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霁翔勇拦外国车队进故宫

提起故宫,很多人会联想到前院长单霁翔。

他在任职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做了很多厉害的事,其中有一件特别出名的,那就是禁止外宾车辆进故宫。

2013年,时任法国总统的奥朗德准备带女友参观故宫,有工作人员联系单院长,希望能让他们在故宫内下车,说是给外宾的礼遇。

单院长直接拒绝,说英国的白金汉宫也对外开放,但从来没有车队能进,故宫历史比它们久,凭什么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开车进来看?

为了怕他们硬闯,单院长还把大门给关了,说大门也是文物,不可破坏。

最终奥朗德走路参观的故宫,他全程震撼和敬仰的神情,让单院长再一次坚定了原则:国内外谁来都一样,参观故宫只能步行,拒绝开车!

“文化是有尊严的”,单院长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只有我们的文化活着,我们每个人才算真正活着。”

在不同场合,对着不同人群,单院长都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单院长看来,民族文化的兴盛,离不开历史土壤的滋养。

要想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就必须熟知本国历史,才能在任何时候,有底气有胆量维护民族尊严。

只有知道民族荣辱和历史进程,才能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教育,和历史尊严教育,才最应该从娃娃抓起。

泱泱大国,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丰厚历史,要对着孩子条分缕析,让他们基本掌握每段历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看了一套由专业的 艺术创作和历史写作团队联合打造的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丛书,或许可以助家长们一臂之力。

这套《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共8册,从7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开始,讲到1912年清帝退位,为孩子介绍了104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专题。

每个专题以大开卷的历史场景手绘图画开场,配以相关的8-10个知识点问答,鲜艳生动的图画和引人入胜的讲解,相信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历史,成为一位满肚子故事、见多识广的小达人。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想知道这样一套充满生活场景和灵魂思考的历史图书都讲了些什么吗?继续看下去吧!

二、怎样引导孩子学历史

1. 有的放矢,针对孩子特性选择讲解方式

对于1-3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对新知识有着无限好奇和渴求的阶段。

怎样借助孩子兴趣,因势利导,让孩子们自发爱上阅读,学习历史,就变得非常重要。

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制作组选择了具有标志性的一组历史大事件,并将它们展现得场景化、故事化,用趣味十足的介绍,为孩子传递正确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价值观。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共分8册,分别为读者呈现了先秦时代、秦汉帝国、魏晋风度、隋唐盛世、唐宋变革、草原帝国、大明王朝、清朝兴衰。

在每一册的第一页,用时间线的方式进行了本书的开篇介绍,让我们能对书的脉络有一个大概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本书的场景选择,制作组也是煞费苦心,部分选择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场景,如大禹治水、秦长城、京杭大运河、清明上河图、康熙下江南;

对这些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相信不用过多介绍,家长们自己就能给孩子讲解头头是道,但是到了一些故事性不强的历史面前,绘本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比如在介绍一些历史人物时,部分会选取别出心裁的故事视角:比如用曲水流觞兰亭集会介绍王羲之,用赋诗华清池描绘李白,岳麓书院会讲展示朱熹;

一些难以形象描绘的历史事件,则以小见大,加强联系:比如商鞅变法借助了南门立木, 丝绸之路选择了驿站悬泉置,清帝退位展示的是天桥一角市民生活(阅读退位诏书)……

这是介绍王羲之的场景图

这些专题具体是怎么讲解的呢?

每个专题第一部分,配有整整两页的超大手绘图,通常注入了多个混合场景,让知识密度直线上升,同时在图画的四周留白,配有阅读指导,家长不需要在陪同的时候还去焦头烂额翻找相关知识,就可以让孩子尽兴阅读,饱览知识。

比如这一幅关于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场景,旁边的小字不失时宜介绍画面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在一些问题处,还会配有缩略版图画的答案,让孩子能够按图索骥:

可能有家长会担心,画面太繁杂,孩子容易走马观花,一翻了事,学不到什么东西。

以我自己翻阅的经历看,完全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别说孩子,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光是要跟着指引,找到对应的场景和答案,都需要花费很多功夫,整页图画所蕴含的知识想要全部吸收,时间更是可想而知。

每一幅画面颜色精美,形象逼真,力求最贴近史实,只要孩子被任意一个场景吸引,都会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到了专题的第二部分,则主要是文字介绍。

