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丨西部菌

本篇为房企年报观察系列之二

房企年报观察的第二篇,我们关注旭辉。

之所以关注旭辉,有几点原因。

一是在2020年的成都地产市场上,旭辉的存在感不低。

根据中指数据,旭辉去年在成都拿地金额超过20亿,拿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均位居前20强。

二是,旭辉在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深耕倾向日益显现。比如,这个月初,旭辉就发布组织变革最新动作:

决定将成都事业部更名为华西区域事业部,负责四川、新疆的开拓和业务经营与管理工作,原新疆城市公司划入华西区域事业部。


西北事业部更名为西北区域事业部,负责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五个省市的开拓和业务经营与管理工作。

从最新的业绩报告来看,曾经以激进著称的旭辉,在2020年的刹车痕迹非常明显,多项核心指标均出现下降。

在内外环境都充满更多变数的今天,旭辉能否以减速换取行稳致远,依然无法太乐观。

01

销售额增速腰斩,排名下降

先看整体数据。

2020年,旭辉确实有几个突破。

一是,净利润首破百亿,达到119亿,同比增长29%。

二是,融资成本有所下降。2020年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5.4%,较2019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不过,除净利润增速较2019年的27%增加了2个百分点外,其余的营收增速从2019的29%回落到27%;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5%滑落到16%;销售额增速更是从32%腰斩至15%。

——整体刹车痕迹非常明显。

虽然销售额增速还算压线达到预期目标,但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旭辉的销售额排名出现下滑,从2019年的第14名下降到第15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稳健很重要,但前提得是不掉队。在稳健和不掉队之间,旭辉的平衡术显然还需要好好修炼。

另外,负债方面,在行业整体把降负债当作主旋律的2020年,旭辉的有息负债总额还是略有上升,达到1047.15亿元。

目前,对比“三道红线”指标,旭辉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仍踩线。在“三道红线”紧箍咒生效后,这对旭辉后续融资的影响将仍是一个重要变量。

如成都日前就明确规定,超出“三道红线”的房企将不得参与拿地。这个很可能在2021年成为一二线城市的普遍操作。

02

重仓一二线,会否成为双刃剑?

熟悉西部菌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房企的区域布局,我们非常关注。因为它能直观反映出一座房企的野心和发展战略变迁。

2020年,旭辉继续重仓一二线城市和重点区域的战略坚持并没有变。

一是,合约销售来源于一二线及准二线城市的占87%。

二是,大本营长三角依然是绝对的重心。其中,销售额中的43%都由长三角贡献;环渤海、中西部和华南分别为24%、22%和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旭辉部分区域销售数据

拿地数据也能够反映出旭辉对重点区域的青睐。

2020年,旭辉在长三角城市群新增货值616亿,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分别新增货值187亿、134亿、154亿、387亿。

重仓一二线城市的大逻辑当然没错。

但是,一方面,这个被视为安全区域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来自中指研究院的数据就显示,2020年旭辉平均拿地成本已从2019年的4898元/平方米猛升至7612元/平方米,增幅达到56.5%。未来继续扩储的压力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随着一二线楼市调控的普遍收紧,以及融资环境的变化,房企“高周转”模式一去不返,去库存压力也势必上升。这对房企的资金考验将更明显。

颇为巧合的是,去年旭辉控股CEO林峰就曾公开表示,“土储不再是房地产公司发展的发动机,而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推动你前进,也可能是勒在你脖子上的绳索”。

那么,如何避免土储成为“绳索”,同样是旭辉的必答题。

03

爽约“小目标”,新赛道能否开拓新空间?

在“大鱼吃小鱼”的时代,除了拼命做大,其实别无他法。

旭辉也深谙此道。2020年的大手笔之一,就是拿下“广西一哥”彰泰65%的股权。

但即便如此,旭辉自身的规模化压力并没有完全解除。

其一,根据最新透露的目标——旭辉2021年销售目标为2650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2020年持平。

这基本上“官宣”其2017年喊出的2021年销售额破3000亿元的“小目标”落败。

其二,“虚胖”的老毛病依然如旧。

去年的业绩会上,林峰曾表示:努力提升土储权益比重,未来持续稳定在65%-70%。但是,2020年,旭辉新增土储的权益比仍只有6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1年,旭辉预计新开盘项目超过69个,其中单盘货值超10亿的纯新项目就超过46个。

如此多面开工,旭辉的质量管控能力跟得上吗?而近几年,旭辉恰恰在多地都出现质量纠纷。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旭辉近几年开始逐步告别纯住宅开发,而进入商业综合体和TOD开发等新赛道。如短时间内,就在成都城南、城西连落两座TOD项目。

这个客观说,确实符合地产行业转型和城市发展需要的方向。

但是,相比传统主业的住宅开发,这类新业务对开发商的资金、经验等的要求都要高得多。

综合开发经验不及万达、龙湖等房企的旭辉切入这个新赛道,是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

经历激进扩张之后的旭辉,能否在新赛道上拓展新空间,这可能是决定旭辉“转型”成败的关键一步。

一方面要维持好速度和安全的平衡,一面要探索新业务,旭辉的真正考验或才刚刚开始。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