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考大学,在这一点上,孩子和父母的愿望是一样的。只是后来发生了改变,孩子在一次次不理想的成绩面前,慢慢地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只有父母没有改变的初心。

不少父母就责怪孩子学习不上进,这能怪孩子吗?或者孩子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父母是否也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

每个孩子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背后少不了孩子的努力和父母有意无意又恰到好处的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北大女学霸的戴韵,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她16岁时就考上了北大,而且本科和硕士阶段还修了双学位,读博用了仅仅18个月就顺利毕业。值得一提的是,博士毕业时,她才年仅26岁。

中国每年有几百万的高考生,年纪轻轻的戴韵凭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米酱复盘了戴韵的成长历程,发现她的成功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两个巧合;二是遇上了恩师;三是她个人的努力。

一、两个巧合

16岁的戴韵能够在同龄人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就考上北大,是因为她从4岁就开始上学了。

她出生在农村家庭,父母都在外地上班,把她和姐姐放在外婆家。但是好景不长,在她4岁时,姐姐开始去学校上学,外婆又要干农活,她不得不一个人在家里玩。

后来,外婆发现了孤独的小外孙女一个人玩得不是很开心,于是去找了老师,把年仅4岁的小戴韵放在一年级里跟班。

就这样,戴韵比同龄的孩子早2年读书,她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提早认识了很多字。这是巧合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巧合就是戴韵上初中后,无意之中读了很多书籍。

上初中后,父母把戴韵接到了身边,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有了家的感觉。而在她人生的成长路上,巧合的是遇上了书籍。

她的家里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文学、百科全书、名著等等,让她看得津津有味。

父母看到女儿喜欢看书,之后又给她买了许多的课外书籍。

大量阅读,不仅让戴韵积累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让她在学习上总比别人更容易,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茅。

两个巧合凑在一起,使得她在16岁时就参加了高考,并考得了657分优异成绩,成功考上了北大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二、遇上了恩师

一个孩子无论天赋多么聪明,如果没有得到好老师的点拔,也是很难成材的。

而戴韵幸运的是在北大本科期间,遇上了来自美国的Judith教授。当时,她已经修了“广播电视编导“和”经济学”两个学位,梦想着有一天成为优秀的财经记者,做金融领域的报道。但是,在她参加过Juith教授的一个关于教育学层面的学术研究小组后,她的人生方向发生了改变。

Juith教授认为戴韵身上拥有当下大学生所缺少的一种宝贵的品质——独到的见解和发散性、批判性的思维,因此特别看好她。在她本科毕业的时候,Juith教授向她发出邀请——前往美国读教育学。

正是在恩师的邀请下,戴韵义无反顾地转专业,前往了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人的努力更重要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再好的老师也很难教好他。而这一点,戴韵一直都拥有。

刚到美国的时候,由于戴韵是转专业读研,对教育学一无所知。为了让她在短时间内对所学领域有一个初步认识,Juith教授就规定她在4周内读完有关教育学的50本书籍。

这相当于2天读一本厚厚的书,一般人可能就知难而退了。但是戴韵就有一种韧劲,越是碰到难题,越是不想放弃,知难而进,勇于挑战。硕士毕业时,她已经从一个教育学小白成为了合格的硕士研究生。

之后,她接着读博士,依然是跟随Juith教授。在导师的教授下,她经过短短18个月的努力,就用一篇论文《用传播技术促进教育资源的国际化配置》顺利获得了博士毕业。此时,她才年仅26岁。

四、一些感想

有人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的确像戴韵那样早上学,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

但是有3点地方,我们的父母不妨学习一下:

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给孩子买一些书放在家里,有时间陪孩子一起读读,这是其一。

其二是引导孩子在学习上多向老师请教,老师一般都喜欢这一类的学生;而且,善于向老师请教的学生,其学习动力更足。

最后就是努力,努力是人生不变的主题;人生缺少了努力,就会变得黯淡。

而孩子如何获得努力的动力?恰好源自于以上两个方面:多读书、多向老师请教问题,还有就是父母正确的引导,在节假日里多陪孩子去书店、公园玩,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去海边玩,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认识这美好的世界,建立起自己的梦想。

如今,戴韵又带着梦想出发,博士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博士后研究员,担任美国南加州大学“世界课堂”项目经理,利用自己所学,把世界变得更美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