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第探花
文章原创,版权归作者,欢迎转发分享!

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直是我们的渴望,也是教育这项民生工程一直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不可否认,一个严峻的现实依然存在:城市和农村,教育差距无比巨大,我们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近日,一名大学支教女生用她的行为,给我们上了一节最真实、最直观的“普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连理工大学刘同学,在云南龙陵支教期间,频繁地将自己所教学生的照片上传到相关网络平台。

这倒不算什么大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图片上,刘同学给加上很多“文字注释”——一些带有侮辱性的字眼,比如笨蛋、非正常人、傻子等。

后来,事情在网络上被曝光并发酵,刘同学也为自己这种让人愤怒的行为买了单:被学校取消了保研资格。

网友们纷纷叫好,他们认为,刘同学虽然只是一名支教老师,但也要讲“师德”。据说,刘同学到云南支教本身动机就不纯,只是想以此途径,换取自己的保研资格。

这篇文章,我们不想谈论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

从小刘同学的言论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真实现状,感知到了农村教育中的“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同学说:隆林县不如一个服务区。这句话其实没错,农村地区很落后,偏远地区的农村更落后。

交通不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待遇相对较低、业余生活单调,生活质量不高……这些都是农村地区学校难以引来优秀教师,更难以留住优秀教师的根本原因。

农村学校,那些优秀的教师们,纷纷选择了“逃离”,他们就像刘同学说的那样:以后一定要在东南沿海生活。

现在,大学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越来越少了,甚至连很多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都不会选择这个贫寒的职业。

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在想方设法充实农村的师资队伍,比如大量招聘“特岗教师”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可是,年轻教师来到农村学校,大多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注定不会长久,他们只是以此为跳板,然后考研、考公务员,或者辞职考入更好的学校。

留下的老师,大多都是不得不留下的老师。

小刘同学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这几个字:傻、笨。

这些带着侮辱色彩的字眼,从一名“支教老师”、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干部嘴里说出来,确实让我们有了愤怒的理由。

可是,这也揭露了农村教育的一个现状:

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村的孩子们,环境限制了他们的认知,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的信息接收渠道、阅读量、知识面等相对较少,显得要比城里的孩子“笨”一些。

当下,依然有很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孩子读得出来就读,读不出来,就让他们去打工。

农村地区,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由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有限,没有办法给孩子在教育上做更多的投入,在学习上提供更多的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非常多,很多父母们常年在外务工,一年到头,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可能就只有过年那几天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影响非常巨大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感觉没有陪伴孩子,内心非常的愧疚,所以尽量在物质上给予补偿。

孩子们要什么,他们就给孩子们买什么,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导致很多农村孩子沉溺于手机网络游戏等。

而爷爷奶奶,他们也只懂得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甚至因为“隔代亲”,而过于溺爱孩子。

父母教育的缺失,爷爷奶奶的过于溺爱,导致很多农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

孩子的习惯养成,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行为习惯不好,也导致他们学习习惯不好。

所以,他们的成绩很难优秀,相比城里的孩子,他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输入描述‍‍

农村学校孩子成绩普遍偏差,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每到暑假,城里的孩子忙着上各种特长班,忙着补课,而农村的孩子呢,大部分就呆在家里。

远方的父母无法管他们,身边的祖父母们又管不住他们,成天看电视,成天玩手机,城里很多留守儿童的假期打开方式。

可这又能怨谁呢?

支教老师,如此“师德”确实令人发指!而这背后,透露出来的农村教育现状,可能更值得我们关注。

真心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农村学校,不再是很多教师逃离甚至“嫌弃”的地方!