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心世界

《打开心世界》(The World to Come) 上线之后,得分一直居高不下。

豆瓣8.2分,大部分人给出了4星和5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MDb上,观众打分只有6.1分

但MTC评分却高达73分,可见口味刁钻的评委们对这部文学性极强的影片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烂番茄评价中规中矩,新鲜度74%,观众打分同样不高,仅仅6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部题材小众的影片,《打开心世界》因为繁复深邃的的文学性、如诗文一般的画外音、盖过影像的复杂文本结构,给了观众较高的观影门槛。

换句话说,该片的娱乐性较差

如果无法「入戏」,甚至会觉得异常沉闷。

这大概是影片深受专家喜爱,却被影迷低估的原因吧。

打开心世界

- The World to Come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能拿下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酷儿狮奖,提名主竞赛单元金狮奖,足以说明该片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乏味。

恰好相反,《打开心世界》在同类型影片如「雨后春笋」般登陆大银幕的环境下,依然能够脱颖而出。

并且凭借鲜明的风格、独特的魅力,令人眼前一亮。

甚至可以说,它对酷儿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向,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勾魂摄魄的画外音

《打开心世界》最好的类比对象,应该是早前大火的《燃烧女子的肖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2019) 和西蒙·斯通《发掘》(The Dig|2021) 。

这两部影片分别在主题和类型的坐标系上,与《打开心世界》形成了参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燃烧女子的肖像》在影像文本上极为考究。

影片借用绘画这一行为和绘画的构图特性,塑造出影片独有的风格气质。

当我们看电影时,仿佛在欣赏一幅幅油画。

而且人物的关系,最后的扣题,都由绘画和图画本身来完成,形成了文本与影像的高度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剧照

《打开心世界》叙事的方式与《燃烧女子的肖像》有所类似。

但它并非参考绘画系统,而是引入了文字书写,即日记(小说) 的方式来表达主题、处理人物关系。

女主角阿比盖尔 (凯瑟琳·沃特斯顿 饰) 的日记本,承担着叙事、抒情,甚至扣题的重要作用。

她撰写的日记,其中的文字几乎可以和影片的影像系统「并驾齐驱」。

而且,如果失去了这个重要的文本层面,整部电影将变得索然无味,落入同类型的俗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这本日记,叙事又采用了大量画外音来表达日记内容。

阿比盖尔 所写的字句,或者用画外音表达心情时,这片贫瘠的荒地上仿佛因为两人炽热的情感而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这一点上,《打开心世界》又与英伦气质极强、同样重视文本层面的《发掘》极为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电影《发掘 》 剧照

《发掘》的画外音,同样来自女主角的日记。

只是它更加诗意地采用了「音画不同步」来替代部分影像剪辑功能。

增加了叙事的流动感,突出影片的「时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电影《发掘 》 剧照

谈及画外音与电影文本的诗意性,资深影迷一定会想起《时时刻刻》(The Hours) 。

影片中,妮可·基德曼出演了大作家弗吉妮娅·伍尔芙。

整部电影都沉浸在她梦呓般的诗意诉说中,画外音被运用到了浪漫的极致。

《打开心世界》的画外音和文本,同样注重时间性。

每一个画外音的开场就点明了时间,时间线索更是为片尾的反转,高潮时刻对于故事空白的「填补」提供了伏笔。

整部电影的元素调动,从镜头到配乐,都围绕画外音来配置和展开。

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被文本的暗线操控着。

观众听到了念白,自动脑补故事,然后再看到演员的反应,这种体验实在是奇妙无比。

电影系统与小说文本就这样巧妙闭合,完成了艺术文本层面与精神内核上的衔接与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

两位女主角终于捅破了封闭感情的窗户纸。

热恋降临,阿比盖尔 仰靠在桌旁的长凳上,双臂完全放松地舒展开来,身体和灵魂得到了久违的解放。

画外音中,她连续说了三遍「Astonishment and joy」 (惊讶且开心)

这一刻,文本和音画完成了「共振」,人物情感自然流露,随着重复的叨念至灼热。

阿比盖尔 终于成为自己情感的拓荒者,忠于真实欲望的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外音与文本系统不但增添了诗意性,同时暗合了影片「封闭」的主题。

女性之所以只能把感情寄托在文本上,也是因为那个时期,女性在感情表露上遭遇着父权与宗教的区隔。

而贫瘠的土地、孤独的农场,更是让女性无法摆脱生活的压力,彻底陷入感情的自我封闭状态。

女主角塔莱尔 (威尼斯影后 凡妮莎·柯比 饰) 的热情似火「打开」了阿比盖尔 尘封已久的欲望世界,让她第一次正视自己的情感与内心。

塔莱尔 送出的地图隐喻着新世界的打开,日记本是地图的延伸,可惜因为各种压力,这些突破只能停留在文本层面与想象空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片尾,那心碎的一幕,在阿比盖尔 的念白中化为最为残酷的永恒。

所有的爱,都在字里行间,想象力穿越了时空和物理的限制。

令人悲哀的是,百年过后,她们的生存状况也只能停留在语焉不详的影像与文本中,现实里依旧需要遮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有趣的男性角色

《打开心世界》没有像《燃烧女子的肖像》那么极端地完全抽空男性角色的存在,建立一个女性乌托邦。

而是像《菊石》(Ammonite|2020) 一样,塑造了几个较为有特色的男性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电影《菊石 》 海报

片中,阿比盖尔 的丈夫戴尔斯 与塔莱尔 的丈夫芬尼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隐喻了男性对于女性心理世界认知的两个阶段。

影片多次突出了女性对于男性的照顾。

两位丈夫在苦寒之地能够保命,多多少少都依赖了女性的坚韧毅力。

但男性并没有重视女性的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地图形成符号性对照的就是那本「无情」的记账簿

戴尔斯 事无巨细的把开支、甚至是生活记录在案。

阿比盖尔 抱怨,只有在她消费的时候,账簿上才会体现出她的存在。

戴尔斯 是被生活消磨的普通农民,他对于女性心理世界的认知显然需要时间。

但生活的压力,剥夺了他的闲散时间,加上社会文化的桎梏,他一开始更是疏于妻子的情感需要。

但塔莱尔 的「介入」,不但为阿比盖尔 打开了新世界,同样也让戴尔斯 感知到了妻子对他的重要性,即男性同样需要来自女性在情感上的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没有女性的认同,男性作为丈夫的身份价值也是虚空的

这在塔莱尔 的丈夫芬尼 身上得到了极端化的呈现。

芬尼 有着一定的财富积累,他是那个时代,典型的父权与神权象征。

他无数次从这两个方面,对塔莱尔 与阿比盖尔 的感情进行压制。

粗暴地恐吓导致两人最终分离,阴阳相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强烈抵抗的芬尼 、亦或有着完整人物弧光的戴尔斯 ,其实都无法真正走进两位女性的心理世界,满足她们的情感需求。

所以,在闭塞的环境中,唯一的变量就是想象力

能拯救阿比盖尔 ,让她的女儿、塔莱尔 永生的,只有日记本里甜蜜又苍凉文字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