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从小就是不同的,家里有女孩子,家长就会更加注意家里宝宝的安全。

尤其是上幼儿园以后,孩子不能时时刻刻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待着,家长就会更担心孩子的衣食起居和安全。

幼儿园老师发来宝宝午睡照,本以为一片祥和,有的家长看出了问题

欣欣的宝宝今年第一年上幼儿园,她对于宝宝的第一次上学非常重视,也非常焦虑,总是担心宝宝吃没吃饱饭、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等等。

所以在幼儿园建立的群聊里,她总是话最多的“老师能不能看看梓涵在哪?老师梓涵中午喝水了吗?老师梓涵有没有吵着要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天幼儿园到了午睡时间,老师往群里传了一张孩子们午睡的照片,小宝宝们一个个都睡得很香,但是眼尖欣欣却发现了不同。

“老师,梓涵身边睡着的是个男孩吧,为什么不男女分开睡?有的孩子被子也没有盖好啊。”欣欣觉得这样不太行,要求老师“给个说法”。

老师解释:“幼儿园一直是这样的,只是中午睡一会而已,孩子们之间都有被子隔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家长也跟着吵了起来,有反对孩子不分性别一起睡的,也有觉得无所谓的毕竟孩子还这么小。

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争论,老师觉得很委屈,家长觉得很生气。但是欣欣的担心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从小就给孩子建立性别意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性别意识应该如何建立

2-5岁是孩子性别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给孩子树立起性别意识。

从日常生活中帮孩子建立“男女区别”

平时孩子上卫生间的时候,可以说“你是女孩子,应该去女孩的卫生间,不可以进男生的卫生间。”

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背心和内裤覆盖的地方是不能被别人碰的”,顺便跟宝宝讲解一下生理知识,让孩子逐渐明白男女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发现男女的差别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也在逐渐加深,他们能自己发现爸爸和妈妈的不同,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这时候是建立孩子性别意识的最好时机,爸妈要抓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立性别意识≠给孩子“加标签”

让孩子明白男女间的不同,是为了让他更好地保护自己,但是没人规定“男孩不能喜欢粉色、女孩不能喜欢玩刀枪等小玩具”。

一旦给孩子定义“你就应该XXX”,孩子会因为标签效应觉得自己真的像父母说的那样了,慢慢孩子也会朝着那方面发展,如果是好的那就没什么,但是如果是有负面影响的标签,对孩子的成长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树立性别意识,爸爸尤为重要

父亲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其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的带娃主力军一直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

爸爸多带娃,建立性别意识更方便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日常生活中多和爸爸接触,他们自然能发现爸爸和妈妈的区别,这时候就可以跟孩子说“你是像爸爸一样的男子汉,我们要一起保护妈妈”、“你是和妈妈一样的小公主,爸爸会保护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多带娃,宝宝也更聪明

有研究显示,每周和父亲在一起超过10小时的宝宝,比和父亲在一起低于10小时的宝宝智商高一些。

这是因为爸爸有着和妈妈不同的思维方式,宝宝多接触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大脑也会受到不同的刺激,发育得更好。

爸爸多带娃,宝宝更独立

父亲有时候是“粗心又懒惰”的,他们更喜欢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能得到锻炼,相比起总是被妈妈保护得很好的孩子,独立性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