针对前面图画的场景,有的放矢补充历史细节,其中一些标志性知识点,会先在留白处点出,在后文重点介绍,加强孩子的认知和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数了数,全套书总共设立104个专题图画加文字介绍,按照每个专题8个左右的小问答计算,这套绘本的总字数也接近了30万字,比一般的历史类绘本可读性强太多。

在介绍历史时,这套书的编辑团队时刻不忘孩子的认知习惯,针对一些难认或者易读错的字,给出了拼音标注。

比如下图关于岳飞被害的介绍,如果没有标注,我可能会把那三个字直接读成“万哀(最后一个字我也不认识,惭愧)”。

2.故事和专业两手抓,打造收藏级别历史阅读丛书

虽然说寓教于乐,但是给孩子选择阅读绘本,我更看重知识传输的靠谱和专业。毕竟只有接受正确的历史教育,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三观。

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套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在知识储备方面也做足了功课。

首先他们根据孩子的阅读兴趣,立足于具体的历史故事和生活细节,确立了知识场景,为吸引小读者持续阅读创造了基础;

参考资料方面,也是选取的权威引用,如关于云冈石窟的专题部分,查阅的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佛像的历史》,和考古学家宿白先生的《中国佛教石窟遗迹》,最大限度保证了知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其次作者团队也是专业出身,都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成稿之后,还经受了北京大学、社科院、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进行内容的把关和审校。

由于前期做了大量市场调研,书中的知识介绍部分,基本可以涵盖孩子在阅读时可能提出的大部分问题解答,家长也不用担心需要临时找资料补充。

比如关于玄奘西行部分,相信孩子大多会提问它和自己平常听到的《西游记》故事的关联,针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梳理和探索,就很能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除了联系生活,这套书给我的另一个冲击,是对于一些通俗意识的纠错。

比如长期以来,我认为宋朝是一个积弱的时期,尤其南宋,往往觉得它飘摇无力,不堪一击。

但是在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里,作者团队为我们进行了知识拓展,那就是南宋本身的军事力量和国家实力并不弱,只是因为它长期处于守势,才让人们有了误解。

“实际上,南宋应该是蒙古人遇到的抵抗最激烈、作战时间最长的对手。”

三、让孩子了解历史,不仅仅在于能够出口成章讲故事

除了前文说的勇拦国外车队,单霁翔院长还多次凭着深厚历史功底,当着外宾面文雅怼人。

有一次公众采访,有个日本记者,问了单院长一个敏感的问题,单院长直接回答:

故宫里的外国物品,那都是外国友人赠送的,不像某些国家,博物馆里展示他国的东西,不干净!

还有一次,单院长当着来华参加展览合作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的面,说:自家博物馆和大都会不一样的地方是,每件作品的来路都清楚。不像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等收藏着很多来历不明的别的国家的文物。

单院长常常说,自己只是故宫的看门人,没做什么事。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看门人”,无数次在公众和私底下,用实际行动维护着我们的民族尊严,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如果不是国家日益强大的实力,单院长不会有这么直的腰杆做事;

但如果不是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打底,单院长就算有心弘扬民族精神,也无法当场霸气回怼日本记者,让人拍手称快。

我们国家有五千年历史,文化故事更是灿若繁星。可是现在很多人,似乎都很匮乏文化知识。

曾经有歌手看着岳飞的《满江红》,说他写的词还不错,能不能找他帮我写一首?

贻笑大方不说,很多家长听了,都非常担心自己孩子如果受到这类影响,三观甚至人生道路,也都可能偏离轨道。

学习民族历史,本国文化,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满腹诗书,出口成章。

更重要的,是要在他们心中种下民族荣辱的种子,知道来处,才更了解去往何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不仅仅是展现在故纸堆里的往事,更是民族传承的重要纽带,人文精神的凝结象征。

在历史长河里串起的一件件往事,构筑的是孩子自身的广袤知识价值体系,有了先辈的榜样力量,他们就能明得失,知进退,从而获得逻辑、感受和想象的多方面心灵成长。

在电影《无问西东》里,教官曾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无畏、正义和同情。”

而有了超群的人文素养,我们才能够在孩子长大后,放任他去外界天地驰骋,也不担心被浮华遮目,表象蒙蔽。

为了这个持之以恒的目标,不妨在孩子年幼时,为他选择一套《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历史系列丛书。

让孩子接触有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也接受趣味专业并存的价值观引导,入对了门,才能在今后的天地里穷尽探索,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