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成都吸血的言论不在少说,很多人都说四川发展极不均衡,到2020年底,超过3000亿的城市也仅仅只有绵阳,而GDP总量最低的甘孜州与成都相差40倍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反观经济强省江苏,最后一名的宿迁市与第一名的苏州也仅仅只相差了不到7倍。

又例如与成都一直齐头并进的武汉,湖北省2020年各地市州的差距也不如四川那么明显(神龙架除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巨大的经济差距,区域不平衡发展是成都经济发展中无法避免的诟病,口诛笔伐的“吸血”让成都背上了不小的骂名,成都在资源集中与投入度上远远超过其他地市州,排名二三的地市州可以说是望其项背。

四川的总部经济,各地市州的优势产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都高度集中在成都,四川许多区县的居民要不背井离乡远离四川去外省打工,要不都赶赴省会成都,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成都的经济发展,也助推了房价上涨。

毕竟除开重庆(基本算省),成都的人口仅仅落后于上海、北京,2019年底的成都常住人口达到了1658万人,中心城区达到了1100万人。

人多的地方各类资源就更加集中,这让四川相对赤贫的地市州兄弟也心生了不满,在成都和其他城市进行比较时,其他省份的兄弟也要跳出来说成都是集全省之力,靠全省之力才发展如此,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优质的资源向省会城市转移,这是典型的虹吸效应,范围小的吸吸省内,范围大的连周边的省份也吸引,只不过这种情况在四川,在成都更加典型而已。诚然,成都的“吸血”是的的确确存在的,但这背后的原因,是四川特殊的背景和条件造成的。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西南边陲,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川西高原,属青藏高原的东南翼,东部为四川盆地及其边缘山地。

也就是说,除成都平原外,整个四川的地形基本上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先天的地形条件再加上深处内陆,让四川的交通极为不便、信息流通性也存在明显短板,这一点上,深处内陆的省份都是如此,无论是云南、贵州,还是陕西、甘肃,在发展上都掣肘于先天条件。

整个四川盆地,仅有的资源基本都集中在成都,这也造就了历朝历代在成都平原建城兴邦的传统,沃野千里、丰富的水源共同铸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在这样的资源禀赋背景下,壮大成都成了必然选择。但受制于区位,整个西部省份在资源投入、政策匹配、人才引进上都远远落后于中部地区,更不用说东部沿海城市,如果不集中资源打造核心城市,怎么同中东部的城市相比?

西部省份每年大量的人口净流出,其背后是家乡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如果留在当地真能好好发展,又有谁愿意远走他乡呢?因此,培养成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四川最明智之举,从这里来看,成都的吸血似乎有了积极的一面。反观西部省份,贵州、云南、甘肃,尽管省内差距不如四川明显,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在资源争夺上也相对滞后,贵阳和遵义齐头并进难道真的比成都一枝独秀对各自省份的影响更好吗?

成都这几年收获了骂名的同时,也确确实实地得到了长足发展,不管承认与否,成都无论是在GDP总量、城市建设、医疗教育、新基建产业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亮眼的数据成绩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在褒贬中成长,是成都最为骄傲的方式。

作为9大中心城市之一,成都在“吸血”中获得了更强的竞争优势,从人才回流也看出城市的竞争力与日竞争,且不说吸引周边省份,先确保省内人才尽可能多地留在省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是成都做得最大的贡献之一。

除此之外,成都的极大核心战略:成德眉资一体化、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十字方针、成渝双城经济圈,也代表着成都在向周围城市输血,作为三级财政的成都,也在努力扮演者带头大哥的角色。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成都,未来的四川会越来越好,多区域多中心在短期并不适合四川的发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以成都带动是最适合四川发展的模式,要不然大费周章搞一个东部新区干嘛?

道路慢且长,让我们期待。

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建树杂谈:每日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