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怪诞行为学5》,作者【美】丹·艾瑞里,中信出版集团。网易蜗牛读书,每天免费读书1小时。】
心之所向,金钱所在
那么,现在该怎么办?
我们已经见识到了自己是如何错误地看待金钱,如何以与事物自身实际价值相去甚远的办法来评估它,以及这些行为是如何误导我们对金钱的看法、让我们滥用资金的。我们得以在窗帘后一窥——一瞥财务大脑的内部运作情况。我们了解到,自己总会过于看重一些毫不相干的因素,忽略重要的因素,任由无关紧要的价值暗示将我们引向歧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所有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案?
你们中的一些人,刚刚肯定翻到这本书的末尾去找这些内容了吧。很多人在书店浏览书籍时,可能都会这么做。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首先为你省下了买这本书的钱而鼓掌,但也觉得你并没有正确对待我们的努力价值,并在这里提供简介版解决方案:当牵涉财务决策时,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应该是机会成本、一次消费所带来的真正好处,以及同其他消费方式相比,它给我们带来的真正快乐。
那么,在绝对理性的世界中,哪些是不重要的?
• 售价或“省钱”,或是同一时间我们花在其他东西上的价钱。(相对性)
• 我们的资金分类,它的具体来源,以及我们对它的感受。(心理账户)
• 支付的便捷。(付款之痛)
•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价格,或是之前某次消费中曾经支付的价格。(锚定效应)
• 我们的拥有权意识。(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
• 是否努力工作。(公平和努力)
• 是否屈服于当下的诱惑。(自控力)
• 将价格同产品、体验或事物相比较的便捷。(过于看重金钱)
请记住:以上列出的这些内容并不会影响消费的价值(虽然我们觉得它们有影响)。如果我们是绝对理性的人,我们就应该清楚,还存在其他诸多类似因素,它们不会改变事物本身的价值,但我们有着各种古怪的借口,这使得这些因素最终还是改变了体验的价值。具体如下:
• 描述某件事物时使用的词藻,以及我们在消费时的所作所为。(语言和形式)
• 我们对消费体验的预测方式,而不是针对其真实本质。(期望值)
语言、形式以及期望不同于其他因素,因为它们的确能够改变体验本身。25%的折扣或是手指一点轻松付款的方式,永远不会改变产品的价值。但了解红酒的酿造过程,让戴着白手套的侍酒师在湖畔野餐时给自己倒酒,这些行为都可以让整个体验变得更有意义,更有趣,也更有价值。
如果我们绝对理性,我们就不会让语言、形式以及期望改变自身的消费决策。然而,我们并非机器,我们是人,很难说我们从未受到语言、形式以及期望的影响。而且,也不能绝对地说,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就是错误的,特别是当它们能让我们的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享受红酒(基于描述性的语言、配置、瓶子、品酒形式等),我们就会真从红酒中获得更多美好的体验。那么,是否允许犯错呢?或者说,这是我们应该愿意支付的附加价值吗?
