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法背后的英雄

法02班 张云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法02班的张云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国旗法背后的英雄》。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每当耳边奏响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总会涌现出难以自抑的激动。国旗,维系着国家认同,象征着国家主权,彰显着我国的独立与繁荣。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颁布实施,2020年再一次修正,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国旗法》的首倡者——人大代表李玉坤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88年,时任江苏省如皋市丝毯总厂副厂长的李玉坤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正值十月一日国庆节,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培训并回到祖国的他,在带着家人出门散步时,却总觉得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少了些什么。

他想起,在美国考察时,无论大街小巷,星条旗随处可见。但在国庆节这样重要的日子里,他面前的街道上竟鲜能看到五星红旗。此情此景令他深受触动。回到家中,李玉坤查阅资料发现,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于国旗、国徽、国歌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当晚,李玉坤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不断撞击着他炽热的内心。于是他扭亮台灯,奋笔疾书,连夜写下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唤起人民的国家观念,尽快制定张挂国旗具体办法”的建议。这份提案被寄往全国人大后,引起了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中写道:“李玉坤代表提出的建议很重要,我国至今还没有悬挂国旗的法律依据,制定这方面的法规刻不容缓。”此后不久,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会议反复审议了《国旗法草案》;199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正式颁布,并于同年10月1日实施。这之后,李玉坤的名字就与《国旗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国旗法》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贡献是极大的。首先,国旗的制式标准由此统一,国旗的使用场合由此规范。从前,群众来天安门前观看升旗仪式时姿势五花八门,缺乏庄严性,也没有参考的规范和要求。《国旗法》通过后,军人自动敬礼,群众注目肃立,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以往嘈杂混乱情况大为改观。《国旗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爱国旗、护国旗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正是由于《国旗法》的通过,我们今天才会怀着崇敬的心情相聚于此,共同体会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共同用严肃整齐的行动向国旗致礼。

一个人,一封信,推动了《国旗法》的诞生。李玉坤只是一个非法学专业的普通人,但却因时刻怀揣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爱国情怀,迸发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英雄力量。作为法学院的新生,我们更该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立志为法治中国建设出一份力,发一分光。

民族英雄,华夏脊梁。平凡人之所以能称之为英雄,不在天赋异禀,不在出身辉煌,而在于内心始终保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当千千万万人将爱国精神融入骨血之时,凝聚起的,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前人如此,我辈亦然!民族精神,血脉相承,薪火相传!今天的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正是俯拾仰取,大有可为之时。只要我们心怀祖国,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竭尽所能,我们也将以平凡成就伟大,铸就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