,这三句一气呵成,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身健在,且加。舞裙歌板尽清欢”,这三句大意是说:要按时按点吃饭,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

乍一看,词人表达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情思,其实词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活在当下”,这是一种不念过往的情感体现,是与过往说再见的决绝

不管过去有过多少荣耀,现在都不应该沉浸在过去的荣耀中,不留恋过去的时光,也不纠结过去的是非对错;也不应该毫无目标的盲目的空想未来,更不应该活在幻想中,既然看不清未来,就把握好现在。认清现实,不悲不喜,不嗔不念,好好把握珍惜今天,珍惜现在。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才是词人此时最大的财富。词人所拥有的一切都在当下,都在现在,都在与朋友节日的把酒赏菊的欢愉中。对此时的黄庭坚来说,拥有了现在,也就拥有了过去和未来。

所以,词人有理由相信,要过好现在的每一天,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负今朝,不在当下,活出真实的自我,让困境中的生活也绽放出精彩的瞬间,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词作以“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两句收尾,这两句大意是说:我的头上插着菊花,黄色的菊花映衬着满头的斑斑白发,我就是要以这样的疏狂模样与傲慢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

黄庭坚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岁了,他不仅不去掩饰头上的斑斑白发,而且还将菊花插在头发上。斑斑白发与黄色的菊花如此的不协调,词人却丝毫不以为意。

写到这里,突然记起张国荣的歌词来: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用张国荣的歌词去解读黄庭坚此时的心境与心态,抛却时过境迁这一层,两者在情感上还是有些许的相同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一样的经历,经历不一样的苦难和不一样的精彩后,对事物的认识会更真实,对自身的认识也会更真实。

黄庭坚这里说的将菊花插在头上,任凭别人冷眼相看,是词人对人生态度的书写。这是词人铿锵有力的话语,也是掷地有声的誓言,词人表示自己要有像菊花一样傲寒绽放的品质,决不随波逐流,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

这是词人对世俗的轻视,既然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能为世俗眼光所理解和容忍,那就让他们冷眼相对吧。这是词人的著书立言,也是词人品格的写照。

这首词中不管是对倒戴帽子、头上簪花、风雨中吹奏笛子的一系列行为举止的描写,还是对不忘加餐、歌舞娱乐的叙述,是词人对世俗眼光的一种轻视,也是词人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为词人在知己面前,在困境中结识的这位知己的面前,他不用刻意地伪装自己,他表露的都是真实的自己,是真性情的流露

词中那个不一样的烟火的词人形象,是经历了世事沉浮和仕途坎坷之后的对人生的重新认识,也是词人从过去的岁月与现在的观照中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

词中那个在困境中坚守,在世俗的目光中傲然而立的词人,那个真实感人的词人形象,正是黄庭坚品格的可贵之处。词中那如菊花一样傲寒绽放的跃然纸上的词人形象也正是这首词的全部意义。

(黄庭坚书影题跋像)

纵观黄庭坚的这首词,词人将埋藏在心中的情感凝聚在笔端,一挥而就;词人将拥堵在胸口的郁结一吐为快。

在情感宣泄与文字飞扬的同时,词人那坚强傲然的品格、不入流俗的性格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一个鲜活的、真实的、感人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清代词学评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评价黄庭坚的词作:“即以高者而论,亦不过于倔强中见姿态耳。”这句话虽然多少有点揶揄,但“倔强中见姿态”这一句评语对黄庭坚的性格来说,还是准确的。

正是因为黄庭坚不随波逐流,不入流俗的傲然于世的性格,铸就了他的词作风格,傲然于世的性格与傲寒绽放的菊花的形象是多么的契合

君子当如菊,这既是黄庭坚词风的体现,也是他的品格的体现。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品格与词人的人格美高度契合,黄庭坚的这首咏菊词也是对“君子当如菊”这句话完美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