无论语言、形式和期望是否真的掺杂在某些特定的价值评估中,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应该是能够决定是否要受这些因素影响的人。我们应该是能够决定是否要深入进行这些不合理的行为以获取更多价值的人,而不该受控于那些影响。基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意识,我们能够决定是否,以及什么时候因为红酒的倾倒方式而更加享受它。
坦白说,我们并不确定自己是否想活在一个没有语言、形式以及期望的世界中——在那个世界里,我们会以更加中立的情感状态去体验事物。这听起来很无趣。我们只是想确保自己能够把控这些重要因素的使用方式。
这就简单了。现在,你知道我们是如何看待金钱的了,也知道哪些非理性的偏见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从相对性到期望值,等等。从现在开始,在面对每一个财务决策时,你只需始终将那些教训牢记在心。
没那么容易,对吧?似乎相当艰巨呢。其实,我们之所以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如何应对各种情况,而是告诉你为什么我们会做出各种愚蠢的金钱决策,这是有原因的。我们并不知道在每种情况下,怎么做才是对的。没人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以更好的方式应对将来的种种。也许这并不公平——将大量信息传递给你,然后挥手道别;将你留在小溪里没有桨的船中,转身游走,还说着“这就是我们的命运”,然后开怀大笑。
除非我们根本不相信这是我们的命运。我们天性乐观。我们坚信,自己会有办法克服金钱中的种种错误。
如果用心想一想,我们就可以单独或一起改善我们的财务决策。首先,需要具备这种意识,这一点我们做到了。接着,我们要将意识转化成有效的计划、具体的步骤和切实的改变。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探讨了很多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探讨自身行为上的细微差别,以便找到有助于构建美好未来的工具。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环境中的细微变化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按照这种经验,我们认为,对人性弱点的详细了解是改善我们的整体决策,特别是财务决策的最佳出发点。
让我们首先考虑一下,自己能做些什么来避免、修正或减轻我们所犯下的每一个估值错误。
我们容易忽略机会成本
更具体地想一下,我们为了即将到手的东西,放弃了什么,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去看待每一笔交易。例如,我们可以将钱转化成时间——我们需要努力工作几小时,甚至几个月,才能用赚来的薪水买得起某样东西。
我们忽略的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
在看到打折促销时,我们不应该去想那些东西以前卖多少钱,也不该去想如果现在买的话能省下多少钱。而是应该想一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买一件从100美元降到60美元的衬衫并不是“省了40美元”,而是“花了60美元”。苏珊阿姨的口袋里从来没多出来过40美元,多的只是衣柜里那件难看的衬衫。或者,更可能的情况是,那件衬衫放在了她的侄子的衣柜里。
当涉及大宗且复杂的交易时,我们可以试着细分每一笔支出。也就是说,当我们打算买一样涵盖多种选项的东西时,比如房子或车子,应该单独衡量每项附加内容。
我们应该避免用百分比数值去思考问题。当数据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例如管理资产中的1%),我们应该另行计算出它的具体金额。我们口袋里的钱是切实有形的;它的存在是绝对的,100美元就是100美元。不管是一笔1000美元交易中的10%,还是一笔10000美元交易中的1%,它也只能买100包嘀嗒糖。
我们明确区分
预算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请记住一个简单原理:钱是可以互换的。每1美元都完全相同。钱从哪儿来并不重要,工作收入也好,遗产继承也好,彩票中奖、银行抢劫或是以爵士四重奏中贝斯手的身份进行夜间演出所赚取的收入(要有梦想)也好,这些都是我们的钱,它属于我们,事实上,它在广义上也属于“我们的钱”这一账户。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挥霍了某些特定分类账户里的钱(仅仅是因为我们在脑海中将这些钱划分在“津贴”或“奖金”账户下),我们就需要停下来想一想,并提醒自己,不管怎么说,它都是一笔钱。我们的钱。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记住,对于那些常常无法算出机会成本的人来说,使用心理账户划分自己的支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预算手段。这里指的是我们所有人。一方面,这是一种暗藏危机的手段,因为它彰显了我们对各类钱财的不同态度。但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得当,它就会有利于我们以趋近自己理想的方式去花钱。
