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医疗水平不是很先进,西医也没有传入中国,老一辈人通常都是根据“祖传”的经验带娃。

但是现在随着医疗技术和科技的进步,不少的错误育儿方式逐渐被“纠正”,剪舌根就是其中一项。

家里孩子一岁半了还不会说话,奶奶想自己在家给娃剪舌根,妈妈生气

迪迪老公老家是农村的,婆婆思想很传统,坐月子的时候坚持让迪迪捂月子不洗头,差点让她伤口感染了,那时候迪迪就不太相信“老传统”了。

现在孩子一岁半了,只会模糊地喊妈妈,一家人越来越越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婆婆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抱着宝宝看了一会,然后就回屋拿了一把剪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的时候我就说要剪,现在孩子说话不利索了吧,现在剪也来得及。”说完就要上手。

妈妈急忙拦住:“妈,你这是干嘛,就算是要剪也不能在家剪啊,我现在带孩子去医院看。”说完就生气地抱孩子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医院,医生检查了一些指标,问了一些问题之后,说:“这孩子舌根不用剪,说话也是需要引导的,平时你们多和他说说话,再不会就把孩子送来再检查一下。”

医生的话无疑是定心丸,也幸好自己没听了婆婆的话,在家给孩子剪了舌根。

如何判断宝宝的舌系带是有问题的

舌头下面的一条线就叫做舌系带,舌系带过短确实会影响孩子吃奶和吃饭,但是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宝宝舌头向上翘时候的状态

妈妈可以观察宝宝,当舌头向上抬的时候舌尖能不能舔到上牙,如果舔不到或者宝宝的舌头是个“V”型,就是舌系带过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宝伸舌头时候的状态

妈妈引导宝宝向外伸舌头,如果宝宝的舌头是个“W”的形状,也证明孩子的舌系带短。在新生儿伸舌头的时候,下面的舌系带和舌尖距离过短也可能是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现孩子有以上问题,不要自作主张拿个剪刀给孩子剪舌根,第一时间去医院是最正确的选择。

舌头没问题的宝宝,为什么说话很晚呢

有的妈妈发现自家宝宝迟迟不会说话,但是日常表现又十分正常,这是为什么呢?

天生遗传,体质方面的问题

父母从小说话晚,可能会遗传给孩子。又或者孩子体质不同,天生说话晚,但是这并不影响宝宝长大后的语言功能,耐心等待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偷懒”,总是给孩子看电视

学习语言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些家长发现给孩子看电视自己能清净不少,于是经常给孩子放电视看。

看电视的过程孩子只是接受信息,并不能有效输出,所以经常看电视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

家长和孩子沟通少,没人教孩子说话

哈佛研究表明:18个月的时候,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就开始显现出差距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就是父母。

孩子的绝大部分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和锻炼学会的,说话也是。家长平时不和孩子沟通,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对象”,自然说话欲望不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扩展阅读:如何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8个月孩子的语言发展速率达到高峰期,家长应该从孩子8个月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孩子的语言发育。

对孩子的声音及时作出回应

有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在孩子表达诉求7秒之内没有回应,孩子会觉得失落。

对孩子发出的声音及时回应,适当引导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功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宝宝听儿歌讲故事

孩子的词汇量是从幼时就开始积累的,多给宝宝读故事,并且问宝宝听完故事的感想,对增加孩子词汇量、锻炼语言能力有很大帮助。

多和孩子说话

从日常小事中教孩子说话,也是一种积累。吃饭的时候教孩子什么是碗筷、喝水的时候告诉他什么是杯子、洗澡的时候告诉他什么沐浴露等等。

教孩子说话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