我们避免痛苦
在所有把钱搞得一团乱的方式中,付款的痛苦可能是最棘手、最令人厌恶的。适当地保持一些付款之痛,至少有助于我们去思考某件事物中涉及的各种选择和机会成本的价值。这种痛苦可以让我们在付款前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当下将这笔钱花出去——这有利于我们衡量机会成本。
当然,问题在于,我们想要放慢消费节奏、考虑替代选项、深思熟虑的愿望,并不是支付系统开发人员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解决付款之痛的最佳方案可能是类似于“不要使用信用卡”这么简单的办法。或者,还可以更简单,“每次花钱的时候都狠狠地揍自己几拳,以便真正地感受到它”。虽然这可能并不是可持续的财务规划,毕竟到了最后,我们还得承担医疗费用。
从现实说来,我们不可能突然停用信用卡。但我们不该盲目相信最新的金融技术,特别是那些旨在节省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更容易将钱花出去的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也许眨一下眼睛就能完成一笔消费。千万别注册。
我们过度自信
相信自己,相信我们对曾经遇到的价格的判断、选择和反应,通常被认为是一件好事。“相信你的直觉。”收费颇高的自我疗法大师仰天长啸道。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想法,特别是在消费方面。当牵涉支出时,相信自身过去的决策会导致锚定效应、从众行为和任意连贯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质疑那些看似“随机”的数字、故意放置的MSRP和昂贵到不可思议的产品。当我们看到一双2000美元的鞋或150美元的三明治时,要留心售价排在其后的那双鞋和三明治,或是不知为何售价是三明治两倍的鞋。
除了质疑他人设定的价格,我们也应该质疑自身设定的价格。我们应该避免习以为常,比如,毫不迟疑地花4美元买一杯拿铁。我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只是因为我们之前习惯了花这么多钱在这件事上。我们应该时不时停下来,质疑一下自己长久以来养成的消费习惯。不曾从自身的历史消费中学习反思的人,必然会重蹈覆辙。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对我们来说,一杯拿铁真的值4美元吗?每个月的网络套餐服务费真的值140美元吗?真的有必要办健身房会员卡,就为了步履艰难地在跑步机上看一个小时的手机吗?
我们高估了自己所拥有的和可能会失去的
不要觉得即将开始的家装会增加房屋的转售价值。我们应该认识到,并非人人都能接受自己的审美品位,其他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如果我们在着手装修前能清楚地意识到,家装只会增加我们自己对房屋的价值定位,那就没问题。
我们应该小心试用服务和促销活动。推销人员深知,一旦曾经拥有过某些东西,我们就会更加珍视它,也更加难以放弃它。
沉没成本无法复原。一笔钱花出去,就没了。过去就过去了。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只需要考虑自己当下的处境和将来的处境。我们可能觉得,沉没成本会影响未来的决策,其实不会。我们应该像《冰雪奇缘》数百万的4岁粉丝那样坦然处之,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一直对着父母尖叫着:“随它吧!随它吧——!”
我们担心公平和努力
不管是被推下秋千的5岁孩童,还是被挤下晋升岗位的35岁成年人,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我们都会学到一条简单的真理: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抱歉。
我们不要纠结于某样东西的定价是否公平;取而代之,我们应该思考它对我们来说有着怎样的价值。我们不该为了惩罚看起来不公平的商人而拒绝上好的价值——进到家中、维修电脑、冬天打车。他们可能会不以为意,但我们却会被困在大雨倾盆或大雪纷飞的室外,还会找不到电脑文件。
在某件事物的定价是否公平以及它是否真的耗费很多工夫这件事上,我们也会评估失误。我们应该认识到,知识和经验也是有价值的。锁匠、艺术家、作家,这些人的工作价值并非来自我们可见的用时和工夫,而是来自他们在漫长的一生中,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工匠们不断完善自身技术,这让他们看起来似乎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成为毕加索到养育子女,有些时候,最困难的工作看上去总是比实际做起来要容易。
不过,我们得注意,不要被虚假的努力欺骗。我们得小心那些过程特别惹眼的事物。如果某位顾问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所经历的所有巨大痛苦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还要收取10万美元的费用,那么请再深思熟虑一下。如果某个网页只有一个进度条和一个“立即付款”的按钮,那么请继续搜索其他网页。如果我们的配偶在摆放洗碗机或洗衣服的时候,又是嘟哝又是呻吟,又是哀嚎又是尖叫,故作苦恼又充满绝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应该给对方揉揉脚。这只是出于安全起见。
我们相信语言和形式的魔力
伟大的20世纪哲学家Public Enemy(他们还是一个嘻哈乐队)说得非常对:“不要相信炒作。”如果形容某件事物的描述或消费某件事物的过程冗长又夸张,我们可能就得为这些描述或过程付费,即便它并没有增加任何实质价值。
要小心毫不相关的暗示:我们没有理由非去买一把手工制作的锤子。
同时,请记住,语言和形式可以改变我们的体验质量,所以,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应该接纳它们,让它们来提升我们的体验。
我们让期望成真
期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某些事物会很美妙,或糟糕、或美味、或恶劣,它虽然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但能改变我们的看法和体验。我们应该认清,期望的来源,无论是梦想和渴望的愉悦心情,还是品牌名称、偏见和外在呈现出的无关诱惑。或者,正如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平庸的平面设计师所说的那样:“不要以封面来评判一本书。”
我们,丹和杰夫,得再次承认,期望同语言和形式一样,也会改变我们的真实体验。我们可以将此类期望用于自身所长,不然的话,很可能会被其他人拿来加以利用。
我们买下一瓶红酒,可能就会想要暗示自己,去相信它的价值比我们实际支付的费用还要多出20美元。我们可以让酒醒一醒,将它倒在精致的杯中微微旋转,轻嗅它的香气,我们深知,这些把戏会让品酒体验变得更好。这就是运用了期望的作用。
但我们不想因为被别人糊弄,就多花20美元买下一瓶酒。侍酒师向我们讲述它的年份、单宁、荣获的嘉赏和标签,以及接骨木果的审查和示意,这都让我们觉得,这瓶酒一定就值那么多钱。这就是期望被他人利用的例子。
什么才是现实?是用机器检测出的一瓶酒的客观味道,还是添加了我们期望和有关它的所有心理因素之后的味道?实际上,这两者都是现实。假设,有两瓶一样的酒,其中一瓶有着不同的外形、颜色、标签和推荐语。我们的期望可能会让我们对这两者产生完全不同的体验。但当蒙上眼睛去品尝,或是让机器客观检测数据时,我们就会发现,两者的味道完全一致。
但我们不能像无法视物的机器那样去生活(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发展到了哪一步,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仍是人类)。我们不能低估期望在我们品尝红酒时所起到的客观改善作用。它的确会发生。这也是一种现实。
这是利用与被利用的选择。我们不希望自己不情愿或无意识地被他人利用,但如果由自己来利用或设计一个系统,那就没问题。站在厨房的水槽边吃饭的每个人都知道,如果能坐在餐桌旁,沉浸在当时的氛围中,就算吃着完全一样的食物,也会比现在愉悦得多。
我们过于看重金钱
价格不过是事物价值的众多属性之一,它可能是唯一一种我们能轻松理解的属性,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属性。要记得使用其他衡量标准,即便这在实际操作时可能很困难。我们都在这片充斥着不确定性的汪洋大海中漂浮不定,不要让别人的价值观(也就是价格)成为你赖以求生的浮木。价格只是一个数字,虽然它可能成为决策的重要部分,但它并不可能,也不应该意味着一切。
大体而论
如果对于某个事物的实际价值,我们缺乏一定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做些研究。上网搜索、调查探讨、询问他人。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接触到大量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我们没有理由不用知识武装自己。我们不需要耗费一周去搜索口香糖的价格,但在去汽车经销商那里之前,我们可以花几个小时,或者至少几分钟,去挖掘一些有用的信息。
是什么促使你去调查研究?
买卖车辆这件事,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等,比如销售人员(掌握着很多知识)和我们自己(知道的知识少得可怜)。汽车销售人员经常会利用这种知识差距,也会利用某些消费人群。哪些?女性和少数民族!
所以,有些人在去汽车经销商那里之前,通过上网搜索从中获益。哪些人能从信息武装中收获更多?同样,女性和少数民族。
汽车销售是一种格外棘手的商业环境,其中存在着诸多金钱陷阱和文化偏见,我们得始终牢记最基本的一点:当我们面临着自己比对方知之甚少的情况时,存在的信息差距可能会被用来对付我们,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所有试图说服的人利用,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们克服这种障碍,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作用也好。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见多识广,不仅仅是在我们的潜在消费上,也在对自己、自己的偏见和自己的金钱错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